多媒体在小学数学中的有效运用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0/12/3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4期   作者:李小兵 陈燕舞
[导读] 在小学阶段,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李小兵 陈燕舞
        湖南省宁乡市黄材镇松柏小学 湖南省宁乡市 410627
        摘要:在小学阶段,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是小学生需要深入学习的一门科目,教师应善用多媒体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通过声情并茂、图文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好感。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有效运用多媒体的演示功能,将一些抽象数学概念转变为具体实例;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来创设教学情境,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突破数学教学中的重难点,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技术来弥补传统教学中的不足之处,促进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文本主要从以上几方面进行深入论述,探索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多媒体;有效性;教学方法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被广泛运用。现如今,通过多媒体开展教学已经成为了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在教师运用多媒体的过程中,将会为现阶段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带来巨大变革。在小学阶段,数学是需要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一门学科,有些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对于学生来说学习这样的知识十分枯燥,因此在数学课堂中学生经常容易走神。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以通过有效运用多媒体来开展数学课堂,用生动的图像来吸引学生的目光,打造活跃的数学课堂氛围,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引导学生主动对数学知识开展思考和探究。那么,教师在开展数学课堂的时候,应该怎样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呢?下面,笔者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心得体会。
        一、借助多媒体演示功能,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教师应加深对多媒体的了解,通过灵活运用多媒体的的有功能,来创新数学课堂教学方式,这样才能够创设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动态演示就是多媒体的特有功能之一,在传统课堂中教师只能指导学生观看课本中的静态图片和文字,但是通过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将动态的画面展示在学生面前,这样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帮助教师调动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兴趣,为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奠基。多媒体技术能够实现化静为动、化无声为有声的最终呈现效果,相比于教师单纯靠语言描述来进行讲解,演示与知识相关的动态图像更加生动和逼真,这样直观的方式能够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
        例如,在教授《长方形和正方形》这部分的知识时,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来展开讲解,在课堂开始前,教师可以现在大屏幕中为学生展示“机器人”,这个机器人的身体都是由长方形和正方形构成的,借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随后,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含有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物体,比如数学课本、魔方等等。在指导学生学习长方形的特点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来引导学生观看,一张长方形纸片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对折的动态效果图,这样学生就能够理解“长方形的上下两条边长度相等”这一知识点。同理,教师也可以用动态演示的方法,来带领学生学习“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除此之外,还可以借助电子希沃白板,指导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来画长方形和正方形,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还有助于学生辨析这两个图形的异同,从而使知识在学生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小学阶段,学生因年龄较小等因素,他们的学习效果受情绪影响较大,对学生较感兴趣的内容,他们会十分积极地学习,并且过程中也会较为认真。因此,在开展数学教学时,教师应善于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这样才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教师应怎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呢?如果教师单单采用说教的方式,很容易造成学生的心理疲劳。

将多媒体运用于数学课堂中,可以使数学知识变得更加直观和形象,从而形成有利于学生思考的视听环境,使学生在情境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在小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不知不觉走入情境主动开展学习,帮助学生摆脱对课堂的倦怠心理。由此可见,借助多媒体设备创设教学情境,能够为小学生高效学习数学知识创造便利条件。
        例如,在教授《分数的初步认识》这部分的知识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提前设计好的动画:在一个双休日,老师带着班里的小学生在郊外野餐。这样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情景能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将目光集中在数学课上。紧接着,教师在学生情绪高涨的时候向他们进行提问:“同学们,现在如果老师将四个苹果和两瓶水平均分为两位学生,每个人应该分到几个苹果和几瓶水?”随后,在PPT课件中为学生展示“平均分”的过程,学生就能够对“平均分”的概念形成基本认识,为接下来学习新知奠定基础。随后,教师继续深入讲解:“如果老师将一个苹果平均分为两份,那么这两位学生每人都可以得到一半苹果”接着教师可以在PPT中用分数来表示“一半”,并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知识。通过课件演示的教学方式,学生就能够快速掌握分数的概念,在多媒体技术的支持下,学生不仅深入理解了陌生的数学知识,还能够感受到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三、借助多媒体突破难点,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可以在多媒体技术的支持下带领学生突破难点,这样就可以在课堂中为学生展示更多的内容,节省了课堂中的教学时间,从而促进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例如,在讲解一些比较难的数学知识时,教师如果只靠语言进行解释,往往会花费比较长的时间,还不一定能够取得好的效果。这时,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来化解教学难题,结合知识的特点,来巧妙使用多媒体技术,使学生增加对知识的感性认识,对学生进行精准点拨,发散学生的思维,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比如在教授“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时,教师首先可以通过PPT课件,创建教学情境,比如根据课件中展示图片:一年级共有男生45人,女生43人;二年级共有男生41人,女生48人。结合图片让学生想象自己要和一年级、二年级的学生一起去参观植物园,基于情境背景向学生进行提问:“观察大屏幕中的图画,你们可以根据这些信息,你们可以计算出一年级和二年级的学生参观植物园,分别需要购买几张门票吗?随后,学生就可以得到:45+43=;41+49=两个算式,这样就能够自然地引出本节课所要教授的重点: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紧接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探讨和交流自己的算法,看看哪种方式计算的更快更准确。最后在课堂总结中,教师可以重点用PPT展示两位数相加的口算技巧,即将数字拆分成整十和一位数,这样计算会更加方便。在多媒体设备的支持下,教师能够激发学生对课堂的参与热情,同时市重点知识在学生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达到了强化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由此可见,教师应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来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促进学生数学学习效率的提高。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师应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增加数学课堂的生动性与趣味性,同时达到省时省力的教学效果,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中主要是起辅助性作用,教师应认识到它的利弊,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作用,同时尽量避免多媒体的弊端,这样才能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学习体验,让多媒体为高效数学课堂所服务,促进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徐爱芹.探析现代多媒体手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误区及对策[J].中国教育技术装,2015-12-10.
        [2]高光巍.寓艺术于教育——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5-02-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