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学形式,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

发表时间:2020/12/3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4期   作者: 冯军
[导读] 教学实践证明,课堂作为教师教书和育人的主要途径,

        冯军
        浙江省慈溪市沧田实验学校 浙江省 慈溪市 315301
        摘要:教学实践证明,课堂作为教师教书和育人的主要途径,可以为学生搭建自我展示的平台,成为学生新的认识增长点、能力和素养的发展点,而这一切都是建立在有效的教学策略之上。本文从笔者多年实践出发,给出了几点个人的建议。还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启发。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教学
        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意味着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步入到了全新的发展时期,数学课堂成为推进改革工程的前沿阵地,因此而承担起了更为重要的使命,即改进课堂教学策略、调整课堂教学的结构,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核心地位,促进学生的自主建构,让学生的课堂活动更加主动、更富个性,构建起高效的课堂教学活动。所以,广大的小学数学教师应当把握并顺应改革发展的态势,以新课程标准为导向,以学生认知规律和发展特点为基础,积极改进、革新课堂。
        一、生活话题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导入是教学的第一步,正如一出舞台剧的序幕、一首歌曲的引子,课堂导入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好的课堂导入可以快速地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因此,在数学教学课堂中,教师应该设置生活化的导入环节,引入生活中有趣的事物作为引子,以此来调动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统计”内容时,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堂教学中,笔者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了一张图片,在图片中一群学生正在参加科技展。接着,笔者给学生展示了条形统计图,并对学生说:“同学们,我将这个中学参加科技展的情况做成了统计图,大家能从其中获得什么信息吗?”有的学生说参加展览的男生比女生多,还有的学生说高年级的学生比低年级的多。接着笔者又对学生说:“同学们,统计是很有魔力吧,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说明事物,那我们接下来就学习有关统计的知识。”如此一来,学生的兴趣就变得高涨起来,也为接下来的学习做了良好的铺垫。
        二、合作共同发展,提升学生探究思维
        探究思维能够促使学生具备强烈的问题意识,对存在疑问的知识和问题展开深层次的思考与探究。自主合作能够为学生提供思维活动的时机,是发展学生探究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根据教材内容来向学生提问,鼓励并引导学生对问题展开主动思考、分析与探究,再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围绕着该问题展开讨论与交流,互相分享各自的观点、看法和认识,实现思维的充分发散和有效互补,积极拓展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
        例如,在教学“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内容时,在本节课程学习前,学生已经对加、减、乘、除的计算方法有了一定的认知,本节课程的内容便是将前面所学的内容结合起来,让学生认识加、减、乘、除之间的关系。另外,为了让学生对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有更加深刻的理解,笔者组织了合作学习活动,在上课前,笔者早早来到教室,利用课下时间对学生分组,小组分配完毕后,笔者通过教材内容以及教学任务,给各小组下发了一些计算任务,如下:在一家农场中,农夫卖了98只公鸡,还剩87只公鸡,那么农场原来有多少只公鸡?母鸡的数量是原有全部公鸡数量的5倍,那么这家农场一共有多少只母鸡?计算:原有公鸡数量=98+87=185只;母鸡数量=原有公鸡数量×5=(98+87)×5=925只。随后,学生展开讨论,通过讨论交流的方式掌握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技巧。
        三、借助动手实践,激发学生数学思维
        在数学学习时,不仅要注重知识的积累,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各种实践练习,教师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他们所学到的知识,易于理解和应用。通过特定的事物和特定的操作行为,可以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兴趣,帮助学生活跃思维,并寻找出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在教学了基本图形之后,笔者让学生自己用纸剪出正方形、圆形、半圆形、等腰三角形等图形,利用这些图形进行构图拼组。通过这样的操作,学生对各种图形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为后期的几何知识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又如,在学习三角形时,为了更好地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笔者让学生利用雪糕棒和图钉制作成三角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各种图形,然后对这些图形进行拉扯。通过实验发现,雪糕棒组成的三角形最为稳固,不易变形。如此,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就能对于所学知识有了进一步的强化,进而学以致用。
        总而言之,有效课堂的构建需要长时间的努力,以上所言仅是笔者个人的见解,肯定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希望诸位能够在教学中不断探索,不断反思,找到更有效的策略,促进教学有效性的实现,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2]吕金颖.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有效性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24):51.
        [1]洪琼.分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7(52):18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