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德贵
湖南省安仁县禾市中学 湖南省郴州市423000
摘要:对学生来说,初中的数学学习,算是一个不小的工程,但细究下来,其实学生要做的,无非是打磨教材中的每一个数学知识点,实现深入的理解和掌握,并化为自己真正的能力属性。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助他们一臂之力,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
关键词:初中;数学;高效教学
现实的工作中,课堂时间被“磨损”的机会多了去了,不说别的,光是因为大课间学生被拖延回课时,就平均每周被“磨掉”至少30分钟的课堂时间。对于我们自己而言,要把一个章节的逻辑梳理出来,不到一节课的时间就可以做到,但是学生听了肯定是云里雾里。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我们需要把知识点揉碎,配上案例和习题,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体验和练习,这意味一笔不小的时间成本。由此可见,提高课堂进度的推动效率,对我们来说是一件不可忽视的任务。那么,怎样高效地推进课堂进度呢?本文就对此进行浅谈。
一、认真钻研教材,提高备课效果
实践证明,教师在备课上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越多,课堂教学进行的就更加顺畅高效。因此笔者就非常重视备课这一环节,更是将备课详细地分为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简称“四备”。首先,备教材。教材是教学的重要依据,教师必须对教材内容有充分的把握,了解知识的前后联系、教材的编排意图、知识点的呈现方式等,从而能够抓住重点,实现对教材的充分利用和灵活使用。第二,备学生。作为教师要对自己班上的学生有着足够的了解,知道他们现有的学习水平、习惯偏好、学习需求、思维特点、认知结构、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等,这样一来,我们能够在整个教学中预设可能出现的问题,并以此为基础来合理地制定单元模块式教学的计划和方案。第三,备教法。教学是整个教学设计中的核心支柱,教法决定了整堂课的教学节奏,在教法的选择上,要充分考虑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保证教法的合理和高效,使学生能够充分参与进来。第四,备学法。哪些地方应让学生主动观察、分析,从中发现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哪些地方应分组讨论,合作探究等。
二、趣味引导教学,课堂添姿加彩
初中生在自我约束能力上较差,在课堂上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有限。为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尽可能采用有趣的方式,使课堂更添色彩,更具趣味,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例如,在探究数学的经典问题——行程问题时,笔者借助“龟兔赛跑”这一学生耳熟能详的故事,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呈现了“交通版的龟兔赛跑”,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课中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最后结合教学目标,对龟兔赛跑进行了创新性的改编,其一——兔子和乌龟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但最终的目的地在一条河的对岸。兔子以自己最快的速度到达了岸边,但却无法过去。乌龟到来后,主动提出驮其过河,最后,兔子、乌龟一起到了终点,共同赢了比赛。其二——续篇,到达终点后,需要返回出发点,两人继续了合作,龟背兔走水路,兔背龟走陆路。如此一来,通过信息技术呈现,故事新编,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得以延长,思维得到升华,并且促进了知识点的理解,提高了教学的质量。
三、融合生活实际,提升学生理解
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自身和周围环境中的自然现象、社会生活、数学或其他学科中的问题,为知识学习的切入点,突出数学与现实世界,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以及知识产生的由来,引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并引导他们的思维指向将要学习的新知识。
例如,在教学“平方根”内容时,笔者就通过ppt演示:如何裁出一块面积为25cm2的正方形画布,这块正方形画布的边长应取多少?引入课题,很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还有“角的大小比较”这节课时,从国旗上的五角星自然过渡到五个角的计算,再引出课题。始终紧扣教材,将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融合,让学生达到共情,获得学习数学的动力。
四、设置创新练习,延续学习深度
练习是数学新课教学中的重要一环,新课的教学不应该随着知识讲授的完成而结束,我们还要通过练习来检验学生知识理解的深度和知识掌握的程度。让学生进行课后练习,是为了能够检验学生在课堂中的真实收获。一来,帮助学生查漏补缺,找到自己的知识点方面的薄弱之处;二来,课后练习还能够起到巩固已学知识的目的,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平行线”内容后,笔者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道练习题:线段AB平行于线段CD,有一点P既和点A相连,也与点C相连。点P在平面上的移动,造成了四种图形状态的变化。请学生分别就这四种情况对其中的∠P与∠A和∠C的关系进行分析。同以往一个问题对应一个图形的情况相比,这种练习形式新颖了许多。在变化的图形当中把握不变的平行关系,让学生得以更加灵活、深入地感悟平行线相关的理论知识。
总而言之,有效课堂的构建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实现的,希望诸位能够在教学中不断探索、不断反思、不断学习,探寻更好的路径,使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越来越好,真正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海贵.浅析初中数学实施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J].华夏教师,2017(22):20.
[2]张红霞.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华夏教师,2017(1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