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燕玲
福州市连江县实验小学
摘要:近年来,核心素养的培养越来越受到教师们的重视,如何基于核心素养来展开教学更成为教师研究的重点。小学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对于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基于此,教师理应以核心素养为指导展开趣味教学,从而将小学生引入到对数学学科的深度学习中。因此,本文从开展游戏,提高学习兴趣;合作竞争,总结课程知识;动手操作,进行实践应用;活动拓展,强化学习效果四方面对趣味教学法在“统计与概率”教学中的渗透展开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 核心素养 趣味教学 统计与概率
数学课堂一直给人枯燥、乏味的印象,所以为了改变这种固有的认知,教师要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将学生视为教学过程的一部分。兴趣能够产生推动力,趣味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兴趣。所以,教师应结合基本学情来探索趣味教学的可行性,并将其落到实处。“统计与概率”在新课标中占据重要位置,对该知识的教学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还能够加强小学生对统计与概率相关知识的掌握强度。为了引导学生掌握统计与概率的思想方法,并学会对其进行灵活的应用,教师要将趣味教学融入“统计与概率”教学中,进而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一、开展游戏,提高学习兴趣
如果要说什么样的形式更能受到学生的喜爱,毫无疑问是游戏。爱玩是小学生的天性使然,借助游戏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投入到新的数学知识的学习与探究中。当然,游戏并不是单纯的带学生玩,而是要玩的有价值、有意义。所以,在决定以游戏展开教学之前,教师要做到对游戏内容进行精心选择或设计,使游戏更加贴近学生的兴趣需求,如此才能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游戏的过程中掌握数学相关知识。
在带学生初步学习“统计与概率”这一课程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是以游戏的形式进行引入的。在上课之前,我便为学生准备好了道具。上课后,我拿出了一个盒子,接着将9个白球,1个黄球放到了盒子里。之后,我先进行示范,让大家猜一猜会是什么颜色的球?从而借此游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后,我允许大家自己来确定盒子中的球,并要求学生们去猜测拿球的学生可能摸到白球和黄球的概率,并以抢答的形式进行计分。通过这一游戏的开展,学生们既能够充分享受到游戏的乐趣,还可以从中体会到了数据的随机性。同时,在猜测的过程中,学生们的推理能力这一核心素养也得到了极大的展现和提升。
二、合作竞争,总结课程知识
“统计与概率”课程中包含的知识较多,为了实现学习效果的最大化,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合作竞争的机会,从而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发挥出团体的力量。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能够刺激学生的好胜心,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学习兴趣。实际上,相较于一个人的学习而言,合作竞争的形式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所以,教师可以通过合作竞争的形式展开教学,同时引导学生去总结课程知识,并展开互动学习与探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的思维能够得到极大的碰撞与融合,更能够在兴趣的推动下提高思维品质,进而促进整体学习效率的提升。
为了让学生对“统计与概率”中所包含的知识有一个整体性的认知,我在上课后先将学生进行了分组,之后向大家分发了各个学段的教材目录资料,要求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程知识的总结,而最先完成且包含内容较为齐全的小组将会获得一份神秘奖品。借助这一合作竞争方式的提出,学生们的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调动,且开始尝试对资料中的各个板块进行梳理。在大家陆续完成任务后,我按照大家的完成顺序邀请各小组进行了展示。这一期间,大家相继提出了分类与整理、数据收集与整理、统计、可能性等知识,并对知识内容进行了回忆。在这一基础上,我鼓励各小组积极展示自己的看法,尝试对它们进行分类,从而使学生进一步投入到了对课程知识的探究中。
之后,我结合学生的认知向大家介绍了“统计与概率”所涉及到的内容主线,即:数据分析过程、数据分析方法、数据的随机性、随机现象及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从而为学生全面掌握课程知识提供了保障。
三、动手操作,进行实践应用
毫无疑问,小学生是好动的。因为好动,他们无法长时间将注意力集中到一处。但是,好动并不是缺点,教师只要能够对学生的这一特点进行合理的运用,也能够产生不可忽视的效果。生本理念下的教学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所以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安排动手操作的机会,引领学生去感受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并在实践应用中对数学知识有一个更为深入的了解。当然,动手操作的内容和方式要以趣味性、安全性、有效性为前提,要在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学习效果。
在“统计与概率”的内容主线中有数据分析过程,这里以“身高数据”为例来展开教学。为了让学生感受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我在上课后将学生进行了分组,并向各个小组分发了一个卷尺,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测量,从而借这一动手操作的过程让学生参与到了对数据分析的体验中。之后,我要求各小组进行数据的整理,并将整理结果交给组长,再由各小组组长进行统一的整理。经过这一过程,一份全新的身高数据得以形成。之后,我借助多媒体将数据进行了展示,同时要求大家回答以下几个问题,即:
1.尝试直接寻找班级内的最高和最低的学生,猜测平均身高数值;
2.总结数据信息,得出身高最大值、最小值、极差、众数的数据。
借助这一动手操作的形式,学生们在实践应用中更为深刻的体会到了数据所代表的意义,更有效提升了自身的数据分析观念这一核心素养。
四、活动拓展,强化学习效果
教学活动的开展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活跃数学课堂,提高学生兴趣,更是趣味性教学最直接的体现。一场有意义的活动,不仅能够使学生将新旧知识衔接到一起,还能够实现对知识的有效拓展。所以,教师要重视起对活动的设计,要结合“统计与概率”的相关知识完成对学生的学习引导,从而使学生对该课程知识有一个更为全面、深刻的认知,这对于小学生综合素养与能力的提升都将产生积极地促进作用。在活动中,教师既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也应该积极、主动的参与其中,从而给予学生以及时的引导和点拨,进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数据的随机性,我安排了一场小活动。在活动中,我将其分为了三个环节,分别是:体会随机、推断、运用频率估计概率。在活动中,我先借助投掷硬币的形式让学生进行猜测,显然猜测的结果是无法一帆风顺的,这对于学生体会事物的不确定性起到了重要作用。之后,我展示了两种骰子,一种是均匀的,一种是不均匀的,然后让学生进行投掷,并根据投掷结果进行推断,而大家也在这一过程中得出了相应的答案,并体会到了分析数据和合理推理的重要性。最后一个阶段是活动的拓展阶段,主要是通过投掷有折痕的啤酒瓶盖,让学生从其正反面的数据来了解频率与概率之间的关系,并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
综上所述,趣味教学能够直接作用于小学生的学习情绪和状态,使学生更具积极性。所以,教师要重视起对小学生年龄特征的研究,并主动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从而使趣味教学发挥出效果。在这一基础上所展开的“统计与概率”教学,必然能够使学生的学习效果更佳,进而促进小学生综合素养与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邓仲琼.小学数学探究式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研究——以“统计与概率”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2020(15):137-138.
[2]张建发.聚焦核心素养,彰显数据分析观念——小学“统计与概率”领域教学思考[J].华夏教师,2020(04):54-55.
[3]崔红. 探究小学数学中“统计与概率”的教学[N]. 发展导报,2019-05-14(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