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倩
贵州省普安县高棉乡高棉小学561513
摘要:小学数学是我国基础教育教学体系的重要构成,关系到学生基础知识的获取,以及各方面能力和素养的形成。而课堂是教师开展数学教学的基本阵地,只有做好课堂教学工作才能够继续发挥数学学科的作用。基于此,本文将结合教学实践经验,并从设置学生解题空间、组织课堂讨论活动、革新课堂教学模式三个维度出发,来分析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方法和科学策略。
关键词: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受传统观念和思想的影响,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偏离了正确的课堂教学轨道,将教学的核心和重点放在了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和知识单向传输上,造成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降和整个课堂教学的低质低效。对于这种情况,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彻底地革新观念和思想,把握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和内在要求,主动地去探索和应用各种创新、高效的课堂教学策略,开创全新的课堂教学局面,从而真正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优化与提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设置学生解题空间,增强学生知识理解
解题即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能够有效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同时也可以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适当地减少课堂教学中理论知识传授和灌输的时间,合理地安排和设置解题的空间,依据数学理论知识的内容来为学生设计、布置各种类型的数学题目,鼓励和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展开分析和解答,从中实现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牢固掌握。
例如,在教授《三位数乘两位数》时,本节课程的内容主要以计算为主,锻炼学生们的解题能力,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并不会给予学生们自主解题的空间,导致学生们的解题能力受限。所以,笔者在教学中设置了解题空间,上课后,笔者针对本节课程的内容进行讲解,让学生们熟悉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解题技巧,然后,笔者再布置一些例题,并给予学生们自主解题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笔者会观察学生们的解题过程,发现学生们的问题时,笔者会及时给予指导,完善学生们的解题技巧。这样,笔者通过设置学生解题空间,增强了学生的知识理解。
二、组织课堂讨论活动,促进学生交流互动
讨论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和替代的重要过程,因为讨论活动的开展可以促进师生、生生间的交流和互动,打造更为开放性、多元性的教学结构体系。
所以说,小学数学教师需要积极地转变单一性、统一性的班级授课形式,多设置和提出开放性的话题或者问题,以此来激发学生的讨论热情,促使学生们可以主动地展开相互间的讨论、沟通、互动,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和观点,从中拓展学生的思维领域和空间,让学生从中达成共识,实现更深层次的数学学习。
例如,在教授《因数与倍数》时,考虑到本节课程的特点,笔者组织了课堂讨论活动,首先,笔者利用课前这段时间将学生们分成了多个小组,每个小组5人,小组成员划分好后,笔者再展开教学。随着课程的推进,笔者设置了一些具体的探究任务,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在这个过程中,笔者会在各小组内巡回,观察学生们的讨论情况。这样,笔者通过组织课堂讨论活动,促进了学生的交流互动。
三、革新课堂教学模式,拓展课堂教学资源
课堂教学模式的运用直接关系,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的效率。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当改革传统的教学手段,对教学模式进行全面的革新,尝试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信息技术来辅助和优化教学。具体来说,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计算机等工具的运用,来广泛搜集各种与数学知识相关的素材和资源,并巧妙地融入到原有的知识结构体系中,以此来拓展课堂教学的容量,延伸学生数学学习的范围。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还需要利用多媒体的功能来为学生呈现和展示数学知识,创设直观教学情境,以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理解知识的内容。
例如,在教授《长方体和正方体》时,本节课程的内容主要以立体几何图形展开的教学,传统的教学模式由教师讲解为主,但是这种教学模式很难促进学生们的知识理解,所以,笔者革新课堂教学模式,利用信息技术展开教学。上课后,笔者先通过信息技术为学生们播放了几组实物图,让学生们观察这些实物中具有哪些图形,随后,笔者再利用信息技术将实物图中涉及到的图形归纳出来,引出立体几何图形的知识,增强学生们的直观感知。这样,笔者通过革新课堂教学模式,拓展了课堂教学资源。
总而言之,课堂教学的优化是各个学科教育教学的核心任务和重中之重,是现如今推进新课程改革、发展素质教育的重要保障。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当从根本上关注和重视课堂教学的过程,把握好课堂教学这一环节,树立科学的观念和先进的思想,并通过设置学生解题空间、组织课堂讨论活动、革新课堂教学模式等创新策略的实践运用,来全面推进数学课堂教学的创新、转型和优化升级,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最终真正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李丹.浅谈如何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7(S1):125+130.
[2]陶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及优化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7(23):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