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通过“家校共育”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发表时间:2020/12/3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4期   作者:朱咏梅
[导读] 小学生缺乏自制力,注意力不专注,不持久

        朱咏梅
        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孙武街道中心小学  山东省  滨州市  251700
        【摘要】小学生缺乏自制力,注意力不专注,不持久,只喜欢注意感兴趣的东西。低年级的小学生的思维仍是具有模仿、直观、具体的特点。而小学数学内容比较抽象、枯燥,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其实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把对数学的学习贯穿在日常的生活中,充分发挥“家校共育”的作用,寓教于乐,使学生愉悦的学习、思考和探索,进而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关键词】家校共育 趣味数学
        低年级的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形式过渡,但他们的思维形式仍是具有模仿、直观、具体的特点。因此,在小学阶段,与其他科相比,多数孩子觉得学好数学更加困难。明明课堂上老师讲的东西都能听懂,但一到自己做题就不会。其实这部分同学听懂的只是表面上的东西,对其蕴含的解题方法,并没有融会贯通。思维没有得到升华,自然就不会举一反三。所以,要让孩子主动积极地投入到数学的学习中,老师和家长需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入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动力,有了兴趣的引导,孩子们也就有了学习的欲望,才能够高效地学习。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的方式是打造趣味性数学,能使孩子们在有意无意间,提升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善于发现,勇于创新,科学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效率。
一、家校进行良好的沟通 孩子们在生活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提高学生的兴趣
        家长在智育教育中所起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并且是任何人都无法代替的。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对感兴趣的事愿意干,干的投入,一般也能干好。对不感兴趣的事,不愿意干,强干也干不好。孩子学习也是一样,他如果对学习有兴趣,他愿意学,他把学习作为一种乐趣,那效果就可想而知了。家长在智育教育中的作用就是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因为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家长及时和老师做好沟通,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在日常生活中通过环境熏陶、耳闻目染、潜移默化、模仿、“无意识”学习,提高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比如,在学习三年级数学教材中“时间的初步认识”的相关知识时,有好多学生已经掌握的很好了。因为在平时的生活中,家长有意识的让他们自己看时间规划自己上学、做作业、看动画片、休息的时间。所以,在课堂学习中,他们很有自信和成就感,因此,也激发了他们的兴趣。所以,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在学校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兴趣
        老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发展思维,使他们通过学习获得比较全面的发展。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要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首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数学小故事和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来讲解知识点,改善枯燥、单调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这样,学生们就会愿意听老师讲课,注意力也会集中,思维会更加活跃,学习效率也会大大提高。同时,教师生动形象、幽默诙谐的语言也会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用个人授课魅力征服学生,增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这样,把抽象的数学问题变得形象直观地表现出来,在师生交流过程中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其次,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还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鼓励学生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能自主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激励他们积极发言、互相探讨交流。

使学生在不断探究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享受成功带来的喜悦,从而感到数学很有意思,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但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并不是对学生完全放手,而是要教师恰当的引导,使学生在既有约束,又有个性发展的课堂中学到知识、掌握技能。这样的课堂是受学生欢迎的,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欲望。再次,在课下通过组成数学兴趣小组、一对一结对子等形式,提高学困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通过亲身体验活动  提高学生的兴趣
   数学知识是抽象的,而亲身体验活动是形象直观的,更利于学生接受理解。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教师和家长应善于把体验游戏引入到数学学习中,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融入到活动中,使其变得形象化、直观化、趣味化,抽象难懂的数学概念、数学规律变成了游戏活动的内容,学习变成了游戏的过程,在这样的数学学习的氛围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了,学习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实现了寓教于乐的教育目的。比如,学习小学数学教材中“重叠”相关知识时,由于这一数学概念对于小学生来说比较抽象,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这部分知识,教师可以创设“运动会项目报名”、“兴趣报名”等游戏活动,引导和启发学生寻找不同事物的共同属性。又比如,在学习小学数学教材中“人民币”的相关知识时,和家长沟通,让家长带孩子去超市亲身体验买东西的过程,使他们形成了一定的感官认识,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形象化。这样的设计教学过程,既能够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又能够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快速高效地掌握了学习的重难点,体现了寓教于乐的教育原则。
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有效的数学学习是一个充满了创造力、充满了智慧、充满了趣味的过程。因此,要使小学数学学习具有趣味性,教师应当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把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师生关系变为“学生学、教师导”的新型师生关系,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解决问题的乐趣。在师生关系方面,教师要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平等地看待每一位学生,用爱来感化每一个学生,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到老师浓浓的爱。这样,教师与学生就能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积极收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反馈的信息,及时对他们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评价,并和家长及时做出沟通。在此基础上,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进行调整,这样能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比如,在让学生试着“从一数到十,再从十倒数数到一”这个环节中,教师可以结合春节文艺晚会“新年钟声倒计时”的视频,让学生与老师一起倒数新年到来的前十秒,共同见证新年到来的瞬间。在这样充满趣味性的学习中,师生间的距离拉近了,而且随着新年钟声的响起,使学生充满了兴奋感,他们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倒数数字。
五、通过恰当的评价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获得评价也是学生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和老师,正确的、恰当的评价能够给予学生勇气和自信,能够增强数学学习的趣味性,有助于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因此,打造小学趣味数学,教师和家长要用好评价,对学生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给予鼓励和肯定,如:“你做的真好”、“你做的真棒!”;对学生犯的学习上的错误,也不能一味批评,而应当帮助他们弄清产生错误的原因,并引导和帮助他们及时改正,利用评价增强小学数学的趣味性。老师和家长需要给每一位学生创造展现自己、获得成功的机会,尤其是对于学困生,更要想办法消除他们对数学学习的畏惧或厌倦心理,要多通过正面的、肯定的评价给与他们鼓励和表扬,激励性的评价、表扬,能让学生如沐春风,只有这样他们对数学学习才能充满兴趣,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才能得到提升。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兴趣是一个人的内因,是动力;教师和家长要不断学习、探索和研究,寻找更多更有效的方法来共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使他们在快乐学习中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作用,并在学习中各方面逐步得到发展、提高。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