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鲁平
北京市海淀区第二实验小学 北京市 102200
摘要:在新课程价值导向下,教师应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将新颖的教学形式与教学理念,灵活的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以提升教育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学习质量。要想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就需坚持以生为本的核心理念,切实站在学生的角度,对传统音乐教学的过程与方法进行大胆革新,以促进有效教学目标的更好达成。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音乐;有效教学
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多以教师范唱、学生跟唱、学生独唱为主,由于教师没有将学生的地位“摆正”,就会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缺失,进而逐渐丧失学习兴趣。而要想使小学音乐教学由低效走向有效,教师就需改变以往单一枯燥的教学方式,并准确把握学生学习特点及学习水平,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以增强音乐教学的趣味性、形象性以及生动性,从而实现小学音乐有效教学。鉴于此,本文笔者就从借助信息技术,减轻教学压力;重视相互交流,引发情感共鸣;提升教师魅力,加强学生信服;借助身体律动,提升音乐感悟;进行多元评价,实现能力提升几个方面,对小学高年级音乐的有效教学策略进行探究,期待能和各位一线小学音乐教师共同学习借鉴。
一、借助信息技术,减轻教学压力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促使学生学习的原动力,如果学生对一项活动毫无兴趣,那么也就很难提升相关能力。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兴趣来说,教师要着眼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准确把握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能力、认知规律和成长规律,从而借助信息技术创造情境,制定出有效的激趣策略。
例如,在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围绕“爱”的主题进行相关课时内容时,本节课共四首作品,两首欣赏曲,两首歌曲,其中一首演唱歌曲为《妈妈格桑拉》,表达对母亲的爱和爱妈妈的情感。通过感受音乐、演唱歌曲、体会情境、分析人物等方面来培养学生音乐鉴赏和评价的能力,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观,从而使学生理解音乐深层所表达的祝福妈妈的感情,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态度。在课前笔者通过播放之前学过的不同少数民族的歌曲导入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感受歌曲的风格和色彩,让学生体会演唱这首歌的情绪。在这一课时中,因为是二声部合唱歌曲,所以在二声部合唱教学中,运用了打谱软件,把两个声部做了不同的音响处理,这样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就能够一目了然的分辨出两个声部的旋律,在学习歌曲中引导学生发现歌词跟旋律、节奏上的关联,小组进行设计,和小伙伴一起表演《妈妈格桑拉》,并让几组学生上台表演,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如此,通过多媒体教学,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都可以参与到课堂中来,学习这首歌曲。
二、重视相互交流,引发情感共鸣
小学生的心理是十分敏感的,教师的情绪很容易影响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过程,而音乐作为一门以情感交流为基础的课程,必须以师生情感共鸣为基础,如此才能有效地将学生带入到课堂学习中来,形成师生间的友好互动。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来展开教学,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并使用合理的方式向学生传达自己的情感,实现与学生的情感互动。
例如,在教学“堆雪人”这一课相关内容时,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笔者首先就给学生讲了一个关于雪人的小故事,接着又给学生讲述了自己小时候堆雪人的情景,从而用自己的实际经历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有助于学生在后续的音乐欣赏中获得更加形象和具体的感受。又如,在教学“丰收的节日”这一课相关内容时,笔者就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平时去采摘园采摘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并让学生在回忆的过程中感受音乐传达的积极向上的情感。总之,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找到学生的关注点,与学生产生共鸣,让学生能够通过与教师的互动来了解音乐要传达的情感,从而加深学生的感悟。
三、提升教师魅力,加强学生信服
学生对老师的信服程度也就是教师的魅力,是影响课程的重要因素。学生一般喜欢一个老师,就会喜欢他的课程,上课也就会更加的专注,这样就能在无形中提升课堂效率。因此,教师要牢牢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努力的提升个人魅力和自己的教学质量,需要做到用笑容感化学生,努力营造融洽的课堂氛围;提高自身音乐专业知识素养,得到学生的信服。
例如,笔者就经常给学生展现自己,会给学生唱歌、跳舞、讲述一些趣事与经验,使学生对笔者产生喜爱崇拜的情感,然后他们就会很愿意跟笔者交流沟通。通过了解笔者知道一个女生唱歌很好但是她很害羞不敢表现自己。在课上笔者就会尽量让她展现自己,她有时候即使唱错了,笔者也会对保持笑容,慢慢的她就放下了防备,敢于表现自己,当然,也获得了学生的掌声。这就说明笑容和学生的喜爱与崇拜,对教学有很重要的意义。
四、借助身体律动,提升音乐感悟
我们的身体可以为我们带来交流方面的帮助,一个眼神可以让别人明白我们的意图,一个动作可以让我们明白他人的想法,这也就是律动的基本体现。在教学中,教师同样可以利用身体律动来传递音乐的情感,进行音乐的中心思想熏陶,进而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身体律动可以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让学生通过教师的律动来判断教师的情感、可以影响教师的教学心情、也可以带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为此,教师要结合音乐的主题进行律动的运用研究。小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阶段,不需要教师的刻意安排,学生都可以活跃起来,而如果教师能认真研究出符合音乐主题的律动,势必让课堂沸腾起来,更加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音乐教师要认真研究音乐的主题,为学生起一个好头,让学生一同参与到表演与互动中,让学生通过身体律动来展示自己,以此来增加学生对于音乐的热爱和表演欲望,进而提升学生对于音乐的感悟。
五、进行多元评价,实现能力提升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多元评价是运用较为广泛的一种评价方法,同时也是增强学生学习信心、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作为小学音乐教师,我们应在充分尊重学生学习及身心发展特点的前提下,注重对学生知识、技能、态度与价值观等全方位的评价,以此来帮助学生树立音乐学习的自信心,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例如,为使教学评价更加全面、客观,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或者教学结束后会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评价,做合适的评价量规。即,在评价学生知识、技能的前提下,将学生的学习态度、行为习惯、交往合作等方面的素质和能力考核同样纳入课程评价体系中。同时,笔者还创新了考核评价的内容,即通过开展多种类型的音乐常识竞赛、组织音乐分析和鉴赏、展开音乐特长的比拼等活动,引导学生找寻音乐学习的方向,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最后,笔者会在与学生共同制定课程评价标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互评,并将学生的评价结果进行整合,综合评定每名学生的课程学习情况。此外,笔者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会为学生创造展现和锻炼自己的机会,并给予学生,如你学得真快!你的表现出乎我的意料!等鼓励性话语。这样一来,不仅能帮助学生树立音乐学习的自信心,还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总而言之,小学音乐教学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不断努力的过程,教师需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在时代的变迁当中,我们要把握时机,革新音乐教学方面的教学理念,发展音乐教学方式,拓展音乐学科教学内容,最大程度提升学生在音乐方面的艺术鉴赏能力。参考文献:
[1]许萍.关于提高小学音乐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学周刊,2017(07):181-182.
[2]张晓旭.小学音乐有效教学策略的几点尝试与思考[J].学周刊,2017(14):233-234.
[3]张季桃.让音乐走进学生的心灵——新课改下小学音乐有效教学策略浅谈[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08):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