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德芹
江苏省南京市永泰路小学
摘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任务为主线”是任务驱动法最本质的特点,小学体育教师在自己的教学中落实任务驱动法时必须要将其体现出来。这样的话,学生就能够在教师的教学活动中有着丰富的收获,不仅是体育知识方面,更有体育能力和体育品质方面。如此一来,教师的教学活动也能够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本文就是基于此产生的,笔者就任务驱动法的本质特点展开研究,进而帮助其他教师充分发挥任务驱动法的作用。
关键词:任务驱动;体育教学;小学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学生的素质为根本目标的,这其中就涉及到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正是因为如此,体育学科的地位才有了十分明显的上升,体育教师也应该重视自己的教学活动,并因此进行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和选择。这其中,任务驱动法就凭借其“以生为本”的具体体现而成为了小学体育教师的常用选择。为了发挥任务驱动法的作用,小学体育教师就需要对落实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进行具体研究。
一、以学生为主体
在运用任务驱动法展开教学的过程中,小学体育教师首先要做到的是以学生为主体。体现在具体的教学行动中就是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去进行任务的设计。教师不光要结合学生的体育基础和能力来进行任务难度的设计,还需要让任务的形式受到学生的欢迎,因而需要提前考虑到学生的喜好,并且询问学生的意见。这样的话,教师所设计的任务就能够被学生轻松地接受,而不是被学生所排斥。例如:在进行《走与游戏》这一内容的教学之前,笔者需要学生掌握要走的正确姿势,发展走的能力和身体素质。在此过程中,笔者就需要对学生的体育基础进行了解,笔者会向学生展示自然走的动作视频,让学生进行模仿,并且说出自己自然走的最长时间。接下来笔者就可以在此基础上为学生进行任务的设计,如通过设计不同时限的走路任务来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除此之外,为了让所设计的任务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笔者就会在任务中融入学生感兴趣的因素。因而笔者会在课前搜集学生喜欢的动画人物和各种动物,并且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角色的扮演,进而在此过程中完成笔者为他们所设计的走路任务。这样的话,学生就能够对即将到来的教学活动有着积极的参与态度,并且在课堂中呈现出极高的参与度。
二、以教师为主导
体育锻炼是存在一定的技巧性的,学生如果盲目展开体育锻炼,就很容易受到伤害。
因而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是离不开教师的指导的。因而小学体育教师在自己的教学中落实任务驱动法时就需要让自己的主导作用得到发挥。此时教师就可以用问题来引导学生,让他们完成任务的方向是正确的,完成任务的效率也有所提高,进而从中收获体育知识和体育能力。例如:在《走与游戏》的教学中,各种姿势的自然走动作方法是学生必须要探究的体育知识,在课前学生会对其有所接触,也因此奠定了探究的基础。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要想完成走路任务,他们就必须要先掌握一定的走路姿势和技巧。此时笔者就会在学生进行探究的过程中为他们提出如下问题:在走路的时候,上体、眼睛、两臂、两脚都需要呈现出怎样的状态呢?由此引导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并且在观察的过程中得出结论。接下来笔者就会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沟通和交流。最后笔者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交流成果,并且进行归纳和总结。这样的话,学生就能够对该节课所涉及到的体育知识和技巧有着深刻的印象和理解。
三、以任务为主线
何谓之以任务为主线?其就是任务必须要贯穿小学体育教师整个教学课堂的始终,课堂导入环节需要教师进行任务的呈现;课堂教学环节需要学生进行任务的环节;课堂小结环节需要教师进行任务的评价和总结。这样的话,任务驱动法的作用就能够充分发挥出来。因而小学体育教师在落实任务驱动法的时候就需要做到以任务为主线,进而在自己教学的各个环节去进行任务的体现。例如:在《走与游戏》这一节内容的课堂导入中,笔者就会模仿学生所喜欢的动画人物和各种动物的走路姿势,并且让学生猜测笔者所模仿的角色。这样一来,学生的注意力就能够被吸引。然后笔者就会将该节课的走路任务呈现给学生,学生也因此能够积极地展开探究。接下来笔者就会给学生留出完成任务的时候,学生需要在此过程中经过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和积极实践,进而有效完成该节课的学习目标。在课堂小结环节,笔者则会对各种姿势的自然走动作方法进行总结,进而让学生有着深刻的印象。不仅如此,笔者还会结合学生的表现对他们进行评价,进而让他们能够在下一节课中有着更出色的表现。
总而言之,一年级是学生学习体育知识的初始阶段,他们未来还有更长的体育学习之路要走,因而此时的体育教师就必须要帮助学生奠定坚实的体育基础。为了做到这一点,体育教师就需要做到“以生为本”,从根本上让学生意识到体育学科的重要性,并且在教师的教学活动中感受到体育的魅力所在。这样的话,学生就能够从被动的学习状态转变为主动的学习状态,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能力的有效培养。
参考文献:
[1]朱春旭.要上有智慧、有趣味的小学体育课[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7(24):70-71.
[2]陈健.浅谈小学体育教学的方法和策略[J].教育观察,2017,6(24):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