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红
云南省瑞丽市第一初级中学 678600
摘要:随着现在科技发达和多媒体的进步,教学方法也在不断的前进,如果改善并且创新教学方法,是老师们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需要研究的。教学方法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旧的教学方法“重教太过”、“教学分离”等主观主义痼疾。本文的论述中,我将系统的对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中对继承的内涵和创新的内涵,以及如何做到法治的继承与创新等方面,教师对学生的教学教法,和具体的教学教法中对老师的要求,这几个角度,进行深入的解析。
关键字:继承;创新;教学教法;法治
一、继承与创新
(一)继承的内涵
出生在诸侯纷争社会动荡的春秋时期的孔子开创了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风。在教学对象上,主张有教无类;在教学方法上,主张因材施教。孔子从里、乐、射、御、书、数六个方面来培养学生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作为新世纪的时代新人,教师不仅要继承孔子的传统优秀教学方式,更要继承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科举制度。科举制根据政治、军事、学术研究等方面所需要的人才类型,朝廷分别设立科目,通过考试进行选拔,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和实效性;允许士人(读书人)向所在州县官府报名应考,无名额限制,体现了一定程度的民主性;通过逐级考试的方法,筛选人才。在人才选拔上,基本上体现了公开、公平的原则。
教师继承传统的优秀教学模式,有助于教师形成爱是教学成功的基础,继承是教育的希望的教学理念。
(二)创新的内涵
堪称世界教育楷模之一的日本从小学到初中,实行素质教育。高中实行义务教育,注重孩子的身体素质教育、礼仪教育、精神教育等。战后迅速崛起,得益于重视教育和重视人才的培养。美国式的教育也名列前茅。美国的教育和学习方法所注重的准则是:自由、独立、自主学习、重视理解、重视实用。老师重视学生发表的意见,甚至鼓励学生拥有反驳老师的自由和权利。
在中国教育里,学生都会拿着厚厚一本参考书把一整本教科书都吃透,头脑里构建出书本里的知识体系。而且中国老师非常在意“师道尊严”,如果学生提出相反的意见,老师甚至可能很生气,觉得受到了冒犯。这样的中国式教育是落后的,是错误的。
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人才得竞争。要培养出创新人才,就得要求教师的教学目的必须由传授知识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过程的封闭式教学转向发展教学;教学内容以经验式转向开放式;以促进学生未来型发展为目的。
(三)如何做到法治与教学相结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国粹,是炎黄子孙的精神财富。虽经历几千年风雨的洗礼和历史的积淀,但是仍然具有无穷的魅力和教学价值。作为一名道德与法治老师,在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在道德与法治课上重温经典,借力中华传统文化进行教学可以让道法课堂熠熠生辉、大放异彩。“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新修订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中涉及的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方面的内容都可以在浩如烟海的传统文化宝库里寻觅到丰富的教学资源。在教学中我运用多种形式进行传统文化教学,努力彰显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与风采。
教师应该让学生了解最基本的法律常识,形成初步的法制观念和遵守法律的习惯。通过学校对家长进行必要的指导,使家庭成员与学校同时进行该方面的教育。通过学生,指导他们进行普法宣传,从而为学生营造一种文明的社会氛围,进行环境教育,所有这些都必须通过法制教育来实现。因此,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特别是每一位老师、每一位班主任、辅导员必须充分认识法制教育在学生德育中的重要作用,并扎实有效地展开法制教育,从而有效地限制学生违法犯罪事件的发生。
为切实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和良好品行,有效地预障和减少学生的违法和犯罪,实现教师对学生的培养目标。要求学生进一步明确法制教育的必要性和其作用。随着社会上违法犯罪惊人的低龄化,法制教育在德育领域中的必要性显得尤为突出,而学生的违法犯罪是一种相当复杂的社会现象,其发生的原因涉及学生本人、家庭、学校、社会等方方面面。学校教育中是否实施科学的法制教育,家庭各成员是否能对其进行积极的正面领导,社会特别是学生所处社区是否能为学生创造一种良好的环境,都决定着学生对法律法规以及社会公德的遵守状况,而在这些诸多影响学生的法律意识的因素中,法制教育所能带来的作用是相当巨大的。
二、教师对学生的教学教法
(一)具体的教学教法
1、引导学生塑造个人品行,人品是一个人最好的底牌。古人云:厚德载物,就是说人只要有好德行,就没有承载不了的事,相反,人无大德便无法成就大事。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塑造优秀品行。
2、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交往及交往在生活中的意义,教师要结合相关内容的教学,引导学生认识到人类与个体的发展都离不开交往。学会交往,可以更快地扩展我们的视野,加速我们认识世界的进程;可以沟通心灵鸿沟,协调、催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我们的成长有一个良好的人际氛围,并于其中得到支持和成长的力量;可以提供参照和借鉴,使我们更准确地认识自我,塑造和完善自我,挖掘潜能,更好地实现人生的价值。
3、实践教学中教学生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圣陶先生有句名言:“教是为了不教”。要达到“不教”的这一境地,重要的一条就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具有自学能力,一旦离开学校,也能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
4、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新高考改革新教材章节的安排呈专题的形式,并增加了许多活动课内容,十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教师坚持为学生服务的工作态度。教师在了解学情的过程中必须深入学生关注学生。真正做到情为学生所系、利为学生所谋,塑造出优秀完美学生。
(二)法治过程中教学教法对教师的要求
教师献身教育工作就要忠于教育事业,坚守信念,排除各方干扰和诱是当好教师的重要前提。教师工作的重要性展的重任,这就需要教师为人师表,做学生的楷模。教师的为人师表体现在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依法执教以及认真完成教育教学工作等.同时也体现在待人接物、言读举止仪表风度等细节上。因此,教师要龄刻意识到自己的特殊身份,处处体现作为教师的优良品德,以实际行动赢得学生的尊重和爱戴做学生的榜样。
热爱学生,做学生的知音。师爱是教育的灵魂师德的核心。“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教师爱教育爱学生的真实写照。师爱具有深刻的内涵,表现在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一方面是无私的爱。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对待学生,关心、体贴学生。另一方面要严格要求学生,严慈并济。爱学生不是溺爱和迁就,更不是妥协,关爱与要求要双管齐下。学生有错误要及时指出耐心说服,直至学生改正。教师要认识到师爱的重要性,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好苗子,以博大的爱心帮助学生成长,这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关键。
严谨治学,做学生的导师。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传授知识是教育教学工作的主要内容。作为教师要以严谨的态度对待工乍,兢兢业业,不断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努力做到“学而不厌,海人不倦”。教师严谨治学表现在对待学生的学习和对待自己的学习两方面,即是传统上对待工作的态度,认真备课、认真修改作业和辅导学生.什心细致,不敷行塞责。教师对待工作的态度,学生是深有感触的教师认真对待工作,会给学生积板向上的精神力量促进学生努力学习,教师的这些举动对学生都有榜样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最重要的教学》作者:理查德··斯特朗
(2)西方教育思想史》(合著),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