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美萍
江苏淮安市淮安区曙光双语学校 江苏省淮安市 223200
摘要: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诉诸于人的听觉,打动人的内心,使人获得各种各样的美的感受,这一过程说明音乐作品本身具有一定的吸引力、感染力、塑造力。下面,我将从注重学生能力和个性的培养;注重学生学习音乐过程;注重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实现有效教学等方面出发,浅谈如何激活课堂活力,实现有效教学。
关键词:音乐;学生;教学方法;有效教学
我在工作之余,偶尔的会想到一些提高“有效”教学课堂的想法和点子,就立刻记录在自己的“音乐灵感随时记”本子上,这样日积月累,年复一年,我重新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思绪,现在就班门弄斧的谈一谈我在音乐课堂中是怎样激发学生的兴趣,实施音乐课堂的有效性的。
一、注重学生能力和个性的培养,实现有效教学
音乐是艺术,是必须要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技巧才能表现的,但是艺术的音乐关键首先要使人有表达音乐的情感欲望,特别是孩子首先要让他们愿学、乐学。在教学过程中,我要通过音乐达到教人的目的,更要通过音乐达到让学生爱上音乐课的目的。
例如,律动是一种技能,我启发学生想象,“我们是一群可爱的小鸟,我们一起快乐地飞进教室”,每个人自由地飞,只要跟着音乐互不碰撞,学生们无拘无束自由飞翔,有的像蝴蝶,有的像老鹰,有的像白鸽,最后音乐一停,我让每个人摆一个造型,然后猜“小鸟在干什么?”有一个小男孩勾起了一只脚金鸡独立,一问他,他说自己是一只小鸟站在电线上。“飞”的律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韵律感,又显示了孩子的创造力、想象力和他们的个性。
二、注重学生学习音乐过程,实现有效教学
要开发学生的潜能必须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一个好的老师不是一个教书匠,而是要给学生一把开启知识宝库的金钥匙,所以在教学中我不是单纯的追求教学结果,而是重视教学过程的研究。
1.重过程就要研究学生的认识规律,使教学更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1)用眼睛看:蝴蝶和小鸟谁飞得高,谁飞得低,掌握“高”、“低”的概念;
(2)在玩中探索:小盘子和大盘子,小瓶子和大瓶子,谁发的声音高,让学生在敲敲玩玩中自由探索。
(3)在小青蛙和老青蛙“呱呱”儿歌中,自己来模拟老青蛙和小青蛙的不同高低的“呱呱”声。
(4)让学生在钢琴上自己找两个音,听辩音的高低。
一连串的教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自己的探索中真正感受到音的高低,从而让学生自己去领悟,自己学会学习,自己去探索新知识。
2、重过程,就是要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学习,不仅掌握应当掌握的知识、技能,还能学会如何学习的方法。
例如:一年级的学生学习二分音符和四分音符的时值,教会学生自己在唱唱、跳跳、敲敲、听听、想想、画画中获得。
(1)看图自学儿歌:小鸡小鸡叽叽叽叽,小猫小猫喵喵。
(2)让学生自己用动作来表现这首儿歌。
(3)让学生用不同乐器敲出长短。
(4)把各自听到的声音长短画出来。
学生通过自己创造的节奏符号,让大家进行评论,哪一种节奏符号更容易看得懂,然后用学生自己创作的符号来即兴演奏,这样学生在自己的学习中真正掌握了二分音符和四分音符。
3.重过程,就要研究如何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发展学生智力及创造力
学生的创造力和智力是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的,离开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发展智力、创造力都是一句空话。如:当学生学会了各种音符的时值后,让他们进行“节奏对话”、“节奏接龙”、“作曲对歌”等游戏,这些有一定难度但又有竞赛性的有些活动,会激发学生很高的求知欲望。
三、注重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实现有效教学
1、基本训练“游戏化”。做游戏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重要活动形式,基本训练包括:发声练习、律动等。在教学中,我根据各个年级的不同情况出现的许多体现音的高、低、长、短,音乐的速度的快、慢,旋律线的起、伏,音乐情绪各异的小曲子,引导学生注意聆听,通过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用身体的动作把它表现出来。当他们听到教师弹的是欢快的曲子,学生就用快乐活泼的动作来表现,教师弹的是柔和抒情的曲子,学生则表演得轻柔优美。通过愉快的律动,多数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提高了。他们注意动作与音乐的配合,有表情地进行表演,达到寓学于乐的目的,课堂从此活跃了起来。
2、唱歌教学“生活化”。教唱歌曲是音乐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我的音乐课堂上,我买了四个“扩音器”小喇叭,歌曲学完后,我们就举行班级歌曲“PK”赛,学生可以一对一的上台“PK”唱歌,也可以找自己的好朋友一起助威“PK”唱歌,要是人多直接就小组“PK”唱歌,每每看到我的课堂出现这种高涨、激动的场面时,我也会安奈不住自己的歌喉,拿起“小喇叭”,和学生们一比高下。这样的课堂氛围大大激发学生热爱学习音乐的乐趣,从而旁敲侧影的教育学生只有认真的、努力的、真才实学的去干一件事,你才会获得成功。“唱歌”和“生活”一样,来不得半点虚假,你认真学了,你就会唱;你滥竽充数,你就会露相。所以我的音乐课堂不仅教学要真才实学的唱歌,还教学生真才实学的做人,这样的“有效性”课堂难道不是我们所理想的课堂吗?
四、注重和学生的情感交流,实现有效教学
卡巴列夫斯基在《怎样给孩子讲音乐》一书中说到:“我们时刻都不应该忘记自己的主要任务就是引起听众对音乐的兴趣,从情感上吸引他们,用我们对音乐的爱去感染他们。”在音乐教学中也是这样,教师首先应具有爱心,要爱事业,爱学生,博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以爱心为基点,以教师之情动学生之情,引起受教者情感上的共鸣,这种情感上的共鸣可以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师的爱渗透到教学中每一个细节。至今我还记得我上的一节音乐公开课,我在课堂上让学生走上讲台,抱一抱大号、黑管等乐器,试着吹一吹,从实践中去辨别音色的一幕,当时学生的心情非常激动,这一抱一吹的微小细节,传递着老师对学生的爱与信任。学生虽然没有吹出好听的旋律,但鼓起了他们学习音乐的勇气。正是因为这一点,这个班的学生产生了要了解这些乐器及去听这些乐器演奏的音乐的欲望。他们纷纷在课外搜集器乐曲的音响资料,并用自己的语言向同学们介绍自己选择的音乐,讲述自己对音乐的感受。这种放下“身子”,走进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感受音乐,自己去摸索音乐,自己去体验音乐的课堂,这种与学生情感交流的方式让我经常获得学校学生民主测评中那个“学生们心中最喜爱的老师”的甜美称号,从此,我的音乐课堂就成了孩子心目中最向往、喜爱的课堂。这样的“有效教学”才名副其实的叫“有效果的教学”。
总之,为了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激发课堂的活力,实施有效的音乐教学,我们必须重视学生的心理感受,从审美角度考虑每一个教学步骤的安排,使其更有利于学生学习音乐。只有我们在“有效性”课堂的指导下,学生才能愉快地和音乐交朋友,通过音乐的熏陶,逐步地认识社会、认识人生,丰富其精神世界,培养高尚情操,我们的学生才能获得最好的发展,我们的课堂才能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有效课堂”,进而打造“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郑晓云.激活课堂活力实施有效教学[J].中小学音乐教育,2011,000(007):6-7.
【2】王奕武.有效教学让音乐课堂充满活力[J].新教育,2011(10):61-61.
【3】陈苏萍.多样教学,让音乐课堂活力飞扬[J].好家长,2017(59):4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