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教学研究,提高课堂实效

发表时间:2020/12/3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4期   作者: 李文秀
[导读] 课堂教学方法策略与课堂教学的效率密切相关

        李文秀
         黑龙江省讷河市和盛中心学校    
        课堂教学方法策略与课堂教学的效率密切相关,优化课堂教学方法策略就是要使其方法策略尽量合理化、科学化,从而才能更好地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下面就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谈一些我的想法和做法。
一: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情感策略
1.对化学教师 “动情”。
        要想你的学生喜欢上化学,那首先要让他喜欢上作为化学教师的你。要学生对化学教师“动情”,首要前提是化学教师要有足够的人格魅力。人格魅力体现在个人修养,为人师表,要让学生觉得你值得尊敬,应该尊敬。人格魅力体现在愉悦心情,肯定的眼神,表扬的话语,可以让学生愿意接近。其次化学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广博的知识体现在备课充分,教师不可能都是学者,所以针对每一节课都必须充分备课,熟识每节课的相关知识。广博的知识体现在勤于钻研,知识要有深度,有广度,一个简单的现象要给学生意想不到的收获,能激发学生深度的思考,这就要求教师勤于思考,挖掘出有深度,有广度的问题。
2.对化学学科“动情” 化学是一门自然学科,自然赋予其独特的魅力。
        化学“惊奇”,化学实验,化学现象常伴随着魔幻般的变化,开学初始,一节化学“小魔术”展示课,可让学生瞪圆眼睛。化学“奇妙”,空气是物质组成的,空气是有质量的;动物呼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可以灭火等等,无一不冲击着学生的思维。化学“实用”,用化学知识解释灭火的原理;用微粒运动解释气味扩散的原因;用小苏打发酵,治疗胃酸过多。等等,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体会到化学的魅力,自然会喜欢上化学。
3.对化学知识“动情” 。
        新课程教学目标中,增添了情感目标,要求我们在教授知识的同时,合理地开展情感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用能让学生“动情”的资料展示进行课题式研究,可以一下子抓住学生的心。如用触目惊心的森林大火(包含起火、燃烧、危害、扑灭)录象短片展示,开展《燃烧与灭火》的课题研究。再如用浓盐酸的泄露图片展示,开展盐酸性质的课题研究。
二:线性思维——思维策略
        在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无论是研究物质的性质,还是进行化学计算;无论是进行化学实验操作,还是实验现象描述;无论是自主探究,还是集体讨论。都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要使学生的思维是沿着由低到高、由浅到深、由远到近的优化程序步步向前推进的,直至有效地完成任务、实现目标。


        下面是我在平时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化学线性思维的尝试:①研究描述物质的性质时,从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研究描述物理性质顺序为:颜色→气味→状态→溶解度→熔沸点。②进行化学计算时的顺序为: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指出化学计量数→代入相对质量→代入具体数据和未知量。③化学实验装置的搭建和仪器的选取时顺序为:上→下;左→右;气体发生装置→除杂装置→干燥装置→收集使用装置→尾气吸收装置。④描述实验现象时顺序为:反应物参与反应而减少所伴随现象→生成物产生从无到有所伴随现象。⑤自主探究时顺序为:实验现象或资料展示→估测猜想原因性质→实验验证探究→归纳小结→问题解决。
三:开放性、发散性问题——分层教学策略
开放性问题指的是没有特定的标准答案,而学生都可以有自己答案的问题。如:在学习《我们身边的物质》时,设置的问题,你认为空气真的是“空”的吗?你觉得空气中可能有一些什么物质?他们所占的比例是大,还是小?再如:在学习《水》时,设置的问题,你在哪些不同地方出现了水?水可以是什么样子的?社会生产中,有哪些操作会使水变脏?有如:在学习《灭火》时,设置的问题,你见过哪些灭火的方式?这些问题都是学生愿意回答,容易回答的,而且都没有错的说法,自然很容易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一开始就获得成就感,得到好心情,这节课当然也就容易出效果。
发散性问题即求异问题,是一种要求学生从不同途径,不同角度去探索多种可能性,探求答案的问题。如:在学习《灭火》时,设置的问题,泡沫塑料制品燃烧,你用什么方法灭火?原理是什么?再如:在学习《化石燃料的利用》时,设置的问题,酸雨的主要成因是含硫的化石燃料的燃烧,那么你认为可以用怎样的方法来防止酸雨?针对这些问题,学生在自己不同的认识程度上,给出自己可以理解的答案,有可以通过其他同学的答案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学生不卑、不骄、不躁的学习品质,也更有利于课堂效率的进一步提高。
四:提问、课堂练习——反馈策略
古人云 “知己知彼,方可百战百胜” 。要在课堂教学中,做到知己知彼,无疑反馈是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反馈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学生本节课的效率,认识本节课可能存在的问题,而且还可以进一步巩固学生本节课的所得,更可以让学生体验收获的成就感。再说“百闻不如一见,不见不如一练”,能力是练出来的而不是讲出来的,所以课堂教学中最好最直接的反馈应该就是提问和课堂练习。
当然要使课堂提问和课堂练习更好的体现出效果来,我们还应该注意一些问题。①贵精不贵多。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进行太多的提问和练习显然是不合适的,也是没必要的。②代表性,覆盖面要广。不能多,那么我们就应该让问题和练习能兼顾较多知识,更有代表性。③多层次。问题和练习的设置要有层次,有序性选择,做到由易到难、以简到繁,既有坡度又有跨度,要让学生逐步熟练,不宜一下子太难,那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④发展性,延续性。问题和练习不应尽是死板的基础知识填空和套公式。要有发展性,要有知识的运用,特别是要有运用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设计。要有延续性,问题和练习的设计要有启发性,建立起的思维和方法要能够延续到课后的问题和练习中,要能够延续到以后的学习中。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课堂的效率高低直接决定着教学成败,良好的方法策略是高效课堂教学的保证。社会在变化,教材在变化,我们的学生也在变化,但向课堂要效率永远是我们教学工作者的不懈追求。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