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改路上的几点收获

发表时间:2020/12/3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4期   作者:陈丹丹
[导读]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可靠保证

        陈丹丹
        兴旺乡团结中心小学 黑龙江省讷河市 161341
        摘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可靠保证。兴趣是一切有益学习的意识先行者,是一切学习活动的有效推动者。那么,如何提升学生的兴趣点,我们要在课堂气氛、情感教学、教学语言上下功夫。教师深入钻研创造高效的教学模式,学生自然就会轻松主动愉快地学习,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教师语言艺术,对高效课堂的构建、学生兴趣的提升,起到关键作用。那么下面,我就对如何运用语言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来和大家交流分享我初浅的经验。
        关键词:艺术语言;情感教学;教师修养
        语文课程的内涵是丰富的,它的人文内涵对创设人类精神文明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学习语文,不仅让人通古史增强文化底蕴,还可将其语用功能服务于社会生产生活中,便于更好的交流,相互促进影响,推动社会发展。所以,我们要重视语文教学,提升语文教学的感染力。然而,学生对语文的学习体验是多元的。我们也应该尊重学生的独特学习体验,帮他们挖掘内生动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创造力。这就需要教师在设计教学流程和在课堂讲授中,创造性地开发课程,创新教学模式,优化课堂环境,最终提高教学效果。
        一、运用艺术的语言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
        在我的语文课堂里,看到面带纯真笑脸、听到悦耳开心的笑声是常有的事,基本上每节课都能获得这简单而又难得的内心体验。同学们都很喜欢我的课堂,觉得在收获知识的同时自有轻松加愉快之感,我自然也悠然享受其中。多年的教学经验也累积了我一定的自信,从自己的这些做法中,也看到了很多收效。营造风趣快乐、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确实让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学生在这样十分必要的课堂气氛中愉快地发现、钻研、合作、竞争,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形成知识情感生成的良性循环。“你觉得老师想法好吗?好在哪?你有比老师更好的办法吗?你介意让大家一起分享吗?”“谁愿意仔细观察老师这张老化难看的脸,说出我脸上最独特、最与众不同之处,你能用好一点的比喻夸夸我吗?”“我瞧大家都困了,’请你像我这样做…’’我就像你这样做’…”“老师嗓子疼了,谁能心疼老师组织一下课堂?谁能挑战自我,帮老师讲讲这道题?”“周世杰,你这只急猴子,把课文里的逗号都吃了吗?没有停顿啊!听听赵强的语调,稳如蜗牛。”哈哈哈……困顿的孩子被唤醒,安静的课堂荡起快乐轻松的涟漪。那么,形成这样的课堂模式,并不是很随性地无限制地乱说,首先老师要尊重学生,不伤害学生自尊的前提下,一句不起眼的玩笑,会轻易地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在相对自由的环境下才能勇敢大胆地思考回答问题,学生一旦获得探究成功的体验,积极和自信就会一发不可收拾,只要老师持续发力,学生们潜在的智慧一定会被挖掘。课堂活跃了,学生参与度自然提升,兴趣自然更浓,当然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所以,在我的课堂上,此类亮点频出,不仅班级人际关系和谐不受制约,同学们相互尊重帮助,师生间相互理解包容,友好积极健康活跃的课堂就像家的氛围一样,是一种真正赋予创造性的课堂,趣味横生。
        二、把握并运用情感教学,引学生入胜
        教师讲课用语是很有讲究的,教学语言的艺术程度直接影响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程度。组织好语言,调动好情绪,运用好移情艺术,投入情感地去调动学生,感染学生,带着迸发的激情去影响学生的积极情绪,学生自然会回馈给老师同样的热情,回馈给课堂最完美的效果。
        比如我在讲授《卖火柴的小女孩》时,因为在当时黑暗的社会背景下,遭受悲惨命运的小女孩生活的窘迫,会让所有知道她的人倍感痛心的。所以,我用了自己特有的深沉声音和低沉的声调,带着深深的悲悯情感的声音,描述起当时的情景,用这种特质的声音去营造极强的画面感,把学生们的思绪引入情景,帮助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一个又阴又冷的大年夜,一个可怜的小女孩,光着头,赤着脚,哆哆嗦嗦地走在街上卖火柴。”紧接着,又简要地用语言概述了小女孩卖火柴的过程。学生还没有学习课文,就已经对女孩的不幸遭遇深表同情,感受在那贫富悬殊的黑暗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无情,小女孩承受了百般痛苦而死去。同学们在我的情景再现的描述中,对女孩深切的同情已然写在脸上。从而引发学生深入思考:作者的写作艺术让人佩服,以丰富的想象和情感体验还原了当时人压迫人的社会现实。这样,学生的情感和老师产生了共鸣,为更好地领会文章的中心打下基础。
        三、锤炼教学语言,体现教师修养
        教学语言要高效地利用课堂四十分钟,向课堂要效率,就要合理利用时间,合理利用时间的前提就是教师高度概括的语言艺术,锤炼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课堂中配合并跟进的力度。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通过对文章语言的理解分析,通过各种感官直觉的调动来丰富认知,深入体会文本内涵。同时,也要用我们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运用我们的教学语言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引导。所以,这就需要,我们不仅要熟悉课文,挖掘文本内涵,还要根据不同类型文章,以精巧的构思设计教学语言,让课堂中的导言、讲述、小结等都尽可能明晰,力争做到强烈的感染力、引人入胜。在很多课堂中,我巧设悬念,量体裁衣,根据不同类型的文章设计不同的导言和结语,很多时候学生一听立刻精神抖擞、兴致百倍。学生的好奇心不仅在我玄妙的启发下得以激发,更调动了全身热情投入学习,全身心地配合思考,主动参与。注意,我们所设计的导言要有启发性,要显明吸引人,彰显艺术性,要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欲望。
        总之,我们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建设高效课堂,就要讲究语言艺术,怎样能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让课堂动起来,怎样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如何让学生进行创造性地学习活动,怎样学生培养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发到最优化的课堂,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是需要我们不断动心思在上面的,不断深挖细究的工程,在不断积累经验中前进。如此,课程才能有实质性的改进!
        参考文献:
        【1】刘秀池.浅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学周刊,2017(20).
        【2】金蓉.微探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新课程·中旬,2017,000(007):19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