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路上与家长同行

发表时间:2020/12/3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4期   作者: 米超
[导读] 面对越来越调皮不服管教的学生,面对家长越来越高的期望值,

        米超
        山东省济南第三中学   山东省济南市     250001

         面对越来越调皮不服管教的学生,面对家长越来越高的期望值,我时常感到自己力不从心。静心思之,我原来忽略了家长的重要作用,把家长的一部分权利剥夺了,把学生只当成了学生,正因为如此社会上很多学校才会出现家长对老师的不理解,家长与学校的各种纠纷,所以我认识到教育的路上我们班主任应该与家长同行,充分让家长发挥作用,让家长真正感受到老师一直是帮助家长在教育和管理他们的孩子,让班主任的工作切实得到家长的认可。
 一、老师与家长是同事关系。
        李镇西老师在每一级学生的第一次家长会上就会把这一句话分享给每一位家长。李老师在家长会上说:“我们和家长一样都在谋划孩子的未来,为他们的未来每天都在工作。我们有着共同的教育对象——你的孩子,我们有着共同的教育目标——让你的孩子成才,这不就是同事关系吗?”让每一位家长意识到学生的成长与家长是密切相关的。
        我还记得我们学校的于主任经常要我们给家长说的一句话就是“孩子是你们的,我们只是在这三年中帮助家长来共同教育,三年以后孩子仍然是你们的。”所以一定要让家长明白,学生来到学校并不意味着家长就没有了责任,我们不再接受这样的托付“老师,孩子到您这里来了,我就把他教给您了”,我们应该明确的告诉家长我们在教育孩子上是同事是伙伴,我们必须齐心协力。
        记得有一次,我们班里新转来的一位同学刚上课没几天就违反了学校的纪律——上课玩手机,被我没收了。第二天她的家长来要,我先和家长沟通,首先表扬了这位同学到班里来之后的表现整体还不错,我比较看好她的能力,认为这名同学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家长一听很高兴就跟我商量说手机先放在我这里,算是给孩子的一个制约让她更好的学习。
        但是这名家长又和孩子说明情况之后该同学对她的母亲态度十分恶劣,有又哭又闹的情绪。所以家长有跟我商量能否将手机拿回。面对这种情况我也很生气,所以当着家长的面我把学生叫来,批评她说“你看你,个子比你妈高;块头比你妈大;穿的比你妈好;用得手机比你妈先进;你妈利用中午头来为你的错误买单,你却对自己的母亲大喊大叫,我真为你的母亲感到悲哀------”我没有说她如何违反纪律,仅就她对父母的态度批评她,后来孩子和家长都是泪流满面。几天后家长又来找了我一次,非常感谢我对她女儿的批评和教育。我对家长说我是老师,但我更是你们的同盟军,因为我们要一起教育孩子。
二、用先进的教育理念与家长共勉。
“养不教,父之过”古人的劝鉴之语犹在耳边,可是随着独生子女的普及以及生活条件的优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父母忘记了如何教育子女,或者是因为经济为先的思想,很多家庭也忽略了对孩子的教育。正如我们有的老师所说——很多家长只是在“养”而没有“育”,只想把一切责任推给学校和老师。有时也常常听到家长对我们说:“老师,这个孩子我们实在是管不了了,说什么也不听,就听老师的了。”这样的话第一次听到会觉得自己听有能力的,你看看这个学生不听家长的听老师的,我真不错。

时间长了才发现这也是家长的一种无奈的恭维吧,我们仔细一想就会发现,如果一个孩子连家长都不在乎,还能多在乎老师呢。所以现在我们不仅是要教育学生,还要肩负引领家长学习如何教育孩子的责任,让家长自我反思——我是否是一名合格的家长,我怎样做才能更好的让孩子接受我。
所以现在的家长会不仅仅是给家长介绍,总结,分析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情况,还应该介绍给家长更多的先进的教育思想,让家长能够用科学的、有效的方式方法与孩子进行沟通,同时通过这样的一些学习,让家长进一步意识到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无可替代的作用。
        比如,我曾经在家长会上把马卡连柯教育家长的话将给家长听:“你们自身的行为在教育上具有决定意义。不要以为只有你们同儿童说话,或教导儿童,吩咐儿童的时候,才教育着儿童。在你们生活的每一瞬间,甚至当你们不在家的时候都教育着儿童。你们怎样穿衣服,怎样跟别人谈话,怎样谈论其他的人,你们怎样表示欢欣和不快,怎样对待朋友和仇敌,怎样笑,怎样读报等等,所有这一切对儿童都有很大意义。你们态度神色上的一切转变,无形中都会影响儿童,不过你们没有注意到罢了。如果你们在家庭里粗野暴躁,夸张傲慢或酩酊大醉,再坏一些,甚至侮辱母亲,那么你们已经大大地害了你们的儿童,你们已经对儿童教育得很坏了,或你们的不良行为将会产生最不幸的后果。父母对自己的要求,父母对自己家庭的尊敬,父母对自己一举一动的检点,这是首要的和基本的教育方法。”也曾经给家长读过一些教育孩子的文章推荐过比较好的书籍等等。
        如果家长具备了一定的教育理念,能选择更好的方式与孩子进行沟通,那么学生出现问题的几率会大大减少,而家长也会更客观的看待自己孩子出现的问题,能够更好的配合学校的各项工作,同时对班主任的工作也会给与更多的理解。
三、老师要学会适当的示弱,得到家长的理解。
     随着高中的扩招,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了上高中,可是因为高考毕竟是选拔性的考试,高中知识的难度远不是初中可以比拟的。所以很多初中基础不是很好的学生进入高中之后很难适应高中的学习,成绩往往是“惨不忍睹”,虽然我们现在不排名,不公开学生的成绩,可是哪一个家长能完全接受学生如此糟糕的成绩呢?这时再加上学生自己的推脱责任,有部分家长就把矛头指向了学校,认为是学校没有把他的孩子教好。
这种时候如果我们只是一味的强调某些同学自己的不努力,有时难以让学生家长满意,似乎我们老师在推卸责任。所以在分析此类学生时,我们仍然应该是举着放大镜发现学生的优点,让家长感受到我们老师对这些孩子的关注,然后说出自己的无奈。例如我们班里有几位同学对数学几乎是完全丧失信心,我就把学生的原话告诉家长,我们班的董某某“老师,我每天上数学课都十分认真的听讲,可是我一句也听不懂。”李某某“我数学初中就差,本来就不想上高中,我妈非让我上,数学书我看都看不明白。”------我转述完这些话后,表示自己真的非常理解这些同学,可是实在是没有办法了。老师真的尽心了,可是老师也不是万能的。听到我这样的转述,家长们大多数选择了沉默,我没有批评学生,我也没有说老师们是如何恨铁不成钢,但这样的现实让家长更多的考虑的是自己孩子学习上存在的问题。再比如有的同学总是爱迟到,我就说“你看这些小孩迟到了,我让他站着吧,是体罚;让他回家反省吧,看他已经来了,也不忍心;不罚吧,怎么给同学交代?我真是非常为难了。”让家长了解老师的难处,自己主动督促孩子就是我的目的了。这部分学生的家长在最后离开时往往十分抱歉的对我说:“老师,对不起了,我们的孩子实在是------,真是让您费心了。”
总之,老师不是完人,老师也不是万能的,老师当然也会犯错误,但是如果我们能真正得到家长的信任和支持,我们的工作才能更好的进行,我们才能建立和谐的师生、家校关系。所以别忘了,教育的路上我们一定要与家长同行。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