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燕绒
浙江省慈溪润德小学 浙江省 慈溪市 315301
归纳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是提高学生归纳概括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素养之一,也是提炼、整合关键信息以及阅读理解能力等的综合体现。可课堂上学生概括的随意性现象严重,更无法做到语句通顺,这就要求教师针对不同课文类型以及学生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概括方法,通过不断训练帮助学生清晰概括的要求,初步运用概括的方法,有效提高概括的能力。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有两个单元的语文要素都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以此为例,来阐述有关策略和方法。
一、把握课文结构,巧妙整合
“完整”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基本要求之一,文章中的关键信息不能有所遗漏。鉴于很多课文结构有其特点,在指导概括时,可以帮助学生整合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将课文概括完整。
1.抓关键词,了解课文的结构模式
四年级的课文以叙事、故事为主,概括《扁鹊治病》时,抓住“过了十天”、又过了十天”、“五天以后”、“不久”这些时间点,让学生知道课文是以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叙述,只要抓住这些时间点就能把课文内容概括清楚。在学习《爬天都峰》这类叙事文章时,抓住“来到山脚下”、“奋力向上爬”、“登上山顶后”等表示地点转换的词,课文的概括就水到渠成了。学生根据这些关键词,可以快速感知文章的结构层次或结构特点,从而准确地概括出全文内容。
2.抓关键句,了解课文段落的逻辑关系
有些课文有关键句。这些句子与课文主要内容、主题思想等有密切关系,例如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等。这些关键句可以让学生更快地把握课文的主旨。例如《走月亮》一课,抓住“啊,我和阿妈走月亮”这一课文中反复出现的句子,了解“我”和阿妈到哪些地方走月亮,直接对全文进行概括。《爬山虎的脚》可以以“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长大,就变成绿色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散落在文本中的关键句为抓手,引导学生感知课文内容间的并列关系,将每小节的总结句整合在一起概括全文。总之,这些暗含课文写作思路的关键句可以帮助学生感知课文段与段的逻辑关系。
3.抓六要素,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
大部分写人、写事的文章通常都有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抓准课文中人物的主要表现还尚有困难,需要借助教师的提示。
例如在教学《盘古开天地》时,先让学生找一找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再想想“盘古为什么开天地,怎样开天地、最后又做了什么?”让学生理清思路尝试概括,学生有了拐杖,自然能清晰、完整地说清课文的主要内容。
4.抓几件事,了解人物的主要表现
叙事的文章,常常会写主人公的多件事。这是可以让学生先找找主人公做了哪些事情,然后把这些事件用适当的连接词串联起来。例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写了少年周恩来的三件事情——立下宏伟志向、耳闻中华不振、目睹中华不振。学生理清三件主要事情后,教师再引导他们想想这三件是什么关系。不难发现这三件事是因果关系:因为少年周恩来耳闻中华不振,感到疑惑不解,目睹中华不振,理解含义,所以修身课上立下了宏伟志向。
二、根据课文内容,删繁就简
“简洁”也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基本要求之一,四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概括时分清主次,围绕中心,从而使概括简洁。
1.分清主次,准确概括
同一篇文章所用的方法也是多样的,有时一种,有时遇到线索纵横交错的文章会几种方法交织在一起,各种方法并不是孤立的,而要互相结合,举一反三,灵活运用,这样才能使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更容易更准确。面对一篇课文,学生运用的概括方法不同,概括的结果也自然不同,教师必须要引导学生根据文章主次的安排来加以选择和比较。例如在概括《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豌豆》一文时,有些学生走进了一个理解这篇课文的误区,把“五粒豌豆的结局”作为重点内容。其实重点应是“第五粒豌豆给小女孩带来了战胜疾病的希望和勇气”。如果把前者作为重点内容来说,概括的主要内容就有失偏颇。又如《西门豹治邺》一文,学生见“调查情况”部分篇幅很长,概括主要内容时会把这个内容说得很详细。可见学生的主次没有分清会影响概括的准确性。
2..围绕中心,简化概括
四年级的学生受限于形象思维,学生在概括时往往要一一赘述。例如,一位学生在概括《纪昌学射》时,这样表述:“有个纪昌的人向飞卫学射箭,飞卫耐心地指导。他告诉纪昌先要练眼力,要牢牢地盯住一个目标,不能眨一眨。纪昌完成了。飞卫又让他去把一个小东西看成一个大东西,纪昌也完成了。之后飞卫正式教他学射箭。最后,纪昌成为了一名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这样的概括的确是将故事的内容阐述清晰了。但是细细捉摸,不难发现这样的概括并没有突出人物的性格和品质。学生在进一步读课文过程中便能够明白这篇小故事主要是弄明白“学本领,离不开勤奋刻苦地练习基本功”。学生体会到这点,自然会把“如何练习基本功”作为重点概括,文章的主旨自然得以凸显:“纪昌向飞卫学射箭,他苦练基本功——练眼力,把小东西看大,成为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概括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任务,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可能一步到位,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学生能较为正确地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即可,但是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仍要坚持认真研读文本,根据文本特点和学段要求来制定适切的教学目标,选择最合适的方法不断在课上渗透归纳的方法,训练学生概括的能力,只有这样,学生归纳全文的能力和阅读效率才会有更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