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陪伴,促进亲子沟通------记疫情期间的一次网络主题班会

发表时间:2020/12/3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4期   作者:刘景微
[导读] 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作为班主任的我,在催学生作业的时候接到几个家长的电话

        刘景微
        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梧田二中 浙江省温州市 325014
一、班会名称《共情陪伴,促进亲子沟通》
        二、班会背景
        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作为班主任的我,在催学生作业的时候接到几个家长的电话,讲述孩子在家沉迷各类电子产品,不听他们的话,导致学习任务经常不能完成,亲子关系也几近紧张。虽然师生不能相见,但也可以想象到——学生和家长都待在家里,24小时相处下来,一切毛病都被放大,家长开启了骂孩子、做家务、再骂孩子、再做家务的循环;而随着3月陆续复工,孩子开启了“老虎不在家,猴子便是王”的自在生活……这是许多家庭的真实情况,但不是我们期待的孩子居家学习的模样。
        三、班会目的
        抓住学生居家学习对家庭教育的强烈需求,聚焦学生居家学习中面临的家庭教育难题,开展网上主题班会并邀请家长参加,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四、班会前期准备
        为了达到预期的目的,班会的前期准备工作需要做到细致。整个班会的前期准备过程中同学和家长们都积极参与其中,每一位同学和家长都是班会的主人。在准备的过程中,同学们渐渐发现,一些本来紧张的亲子关系也不知不觉缓和改善了许多。
        五、班会过程
        1.主持人开场:由主持人进行开场白,对此次班会进行介绍,引入班会主题:《共情,促进亲子沟通》
        2.欣赏事先录制好的一段亲子视频:瑞瑞和妈妈的对话
        (瑞瑞为我班一名女生)。
        妈妈:(焦急地)瑞瑞,你怎么又在看手机了?
        瑞瑞:哪有啊?(否认)
        妈妈:还说没有?
        瑞瑞:我才刚看一会儿嘛!(辩解)
        妈妈:明明看了半小时了!还不去上网课?老师们在催交作业了。
        瑞瑞:我刚交过了,我想看看疫情什么时候结束,天天待在家里,我都发霉了,我想出去。
        妈妈:待在家里最安全,担心有什么用,还不如多花点时间在学习上。明天的课你预习了吗?
        瑞瑞:我已经看了,你不是让我看到九点吗,现在已经九点啦。
        妈妈:多看几分钟不行吗?你好多同学在家自觉地学习,等到疫情结束,你们回到学校,差距会越来越大的。你要静下心来多读读书,阅读在于积累,你将来阅读,写作才会越来越好......
        瑞瑞:知道了,(捂耳朵)你烦死了......(起身离开)
        3.同学们讨论:为什么最后瑞瑞会和妈妈吵起来?
        (由同学和家长自由发言)
        主持人1总结:为什么瑞瑞和妈妈会产生矛盾呢?因为他们没有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心理学上有个理论,叫“吴氏凹洞情绪处理模式” 。台湾心理学大师吴丽娟指出:当一个人遇到问题,而这个问题对他来说重要而烦恼时,他的情绪就好像掉在凹洞里,此时你在高处跟他讲“待在家里最安全”等等道理,他是很难听进去的。如果你站在他的身边,看到他真正的感受,接纳和理解他的情绪,你的理解和陪伴会促进他进行自我探索,这样他才会有动力走出情绪凹洞,这个时候你再去提建议就比较容易听得就去了。这次疫情期间曾做过一个调查,调查显示,当遇到重要且烦恼的问题向父母倾诉时,65%的同学选择:能先理解我的感受,再给我建议。48.73%的同学希望父母:能安抚我的情绪。可见,大家的需求就如凹洞理论告诉我们的那样,希望先处理情绪,再讲道理,提建议。当你往凹洞走,理解对方感受并让他知道的这个过程利用的沟通技巧就叫“共情”。那么,当你遇到重要且烦恼的问题时,你希望你的父母怎么做呢?
        4.看视频思考:如果是你遇到问题,你更喜欢熊,还是鹿的做法?
        (视屏内容大致如下:一只小狐狸掉进了洞里,鹿站在高处大声的说,”我很同情你,来个三明治加加油怎么样?”而熊则选择站在小狐狸的旁边,理解他,安慰他,拍拍他的肩膀表示支持他,然后给他建议如何走出树洞。)
        同学与家长相互讨论并说明喜欢的理由。


        主持人2总结:在小狐狸遇到问题时,鹿在高处讲道理,提建议。而熊则表达了理解情绪,传达了支持,最后帮助小狐狸一起解决了问题。因为直接回应很少能让事情好转,真正能让事情好转的,是情感的连接。通过熊的做法,我们大致能理解共情的概念吧。共情就是设身处地站在对方的立场,客观地理解对方的内心感受及想法,且把这种理解传达给对方。我们也可以分步骤如下:站在对方的角度理解;传达通过语言和非语言因素传达你的理解。
        5.亲子共做模拟题
        小陈:我已经很努力了,可是我的数学还是考不好,马上就要期末考了,我担心数学有考砸了,我该怎么办呢?
        如果你是小陈,你希望你的父母给出什么样的回复呢?你觉得哪一种属于共情?
        A.担心有什么用,抓紧时间复习,做练习题啊。
        B.相信自己,付出肯定有回报的,你这么努力,坚持下去肯定会有进步的。
        C.你希望提高数学成绩,可是觉得单单靠努力并不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有些焦虑,这些都是可以理解的。
        同学们和家长们各抒己见。
        主持人2解说:A提出了建议,B则鼓励小陈要努力,C则从小陈的话里听出了弦外之音,无助和焦虑,并就对方情绪感受的方式进行回应。同学们有没有觉得讲出了你内心的感受呢。那么,作为家长,我们还可以通过目光,动作和适时的情景来带动孩子解决问题,只有真正共情对方,我们才能真正打动对方,走进对方的心里。
        6.试着重新编排瑞瑞和妈妈的对话,邀请几组亲子参加
        妈妈:(焦急地)瑞瑞,你怎么又在看手机了?
        瑞瑞:我只是打开手机看看疫情什么时候结束,我想出去。
        妈妈:是啊,疫情期间待在家里,让你感到烦闷,能给妈妈具体说说吗?
        瑞瑞:在家上网课不能和同学一起玩,只能听老师在网上讲课,时间久了觉得很无聊。而我一拿起手机你和爸爸就叫我学习学习,让我很烦。
        妈妈:一直这样学习让你感到太单调了,爸妈这样管着你,也让你感到不舒服。可是现在如果不抓紧时间,疫情过后回到学校跟同学差距会越来越大的。
        瑞瑞:我知道你们是担心我跟不上进度会掉队是吗?相信我,我会慢慢跟上来的。你们上班也很辛苦了,我会安排好自己的事情,不会让你们担心的。
        妈妈:(搭着瑞瑞的肩膀)那样爸妈就放心了。天天只能在家上上网课确实很无聊,让我们一起想想怎样让我们在家学习更加的丰富有趣一些,更加的劳逸结合?比如上完网课做你喜欢的蛋糕,看一部有趣的电影,你说好不好?
        瑞瑞:好呀好呀!一会儿你教我做红烧排骨,明天你们下班了等我做给你们吃!
        主持人3:刚才几位家长通过亲切的话语,拥抱孩子等一步一步地共情孩子的感受,瑞瑞也学会理解妈妈的做法,她们之间相互理解,更好地表达了内心的想法。所以沟通变得更加顺畅。
        班主任总结:亲爱的家长们,在生活中,当孩子遇到一件很重要但让他烦恼的事情时,你们以往惯常的做法就是讲道理,或者直接给建议去处理事情,我们今天一起学习了这一课过后,你知道应该首先理解孩子的情绪,然后给出建议吧。同时作为子女,孩子们也要理解爸妈和我们一样也会有情绪,作为子女,我们是不是也要学会安抚照顾爸妈的感受,体谅他们工作的辛苦,学会表扬赞美呢。如果他们因心情不好而责备我们时,我们应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等双方都冷静了,我们再坐下来好好地沟通。        
        六、板书设计
        《共情陪伴,促进亲子沟通》
        七、反思
        通过本次班会,增进了班级同学之间、亲子之间的感情。同时也让同学们意识到我们的身边,一直有爱我们的父母及其他亲人在爱护着我们、帮助我们。疫情期间全家人都待在家里,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多亲子陪伴的机会。对父母来说,这样的主题班会增强了父母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的参与感,同时也能在学习如何科学地培养孩子的过程,推动自身变得更加优秀。父母的成长会带动孩子的成长,孩子的成长也会促进父母的成长。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