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蓉
福建省泉州市南安石井中心小学
摘要: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也是学生学习语文重要的一项能力。本文立足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分别从“故事导入,激发阅读兴趣”“开展活动,拓展阅读知识”“课内课外,拓展眼界”这三个方面入手,针对提高三年级小学生阅读能力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探索。
关键字:小学语文;故事导入;开展活动;课内课外
传统语文教学模式是单一的、单向的传输,让学生已经习惯于以往的阅读教学方式,还要在短时间之内学习二三十篇课文,面对这样的学习任务,学生的学习压力是巨大的,不仅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情,还消磨学生的耐心。对此,任课教师应该及时转变教学方式,采用与以往不同的教学方式进行授课,可以让学生在全新的教学方式之下去学习,并且感受到语文阅读的乐趣和快乐,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与此同时,任课教师在平时教学重要应该从教学实际出出发,充分贴合学生的认识实际,从而使得课堂教学效果有效提升。
一、故事导入,激发阅读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于阅读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会转变教学态度,采用认真严谨的态度去学习。对此,任课教师在平时课堂教学之中可以利用故事导入,让学生充分投入到故事之中,既可以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得学生在阅读之中获取一定的知识,有效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为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奠定基础。
首先任课教师进行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比如《木偶奇遇记》讲述老人泽皮德把一块能哭会笑的木头雕成木偶,并把取得生命的小木偶当成儿子。老人卖掉上衣,供儿子上学。可是小木偶一心贪玩,为了看戏不惜卖掉课本。在酒店获得好心老板的五枚金币,回家路上受狐狸和猫的欺骗,金币被抢走;过后又遇上强盗,差点儿被他们吊死,幸亏巧遇仙女而得救。那么请大家猜一猜最好的小木偶变成什么样子了呢?此时,学生就会带着疑问和困惑,从书籍之中寻找答案,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与此同时,任课教师采用提问的方式来引导学生从阅读之中提取信息,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比如小木偶经历了哪些事情等。
二、开展活动,拓展阅读知识
在阅读教学之中,任课教师不能只采用一种教学方式,会让学生产生厌倦阅读的情况出现,甚至会让学生出现厌学的心理,使得学生的阅读效率低下,学生的阅读成绩停滞不前。
对此,任课教师可以在班级中开设阅读活动,鼓励和提倡学生在活动之中相互沟通和交谈,分享一些自己的阅读启示和感受,既可以拓展学生的阅读知识,还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与此同时,任课教师在活动教学之中可开展竞赛,让学生做好赛前准备,从而使得学生在阅读时更加流畅,更加具有水平,为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提供良好的条件支持。
在平时课堂教学之中,首先任课教师可以推荐给学生优秀的书籍,比如《伊索寓言》《中国寓言故事精选》《天方夜谭》等,并且可以让学生在阅读完后说一说自己受到的启发和明白的道理。随后,任课教师可以在活动之中开展“诗词朗诵大赛”“阅读比赛”等,让学生在赛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学生在大赛之中还能相互解答,相互探讨,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三、课内课外,拓展眼界
在我观察看来,一些语文教师为了增加学生阅读学习时间,就会大大减少课堂教学时间,然而学生的阅读效率一如既往的低下,导致学生阅读能力下降。面对这一状况,任课教师应该采取课内课外兼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阅读,构建出内容相关阅读资源,通过学习一系列的文章来增长见识,拓宽视野,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与此同时,任课教师可以通过教材拓展,或者课堂教学拓展等,让学生脱离教材的束缚,遨游在知识的涵养,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平时课堂教学之中,任课教师可以设立课外课内阅读的小角落,有效构建课内课外的渠道。随后,任课教师可以运用“课内学一篇,课外学几篇”的方法,让学生学习课外书籍,比如《格林童话》等,包含《丑小鸭》《白雪公主》《灰姑娘》等童话故事,让学生重点学习和感悟,这样学生不仅可以获得一定的知识,还能明白一定的道理。如此一来,学生通过课内课外的学习,不仅可以拓展眼界,还能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为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奠定基础。
总而言之,任课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方案,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魅力,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同时,任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养成写日记的良好习惯,不仅可以观察生活,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还能不断增加学生的知识积累,感受到语文阅读的乐趣和快乐,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陈秀萍.聚焦"语用",构建有效阅读教学——小学三年级"语用型"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J].课外语文,2017,000(001):114-115.
[2]黄妍春.小学三年级语文阅读理解能力存在的问题及策略分析[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9,000(01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