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积极发展指导下的心育校本课程建设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0/12/3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4期   作者:李莉 刘效贞
[导读] 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建设,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对学校整体育人环境的基础性促进作用

        李莉 刘效贞
        山东省青岛第四十九中学 266043
        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建设,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对学校整体育人环境的基础性促进作用,激发和促进青少年学生的积极正向发展。借助心育校本课程建设,推动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的实践应用与指导,整合学校内外教育资源,调动学生发展主动性,促进教育合力,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
        本文将总结青岛四十九中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建设中的宝贵经验,探索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的理论基础、工作途径以及实施效果。
         一、理论基础
        青岛四十九中心育校本课程建设,主要以积极心理学及其影响下的青少年积极发展观的本土化的相关研究成果为理论基础。
        积极心理学倡导心理学的积极取向,它采用科学的原则和方法来研究幸福,主要是对最理想的人类机能进行科学的研究,其目标是发现使得个体和团体、社会良好发展的因素,,并运用这些因素来增进人类的健康、幸福,促进社会的繁荣。积极心理学使得青少年发展的相关研究,从问题导向转为资源导向,产生了青少年积极发展观。
        青少年积极发展观认为,尽管青少年阶段容易出现很多发展性的问题(诸如叛逆、网络成瘾、厌学、辍学、酗酒、吸烟、早恋以及过早性行为、同伴欺侮等),但是青少年本身也是面对自身发展问题的积极资源,成人可以找出孩子的积极方面,也可以通过积极教育来培育孩子的积极品质,以提升孩子的幸福感,促进青少年积极发展。
         二、“一线多面”的心育校本课程模式
        “一线”是指围绕学生积极发展这一主线,确定培养“追求至善自主发展”的育人目标;“多面”是指,心育课程既要面向发展的主体(学生)开发出学生幸福成长系列课程,又要广泛地面向教师、家长、社区、校园等与学生发展相关的育人环境建设,发挥每个方面的积极作用,以此促进学生的积极发展。
         (一)学生幸福成长系列课程,培育快乐学生
        青岛四十九中处于城中村包围之中,周边环境杂乱。学生中来自低保和贫困家庭的占8.5%,新市民子女接近80%,家长忙于生计,对孩子教育无暇顾及,学校生源总体基础薄弱。“让每一个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为最优秀的自己”是学生幸福成长心育课程的追求。
        班级辅导课。开发出《班级沙盘游戏课:一沙一世界》、《生活指导——靓丽青春》、《学习指导——6S高效学习》、《生涯指导——目标教育与人生规划》等独具特色的心育系列课程,全面开设面向全体学生的班级辅导活动课。
        心育活动课程。学校开发了《悦动校园户外拓展活动课程》,每月一课时,全校师生共同参与;每年“525心理文化节”是多彩心育成果集中展示的节日,师生户外拓展、趣味心理游戏、心理观影、心理阅读、心理图画展等活动,。
         (二)家长发展指导,成就智慧家长
        早上好心理工作室开发《新时代家长的自我修炼》家长自选课程,每学期12课;开设智慧家长大课堂必选课程,开展了“规划的人生更精彩”、“向幸福出发——寒暑假家本课程”、“家庭中的自我成长”、“构建健康的语言模式”等系列讲座;借助微信平台、微信群等开展家长读书沙龙、家庭教育心得分享等非结构性课程;设计亲子课堂活动,推出亲子绘画沟通、祝福成长等主题教育活动,打破“青春期”遇上“更年期”的芥蒂。
         (三)教师积极发展课程,造就幸福教师
        早上好心理工作室编写推送早上好心灵早茶,每个工作日通过AM办公系统向全体教师发放,目前已发行1000期,滋养心灵,增长智慧,成为教师心理保健的优质“饮品”;心理工作室每周开展“快乐思维工作坊”,引导教师建立积极的思维模式,间周开展一次“快乐老班工作坊”,组织班主任老师通过体验式学习,掌握对学生开展积极心理品质相关的心育主题班会的理论和方法。


         (四)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充满活力的校园隐性课程
        早上好心理工作室教师团队研究青少年积极发展的心理品质,将其融汇创编成《青少年幸福守则》。学校充分发挥本校资源优势,由心理工作室和美术工作室教师团队设计制作特色校园文化墙,将《青少年幸福守则》、青春励志的精神训导词、暖心融情的标语,艺术化地呈现在校园、教室和餐厅的墙壁上,“你总有一样优秀”、“学海无涯巧作舟”、“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用心做”、“和家人一起吃早餐”……省思、入心、暖心的标语烘托出积极、健康、温馨的校园氛围,精心打造校园文化,让学校焕发出力量和生机。
         (五)学校管理者发展,开展管理EQ工作坊
        管理EQ工作坊以“提高管理干部的压力管理能力,提高情绪调控能力,提升人际沟通技巧,提升团队管理效能”为培训目标,每学期授课十六课时。学校外聘人力资源管理专家、心理专家担任顾问和培训师,为管理干部量身定做培训课程,开展体验式培训活动,触动心灵的体悟,干部们在团体互动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领悟生活的智慧和管理的精髓,以领导管理的积极发展理念带动心育乃至全校的积极发展,为实现“师生幸福家园百姓满意学校”的办学愿景奠定坚实的管理基础。
         三、心育校本课程建设的效果分析
        心育校本课程实施一年后,通过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学生心育课程实施效果及效果进行分析发现,对心理课程喜爱程度在80分以上(满分100分)的同学占87.1%,这说明课程的设置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我们认为在学生内心留下积极印象的课程是有效的。采用访谈形式,让学生对课程学习进行回顾:什么课程内容让你印象深刻?哪个环节对你触动最大?借助这两个问题的回答,我们发现心育课程设计的内容、方法、形式上有效的有以下几类:
        1.体验式心理活动。印象深刻的课程内容集中在体验式活动的课程,包括迷走森林、动力绳圈、翻叶子、护蛋行动……等,一方面说明体验式活动本身属于体感记忆,比较牢固,另一方面说明,体验式活动是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
        2.适度压力的挑战性任务。在访谈中,有三分之一的同学谈到了上台演讲印象深刻,心理课程中很多课设计上台演讲的环节。
        3.集体的大型团体活动。525心理拓展活动是同学们印象最深刻的活动,全体师生集中在操场,大声诵读《青少年幸福守则》,做手脑操。
        4.自我认识的心理课。有一个同学说他印象深刻的原因是在这节课上,老师设计了内外圈自我介绍的环节,他从来没有那么多次介绍自己,逼得他不断挖空心思找符合自己的词、找自己的特点,让他感觉很开心,自己好像不认识自己,又好像更认识了自己。
        5.提供相互帮助和支持机会的课。有一个同学说人椅活动他们组高矮胖瘦都有,试了几次都是班里最快倒的,后来他们试验了好几次,从相互埋怨到不再埋怨,相互鼓劲,他觉得坚持到最后13秒的最长记录的时候,他心里别提多开心了。他和他前后的小伙伴相互击掌庆祝。
         四、研究问题及反思
        1.青少年积极发展的本土化研究处于起步阶段,可以借鉴参考的资料较少。
        2.心育课程的建设与实施、与其他学科课程的融合发展需根据校情学情调整。
        3.研究效果分析采用调查问卷和访谈形式,具有一定的主观性,效果因素的分析还需要在以后进行量化研究和进一步进行应用性的实践验证。
         参考文献
        [1]盖笑松.当代心理科学理论精华[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引自专著)
        [2]盖笑松.青少年积极品质的发展规律与培养途径[J].人民教育,2013年,2卷(期):9-12.(引自期刊)
        [3]陈虹.培养青少年积极品质的理论与方法[J].基础教育参考,2012年,1期:23-27.(引自期刊)
        [4]盖笑松闫津廷.高质量课外活动的特征分析[J].现代教育科学,2013年,1期:145-147.(引自期刊)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