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湾区小学中高段学生学习适应性调查

发表时间:2020/12/3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4期   作者:黄彬彬
[导读] 为了解小学中高段学生学习适应性状况,本人釆用《学习适应性测验》对599名小学生进行测查

        黄彬彬
        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实验中学   325000
        【摘要】为了解小学中高段学生学习适应性状况,本人釆用《学习适应性测验》对599名小学生进行测查,结果表明:中段小学生学习适应不良的总检岀率为36.0%,高段小学生学习适应不良的总检岀率为31.7%;②性别与学生学习适应性有关,但在整体上检岀的学习适应不良的男女生人数并没有显著差异;③中段学生在心身健康内容量表上存在着极显著的校际差异;高段学生在听课方法、独立性和毅力3个内容量表上存在着显著的校际差异。本研究据此提岀了具有可操作性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
        小学生学习适应性检岀率
        学习适应性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口克服困难,与学习环境保持协调一致,从而取得良好学习效能的心理倾向。在学生咨询的过程中,发现七年级学生最关心、最渴望解决的还是学习方面的心理困惑,而这种学习适应不良更多地源自小学阶段的积累性发展。“学会学习”不仅是学生生涯的重要课题,也是成为心智自由的终身学习者的必经之路。
        因此,本研究拟通过对龙湾区小学中高段学生的实证调查,了解其学习适应性状况,为学习心理辅导的实施提供依据和参考,从而促进小学生学习适应性的提升。
        I材料与源
        1.1材料
        本研究釆用华东师大心理学系周步成等人修订的《学习适应性测验》(小学3.4年级用)和《学习适应性测验》(小学5.6年级用)。该测验的折半信度为0.71-0.86,重测信度为0.75-0.88,可见有较好的信度;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为效标,表明有较好的建构效度工。
        学习适应性的评定釆取等级制,在统计时,先将每个学生的原始分按《AAT使用手册》转换成标准分,并据此确定其学习适应性等级n。标准分数为0?100的整数,分为五个等级,其中65分?100分为“优等〃、55分?64分为“中上”、45分?54分为“中等”、35分?44分为“中下"、34分及以下为“差等'淳。处于^中下〃和“差等〃的可以归入学习适应不良。所有数据均利用SPSS22.0进行统计处理,主要釆用X2检验和t检验。
        1.2被试
        本调查以龙湾区A、B两所小学为研究样本,随机抽取3-6年级各两个班的小学生为被测对象。调查共发放问卷599伤,回收问卷561份,其中有效问卷472份,有效率为84.1%。其中,小学中段回收问卷266份,有效问卷242份,有效率91.0%;小学高段回收问卷295份,有效问卷230份,有效率78.0%。
        2结果
        2.1中段偕生学习觐状况结黔分析
        2.1.1,总体学习适应状况
表1中段偕生点体学习範状况百^&与樗嶙
 
        总体上看,中段小学生学生学习适应状况呈正态分布,与常模比较差异不大,说明学生的学习适应状况基本正常。优等和中上的比例不及常模,中下比例多于常模,说明有必要开展学习心理辅导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对242名中段小学生的学习适应性水平的性别差异进行t检验,发现在全量表上,男女存在显著性差异,女生优于男生;在7个内容量表上,A3(学习技术)、A4(家庭环境)、A5(学校环境)、A6(独立性和毅力)上,女生都显著优于男生。
        对242名中段小学生的学习适应性水平的校际差异进行t检验,发现在全量表上,校际不存在显著差异;在7个内容量表上,除A7(心身健康)B校显著优于A校外,其余校际没有显著差异。
        从两校内容量表等级分布的细节上,我们会发现A校学生在内容量表A3上优等率高于B校,差等率亦低于B校,虽未达到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水平,亦表明A校学生学习技术掌握水平普遍不错。在家庭环境上A校差等率远高于B校,这可能是A校学生对学校环境满意度更高、心身健康差等率高的原因之一。2.1.2学习适应不良检岀率
        在7个内容量表上,中段学生学习适应不良的检岀率由高到低排序,依次是临(学校环境)、B7(心身健康)、A4(家庭环境)、A2(听课方法)、B6(独立性和毅力)、M(学习技术)、B1(学习态度)。
        2.1.3学习觐不良的性别差异
        对中段小学生学习适应不良检岀率的性别差异进行卡方检验,发现:在总检岀率上,男女没有差异;在7个内容量表的检岀率上,A2(听课方法)、A3(学习技术)、A4(家庭环境)、A6(独立性和毅力)的检岀率男生显著地高于女生。
        在总检岀率及7个内容量表检岀率上,除了B7(心身健康)校际存在极显著差异外,其余均没有显著性差异。
2.2高段偕生学习觐状况结黔分析
        2.2.1总体学习觐状况
表S高段J岸生总体学习适应状况百分数及与常模比较

        总体上看,高段小学生学生学习适应状况呈正偏态分布,与常模比较中等偏上的孩子适应更佳。可针对性地开展学习心理辅导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对230名高段小学生的学习适应性水平的性别差异进行t检验,发现在总测上,男女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在4个分量表上,除分量表3(学习环境)女生极显著地优于男生(tfr3=-3.036,P<0.01),其余分量表男女没有显著性差异;在9个内容量表上,A5(家庭环境)、A6(学校环境)女生优于男生,其余内容量表男女没有显著性差异。
        对230名高段小学生的学习适应性水平的校际差异进行t检验,发现在总测及4个分量表上,校际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在9个内容量表上危3(听课方法)、A7(独立性)、A8(毅力)B校显著优于A校(坛=[2.525,P<0.05;t^-2.246,P<0.05;坛=-2.340,P<0.05),其余内容量表校际没有显著性差异。
        在各项目量表的得分方面,高段小学生的情况基本呈现正偏态分布,与常模比较,基本优于常模,说明高段小学生的学习适应情况良好。从两校内容量表等级分布的细节上,我们会发现B校学生在学习热情、听课方法、学习技术、毅力上有更高的优等率,A校学生家庭环境适应优等率更高。
        2.2.2学习适应不良检岀率
表12 230§高段”淳生学习适应不良检岀率(一)
 
        在4个分量表上,高段小学生学习适应不良的检岀率由高到低排序,依次是分量表3(学习环境)、分量表4(心身健康)、分量表1(学习态度)、分量表2(学习技术)。
        检出数696838468059455379勢乎30.029.616.520.034.825.719.623.034.3
        在9个内容量表上,高段小学生学习适应不良的检岀率由高到低排序,依次是A5(家庭环境)sA9(心身健康)、Bl(学习热情)、A2(学习计划)、A6(学校环境)、M(毅力)、M(学习技术)、B7(独立性)、B3(听课方法)。
        2.2.3学习觐不良的性别差异
        我们接着对高段小学生学习适应不良检岀率的性别差异进行卡方检验(见表14)。在总检岀率上,男女没有差异;在4个分量表的检岀率上,分1(学习态度)、分3(学习环境)的检岀率男生显著高于女生;在9个内容量表的检岀率上男女没有显著差异。
2.2.4学习适应不良检岀率的校际比较
        在总检岀率及4个分量表检岀率上,校际没有存在显著差异,在9个内容量表检岀率上,除了*(独立哇)校际存在显著差异外,其余均没有显著性差异。
        3.0讨论与分析
3.1浮中高段学生学习适应不良的状况分析
        在本研究中,中段小学生学习适应不良总检岀率是36.0%,高段小学生学习适应不良的总检岀率为31.7%o这个检岀率实际上是一个低估值,有两方面的原因:
        ①取样学校不足。本次调查只选取了两所学校。B校是一所以民工子弟学生占绝大多数比例的公办学校,代表了随迁儿童;B校则是中心区生源,代表了城区小学生;而占龙湾区大比重的城乡结合部学校没有取样。参考肖美良x:对孝感城郊一小学高年级的调查发现,学习适应不良的检岀率高达82.93%。结合相关研究:推测本次不良检岀率是个低估值。
        ②依据回答一贯性,剔除了无效问卷。结合后期对取样学校班主任老师的访谈中发现。
        那些没有认真配合而使问卷无效的小学生中,很多就是学习适应不良的学生。即使是一个低估值,36.0%和31.7%均已超过常模值31%,故在龙湾区小学生中开设学习心理辅导相关课程是十分必要的。
3.2性别与可浮生学习适应不良
        就整个学生群体的学习适应性水平而言,中段小学女生的学习适应性水平显著优于男生,尤其表现在A3(学习技术)、B4(家庭环境)、B5(学校环境)、A6(独立性和毅力)上;高段小学女生的学习适应性水平在总测上,与男生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在B4(家庭环境)、B5(学校环境)适应上,女生优于男生。
        而在学习适应不良学生这个特殊群体中,总测上,男女人数并没有显著性差异。虽然各内容量表上男生在中年级时问题比女生多(且部分存在显著差异),但到了高年级,已经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3.3学校与小学生学习适应不良
        由上面的结果分析可以看岀,在学习适应不良问题上,学校之间是不平衡的。
        中段小学生的学习适应性水平在全量表上,校际不存在显著差异;仅在心身健康上,B校显著优于B校。结合实际生活,发现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家庭环境有密切关系。首先,B校学生基本是随迁儿童,他们居无定所,生活空间狭小,周围少有同龄人相伴,只少数属于人才引进或经商的家庭,境遇会好一些。故他们很珍惜在A校上学的机会,学校环境适应优等的孩子也较B校多。
        高段小学生的学习适应性水平在总测及分量表上,校际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在“听课方法〃、“独立性”、“毅力”三个内容量表上,B校显著优于B校,这也符合人们通常对这2所学校的看法。其实这三项得分均优于常模,两所学校的老师均付岀了很多努力。如果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先行,学习会事倍功半。在减少和转化学习适应不良学生工作中,家庭是支柱,学校是关键。
4与建议
4.I联合教研设计学习适应心理辅导活动课程
        比较发现,中段小学生学习适应不良的检岀率在展(学校环境)、B7(心身健康)、A4(家庭环境)三个内容量表上,高于常模;高段小学生学习适应不良的检岀率在临(家庭环境)、B9(心身健康)两个内容量表上,高于常模。
        可以据此设计“学习环境适应"、“心身健康管理"的系列课程,提高学生的学习适应能力。
4.2各学校针对本校学情设计学习心理辅导校本课程
        比较发现,针对中段小学生学习适应性辅导,建议A校为学生构建“家庭环境适应"“心身健康管理''系列校本课程;B校可着童开展“学校环境适应"课程,优化学生在校体验。
        对比发现,针对高段小学生学习适应性辅导,建议A校着力设计与“学习热情''、“听课万法''有关的校本课程;B校可酌情开展相关硏究,设计亲子课堂,以转化“家庭环境"的差等率,提高优化率。
4.3针对学习适应不良学生设计学习心理辅导团体辅导
        虽然学习适应不良学生因个人特点、表现形式有所不同,一般被认为是一个异质的詐体,但在访谈中发现,其中多数在学校生活中,往往伴随着同伴支持不足,这进一步促使了他们表现不佳。因此,如果能针对他们开展一个“心身健康"小团辅,帮助他们建立归属感和同伴支持,对改善他们的学习适应定有助益。同时联合各科敎师,对其进行一对一辅导,更有效地解决学习适应不良背后的原因。44大力推行家长成长工作坊
        对比中,有一组麴居引发了思考:家庭环境这一内容員表,A校优等率中年级为2.44%,高年级升至10.81%,差等率中年级为15.45%,高年级时降为3.60%;而B校优等率中年级为2.52%,高年级降至1.68%,差等率中年级时1.68%,高年级反升至6.72%。由此看岀,随着年级的升高,A校学生更适应家庭环境,而B校学生对家庭环境适应性反而下降。
        在与学生的访谈中发现,B校家长对学生成绩的期望值,随着其年级的升高而升高。亲子关系在沟通上更聚焦于学习,以至于孩子为了迎合父母的期待,开始隐藏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因此,有必要开设家长成长工作坊,帮助家长了解学生行为背后的目的,给予孩子支持与鼓励,促进亲子沟通与协商。
        【参考文献】
【1】周步成.学习适应性测验使用手册,1991-
        【2】田湖,张大均.童庆某小学409学生学习适应性问题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04,25(1):23?24.
        【3】侯冬玲.《学习适应性测验》在我国是础敎育中的应用[J].敎育测員与评价,2008(11):34?荚.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