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比较阅读方法的实践分析

发表时间:2020/12/3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26期   作者:陈基杰
[导读] 在高中语文的教育教学中,阅读教学一直以来都是整个教学内容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之一

        陈基杰
        广西钦州市第三中学  535000
        摘要:在高中语文的教育教学中,阅读教学一直以来都是整个教学内容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之一,特别是在近些年新课程改革的大趋势之下,阅读教学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同时也对教师和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部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对“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的课程内容作出明确规定:“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阅读古今中外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不同题材的优秀文学作品,使学生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的过程中提升文学欣赏能力,并尝试文学写作,撰写文学评论,借以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应该协调好精读与泛读、单篇阅读与群文阅读、课堂阅读与课外阅读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行为习惯。因此探究在新课改背景下群文阅读教学模式中的比较阅读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对指导阅读教学的有效开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比较阅读;时间分析
引言
        比较阅读是高中语文阅读的重要方法,如何让学生熟练掌握比较法的具体运用,是高中语文教师阅读教学中需要重视的问题。针对教学实际,分别从课堂与课外两个方面提出具体可行的比较阅读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形成比较思维。
(一)求同存异,引入比较阅读
        就比较阅读方法来说,主要指的是将几篇不同的文学作品放在一起进行比较,认真阅读、细致观察,找出其中的异同点,以此展开梳理和归纳,更好地总结文章的深刻内涵。值得一提的是,在比较阅读中,学生的思维处于更加活跃的状态,这就对其灵活性、敏捷性等思维的提升创造有利的条件。对此,在实际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在应用比较阅读方法时,有必要求同存异,带领学生从多个角度展开比较、分析,如此一来,则能够顺利达成预期的目标。例如:在教学《张衡传》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将以往学习过的文章引申出来,如《苏武传》《廉颇蔺相如列传》等,首先引导学生回顾这些文章,随后分析这些文章的特点,特别是对于人物传记的写作手法,更应当将其体现出来。在结束这一环节后,让学生试着找出这些文章的共同点,如对于人物形象和形态特征的描写等。当学生找出共同点后,则让学生找出这些文章的不同点,如作者之间的比较,描写对象之间的比较等。通过这样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比较阅读,帮助学生对文中所刻画人物形象有一个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记忆,这样学生对于文本主旨的把握自然也会更加透彻。
(二)比较同一作者的不同文章
        由于人一生的生活状态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无论是处于不同人生阶段的不同心态下,还是处于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不同处境中,都可能产生不同的思想和情感。

那么作者在创作时的心境不一样,所描写的内容和表达出的思想情感自然也就有所不同,所以,为了更好地对作者的写作意图进行解析,感受同一作者在不同文章中的写作技法和情感表达,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对同一作者的不同文章进行比较阅读,从而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达到高效的阅读学习效果。
        比如《赤壁赋》一文,它的创作时间可以说是苏轼一生中几个最困难的时期之一,也就是在他经历了乌台诗案后被贬黄州的那段时间。文章的整体结构十分严谨,全文的情感脉络极其连贯,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作者情感的起伏与变化,无论是“情”“景”还是“理”,都形成了恰到好处的融合。在表现作者复杂且矛盾的内心的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几种情感变化:首先,“与客泛舟于赤壁之下”,并“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在美好的景色之中,作者忘记了世俗的烦恼,心情十分舒畅;接着,想到历史人物的兴亡,心中又开始感到人生苦短,于是又被现实的苦闷所围绕;最后发现了“变与不变”的哲理,领悟出应该理性对待生活的人生真谛,于是又释放出豁达乐观的思想。而在乌台诗案之前,苏轼的创作风格大有不同,无论是描写山水风景的《题西林壁》《石钟山记》等作品,还是表现忧患及抱负的《吴中田妇叹》《江城子密州出猎》等作品,在风格上都给人一种大气磅礴之感,语言豪放奔腾,犹如洪水破堤一泻千里。乌台诗案之后的作品就开始向大自然及人生体悟的方向转变,风格逐渐趋向平淡志远。所以,将同一作者在不同时期的作品进行比较阅读,可以使学生更加清晰地体会作者情感变化的缘由,从而深刻体会文本的思想内涵。
(三)评价总结“比较内容”
        当学生完成分析整理后,则需要对学生的比较阅读成果进行检验,检验的方法就是“评价总结”。合理的评价总结能够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优点”,从而在后续的阅读学习中“取长补短”。评价总结包括三个层面,一是学生自己的评价总结,二是小组的评价总结,三是师生共同的评价总结。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重点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比较阅读过程,总结自己的比较阅读过程和效果。在评价与总结的教学指导中,教师要让学生掌握一个原则,即以“观察寻找”的表现过程、“分析整理”的表现过程与效果为依据,教师还需要结合每节课的实际情况,与学生共同制定评价标准,然后指导学生以此为标准认真评价与总结比较阅读的过程与结果。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新时期下,高中语文教师应当深刻认识到比较阅读方法的重要价值,并且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将其落实到各个教学环节,以此优化整体教学效果。具体来说,可以从求同存异,引人比较阅读、新旧联系,实现知识迁移以及同一作者,感悟心境变化三个方面出发,以此组织学生开展阅读教学活动,则能够切实提高教学实效,更加顺利地达成阅读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秀. 基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比较阅读方法的实践分析[C].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中小学素质教育创新研究大会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31.
[2]孙越.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比较阅读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9.
[3]赵发宝.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比较阅读方法的应用[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8(10):59-6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