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水泥稳定碎石路面基层常见病害的 产生机理与防治措施探究

发表时间:2020/12/31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5期   作者:林大来 陈小华
[导读] 摘要:在道路结构体系中,路面基层属于关键结构层。
        永嘉县公路与运输管理中心  浙江温州  325100
        摘要:在道路结构体系中,路面基层属于关键结构层。由于路面基层种类多样,水泥稳定碎石属于常见结构,材料容易获取,施工建设便利,质量控制难度小,因此得以广泛应用。此次研究主要是探讨分析公路水泥稳定碎石路面基层常见病害的产生机理与防治措施,希望可以全面维护公路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
        关键词:公路工程;水泥稳定碎石;路面基层;常见病害;产生机理;防治措施
        公路工程的特点在于条带状板体结构,路面基层属于重要结构层,能够有效承载和传递车辆动荷载、封堵路表水雨水,避免土基被侵蚀,应用作用显著。路面基层种类较多,涉及到半刚性基层、柔性基层、刚性基层。半刚性基层主要采用无机材料作为基层胶凝材料,例如二灰稳定土、水泥稳定土、水泥稳定粒料与工业废渣等。水泥稳定碎石路面层为重要结构层,取材便利,工程造价低廉,质量控制难度小,因此被广泛应用到公路路面基层施工中。水泥稳定碎石路基层的质量,会决定公路工程使用寿命,因此必须科学控制水泥稳定碎石路基层质量,避免由于反射裂缝所致路面结构破坏,所以公路工程技术人员必须考虑到以上问题。
        1、水泥稳定碎石路面基层常见病与产生机理
        对于水泥稳定碎石路基层来说,常见病害包括拌合不均匀、纵向裂缝、横向裂缝、沉降与表层散粒等。不规则裂缝与横向裂缝为收缩裂缝,产生机理是由于使用不符合标准的原材料,且材料配比不合理所致,技术人员所应用的技术工艺较差,施工过程温度差较大,没有及时养护等,且路面基层铺筑不平整、路基顶面不平整等,也会导致公路路面开裂。沉降与纵向裂缝多出现在填方路基半挖半填路段,施工质量不满足技术规范要求,填料粒径及厚度过大,导致压实度不满足标准,从而产生路面基层裂缝。在水泥稳定碎石中,工程材料多为无机材料,材料属性所致表层散粒问题。当胶凝未硬化前,由于受到重力作用,导致大颗粒向下移动,摊铺碾压施工时,极易引发离析问题,表层散粒未形成板体。干湿交替主要是由于混合料拌合设备、拌合方式与时间不当,致使拌合不均匀,在后期摊铺碾压施工时,极易导致路面基层产生干湿交替现象,潮湿位置缺失胶凝材料,路基层没有形成板体,导致后续极易出现坑槽与推移等病害问题。
        2、水泥稳定碎石路基层常见病害的维修处理措施
        2.1路基层沉降错台处理
        在填方路基的半挖半填路段,极易出现沉降错台和纵向裂缝问题,主要是由于路基施工质量不足,填料粒径与填筑厚度过大,压实度不足,从而导致路基沉降不均匀,致使路面基层出现裂缝。在处理纵向裂缝与沉降错台时,应当按照实际情况,科学分析路基沉降成因,采取有效措施加固路基稳定性,同时治理好路面基层问题。
        2.2路基层裂缝处理
        不规则裂缝与横向裂缝均为收缩性裂缝,裂缝多为未贯穿裂缝或贯穿性裂缝。在修复和治理路基层裂缝时,必须采取科学治理方式,以免形成反射裂缝,破坏路面完整性。在处理时,将裂缝作为中心,在两侧开挖10cm宽度、10cm深度的“V型”槽,彻底清理槽内杂物,涂刷水泥浆液后,使用和原配比相同的混合料,实施分层回填夯实,之后进行覆盖养护。针对不规则裂缝与横向裂缝,不能应用挖掘垂直沟槽方式,以免导致垂直贯穿裂缝,使雨水沿着裂缝下渗,对路基造成破坏影响。也不能挖设为垂直沟渠,之后再浇筑混凝土。此时会导致沟槽为条带状,混凝土凝结硬化时,极易出现收缩反应,对路基层影响非常大。雨水肾透支路基内部,会破坏路基层与路面结构。
        2.5路基层干湿交替处理
        在水泥稳定碎石层中,水泥使用量为混合料总量的4%-5%,每立方米使用量为80kg-120kg。当混合料拌合设备功能不足、拌合时间不到位,极易影响材料拌合均匀性。摊铺碾压成型后,局部路基层出现干湿交替现象,潮湿部位主要是由于粗细集料中的胶凝材料不足,路基层不能形成板体,完工后极易产生路面推移与坑槽问题。

针对该类病害问题,应当划分出潮湿区域,将严密性不足的混合料去除,按照原有配合比例,重新配制混合料,并且摊铺碾压密实,做好保湿养护处理。
        2.4路基层表面散粒处理
        水泥稳定碎石材料为无机材料,在进行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拌合时,待至胶凝材料未硬化前,由于受到地心重力影响,对大颗粒进行摊铺碾压操作时,极易向下移动,从而导致粗骨料、细骨料分类,该状态为离析现象。在施工操作中,技术人员发现离析问题后,需要撒布混合料,同时使用方口铲掠走表层粗颗粒,将细料填充到散粒颗粒中,碾压形成密实板体。在施工建设中,如果没有发现离析现象,待至水泥凝结硬化后,不能再属于此种方法,以免对原水稳层结构造成破坏影响。可以应用小于30s稠度的水泥浆液,撒泼在散粒部位,以此促进固结,待至胶凝硬化后,进入到下道工序。
        3、水泥稳定碎石路面基层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3.1控制路床质量
        路床属于公路工程的重要载体,不仅要承担上面层与基层重量,还需要承载车辆与行人荷载,结构质量对道路行车舒适度、行车安全性影响非常大。在路面基层铺筑前,应当全面检测路床压实度、几何尺寸与平整度,特别要将平整度作为重点控制指标,以免路面基层厚度不均匀所致裂缝问题,影响路面基层的质量。
        3.2控制原材料质量
        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中,水泥、砂石、水和其他胶凝材料属于主要材料,当材料性能与质量不达标时,将会影响路面基层质量。水泥选择小于42.5级水泥,细集料选择中砂、细度模数为2.6-3。在选择基石时,应当选择连续级配,同时确保所有指标满足路面质量验收标准的要求。
        3.3控制拌合、摊铺与碾压工艺
        第一,拌合设备: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中,水泥使用量比较少,在拌合操作时,应当采用强制式拌合设备,按照设备类型明确拌合时间。在拌合操作之前,应当对计量系统准确性进行检查,确认无差错后再开展工作。
        第二,摊铺与碾压施工:在摊铺水泥稳定碎石半刚性基层时,应当使用摊铺设备进行连续且均匀的摊铺。如果结构为多层,需要应用连续式叠加摊铺法,确保一次性成型,确保形成整体结构。将摊铺厚度控制在16cm-23cm,以免导致路基层碾压不密实。在摊铺施工后、水泥初凝之前,必须确保路基层碾压密实,技术人员随时检验施工质量,同时对碾压速度与碾压方式进行控制。在质量检验时,如果发现离析现象,必须填充材料进行压实处理。在施工操作中,测量人员合理控制平整度与标高,检测人员对密实度进行检测,同时制作无侧限抗压强度试件。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水泥稳定碎石路面基层的应用优势显著,因此在公路路面基层中得以广泛应用。此次研究结合笔者的长期工作经验,总结出公路水泥稳定碎石路面基层常见病害防治措施,同时提出科学的质量控制措施,降低病虫害发生率,延长道路使用寿命。
        参考文献:
        [1]陈培芳,张韬.路面基层大厚度摊铺在高速公路施工中的应用[J].中国水运(下半月),2020,20(06):204-205.
        [2]韩昊,刘大超.公路水泥稳定碎石路面基层常见病害的产生机理与防治措施[J].重庆建筑,2019,18(02):28-29.
        [3]谌禹兵.高速公路路面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大厚度摊铺技术[J].交通世界,2020,25(10):44-45+49.
        [4]张寿然,赵洪颖.海南某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路面拼接设计及质量控制要点[J].绿色环保建材,2019,10(11):120+123.
        [5]冯将军.关于公路路面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底基层施工质量问题的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9,16(09):46+4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