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四川省泥石流的水土流失防治浅谈

发表时间:2020/12/31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4期   作者:王虎成1,2 彭秀梅1,2
[导读] 摘要:2019年8月20日0时至7时,四川省汶川县累计降雨量最大达到65mm,导致汶川县多处发生泥石流,其中三江镇、水磨镇、银杏乡等地灾情较重,境内电力、通信暂时中断,汶川县至成都、理县方向道路均已中断[1]。
        1.四川天睿鸿程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四川成都  610045
        2.四川菁智横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四川成都  610045
        摘要:2019年8月20日0时至7时,四川省汶川县累计降雨量最大达到65mm,导致汶川县多处发生泥石流,其中三江镇、水磨镇、银杏乡等地灾情较重,境内电力、通信暂时中断,汶川县至成都、理县方向道路均已中断[1]。近年,四川境内泥石流灾害高发,对当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在此背景下,本文从泥石流形成条件、四川泥石流成因、泥石流危害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提出相关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殷切希望为减少泥石流灾害提供帮助。
        关键词:泥石流形成条件;四川泥石流成因;泥石流危害;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1、泥石流形成条件
        泥石流定义: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2]。
        泥石流形成必须具备三个条件:①地形地貌条件;②松散物质来源;③水源条件。水既是泥石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泥石流的激发条件和搬运介质(动力来源),泥石流的水源,有暴雨、冰雪融水和水库溃决水体等形式[3]。
        2、四川泥石流成因
        (1)四川省自然概况
        地形地貌:四川省跨越青藏高原、横断山脉、云贵高原、桑巴山地和四川盆地,地势从西北向东南倾斜。境内地形起伏大,山区面积占2/3以上。其中四川盆地以平原、丘陵地貌为主,最高点为华蓥山主峰,海拔1704m。盆缘山地以中低山为主,平原、丘陵零星分布于山地之间。
        地质构造:四川省大地构造单元格局以龙门山-盐源一线为界,东为相对稳定的扬子准地台区,西为相对活动的松播-甘孜地槽褶皱系,北为秦岭褶皱系,西南为三江褶皱系[4]。不同的构造单元形成了不同的工程地质岩组结构类型:东部地台区主要为砂岩、泥岩和煤系页岩构成的陆相碎屑岩类;西部地槽区以海相碎屑岩沉积为主,间夹碳酸盐岩和火山岩、凝灰岩等[5]。
        气象水文:四川省位于亚热带范围,因地貌差异和不同季风环流的影响,气候的区域差异显著。川西南山地、四川盆地和周边山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温12~20℃,年降水量多为800~1200mm,盆周山地多于盆底丘陵区。降水中心为盆地西缘的雅安,年降水量超过1680mm[4]。川西高山高原区为高原大陆性气候,年均温4~12℃,年降水量600~800mm。全区干、雨季分明,5~10月降水量占全年的80%左右。
        (2)四川省泥石流成因
        自然诱因:结合四川省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情况,四川省断裂带较为普遍,断裂带上坡度较大,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动能;断裂带上岩石相对破碎,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物源;结合四川省气象水文情况,四川省雨量充足,5~10月降水分布集中,成为泥石流的激发因素。对于自然因素造成的泥石流,四川境内泥石流发生时间集中分布在5~10月,6~8月频率最高,多为夜间,且暴雨量越大泥石流越严重。自然诱因下泥石流具有偶发性,且发生面广,不易控制。
        人为诱因:主要由于人类开发建设项目诱发所致。工程建设剥离、搬运和堆置岩土,为泥石流暴发提供了各种诱发条件。特别由人类开采资源形成矿坑、池塘、尾矿库,使原始岩体及地貌发生变化,降低了山坡稳定性,引起地面沉降和地面塌陷,极易引发滑坡和塌方。
        综上,泥石流的发生既有自然诱因,也有人为诱因,自然诱因为主,人为诱因为次。
        3、泥石流危害
        泥石流的危害主要是对居民点的危害、对公交地铁的危害、对水利、水电工程的危害并造成严重水土流失。泥石流发生的同时,大量水分和土壤同时流失,对山区农业生产及下游河道带来严重威胁。
        综上,泥石流带来的危害是多种的,本文针对水土流失危害提出防治措施,减轻因水土流失引发的危害。


        4、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浅谈
        根据泥石流不同区域特点采取不同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泥石流区域分为形成区、通过区、堆积区三个区域。
        (1)形成区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泥石流形成区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主要包括:坡耕地、荒坡地治理、地面及地下排水、沟头防护、谷坊、淤地坝、沟底防冲、护坡等。
        本文以坡耕地为例。在坡耕地上,结合每年农事耕作,采取各类改变微地形,或增加地面植物被覆,或增加土壤入渗,提高土壤抗蚀性能,以保水保土,减轻土壤侵蚀,提高作物产量的耕作方法。改变微地形的保水保土耕作法,主要有:等高耕作、沟垅种植、掏钵(穴状)种植、抗旱丰产沟、休闲地水平犁沟等;增加地面植物被覆的保水保土耕作法主要有:草田轮作、间作、套种、带状间作、合理密植、休闲地上种绿肥等;增加土壤入渗、提高土壤抗蚀性能的保水保土耕作法,主要有:深耕、深松、增施有机肥、留茬播种等。在实施保水保土耕作法之前,应以小流域为单元,进行坡耕地治理的全面规划。根据不同的地形、土质、降雨等条件,分别设置各类梯田、保土耕作法和坡面小型蓄排工程。对25°以下未修梯田的坡耕地,采用保土耕作法进行治理。采用保土耕作法的同时,在坡耕地内部及其上部外侧,需设置坡面小型蓄排工程,防止外水进入。每一种保土耕作法的具体作法与有关规格尺寸,各有其不同的适应条件;应根据各地不同的地形、土质、降雨和农事耕作情况,因地制宜,合理确定。
        (2)通过区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泥石流通过区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主要包括:格栅坝、桩林、拦沙坝等。
        本文以桩林为例。在泥石流间歇发生、暴雨频率较低的沟道中下游,在沟中用型钢、钢管桩或钢筋混凝土桩,横断沟道成排地打桩,形成桩林,拦截泥石流中粗大石砾和其他固体物质,削弱破坏力。①与沟中流向垂直,布置两排或多排桩;②桩基总长在地面外露部分在3~8m范围时,要求桩高为间距的2~4倍;③桩基应埋在冲刷线以下,且埋置长度不应小于总长度1/3;④桩林的受力分析与结构设计类同悬臂梁。
        (3)堆积区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泥石流堆积区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主要包括:停淤工程、排导工程等。
        本文以排导工程为例。排导工程常用形式主要有:排导槽、渡槽。本文重点对渡槽措施进行介绍。主要修建在泥石流的堆积扇或堆积阶地上,使泥石流按一定线路排泄。①排导槽自上而下由进口段、急流段和出口段三部分组成。进口段做成喇叭形,并有渐变段,以利于急流段相衔接;②根据排导流量,确定排导槽的断面和比降,保证泥石流不漫槽;③排导槽出口以下的排泄区要比较顺直,以利于泥石流流动,保证泥石流在排导槽内不淤不堵,顺畅排泄;④排泄区以下要有充足的停淤场,两侧留排泄道,加快停淤与水土(石)分离。
        5、结论
        四川省半数以上的县级行政单元发生过泥石流灾害,因此做好泥石流防治工作十分必要。水土流失防治工作是防治泥石流的重要环节之一,建议有关部门加强监管,减轻水土流失的同时,降低泥石流发生几率。
        参考文献:
        [1]新华网[引用日期2019-08-20]。
        [2]夏征农.辞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年12月第1版:正文第1033页。
        [3]范建容,张子瑞,李立华.四川省山地类型界定与山区类型划分[J].地理研究,2015,34(1):65~73。
        [4]徐志文 四川省地质环境状况及地质灾害发育特征研究 地质与勘探 第42卷 第4期,2006,42(4):97~102。
        [5]解征帆,赵文华.四川省泥石流滑坡类型分布与防治对策[J]四川地质学报,1992,12(1):38~65。
        [6]周长艳,岑思弦,李跃清,等.四川省近50年降水的变化特征及影响[J].地理学报.2011,66(5):619~63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