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外合作办学)191班 江苏南京 210000
摘要:新时代大学生作为国家创新型人才队伍中的主力军,培养其创新能力不仅是整个社会发展的内在需求,而且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内在要求。因此,新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存在较强的必然性。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目前创新创业教育的重点和难点,是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引言
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高低是衡量高校人才质量的关键指标,也是评价高校实践教学成果的重要手段。通过加强课程教学管理来提高教学质量,为国家发展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水平人才。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既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因此,系统检视我国高校在培养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行之有效的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内涵与现状
大学生作为社会上最具活力、最富创新的群体,其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实践教学和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来获取。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是一种特殊的创新能力,是大学生通过参与实践活动或者在实践教学中获取的新想法,并将其运用到实践中,以此来促进问题的解决和推动活动发展的一种能力。近年来,我国高校逐渐注重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建构了培养模式,使得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有所提高。但就整体而言,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仍不理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实践能力欠缺,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第二,大学生的创新大多停留在思想阶段,很少将其付诸实践;第三,想象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缺乏。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院长钱颖一指出,目前中国的教育扼杀了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和批判性思维,从而导致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不高。
2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不足的原因分析
2.1对实践教学的作用认识不准确
教学理念是高校进行实践创新教育的思想指导,它的具体内容直接关系到高校中实践创新教育的运行效果。目前各高校开展的实践教学中,俨然是将大学教育当成了“职业培训所”,学生从进入学校就被圈定在某一专业内部,从大一或大二就开始学习专业技能,而不注重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关心他们是否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因此,实践教学的开展也是以理论为先导,服务于验证某理论或某概念,还没有形成独立的教学体系,在此理念指导下培养出来的学生,也许可以顺利地从事一些具体的实践操作工作,但是却没有形成一种自主探索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2教学方法机械
由于受到工具理性和市场导向的影响,高校实践教学中所使用的方法呈现出盲目追求效率和注重实用性的趋势,没有积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操作的原理。在教学时,教师更加关注学校的教学目标要求和社会的人才需求状况,不考虑学生的内在需求和想法,只是一遍遍地重复着机械化的操作步骤,致使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实务技术,而非价值澄清,从而出现了主客倒置的异化现象。在实际的操作中,教师为了简便和迎合社会的需求,一般都是带领学生熟练操作步骤,而不会鼓励或带动学生们去思考和探索新知识,学生也为了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而只关注老师教的内容。这种教学方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2.3实践教学基础设施不健全
教学手段是推进实践教学的保障条件,在实践教学中,它最主要的表现就在于实践平台的搭建,是否具备充足的实践媒介和足够的实践机会是影响实践效果的重要方面。首先,高校在实践教学方面的投入不足。实践教学是一种完全不同于课堂教学的方式,它不仅形式多样、内容多元,还不限制空间,相伴而来的问题也比较多,管理困难。因此,高校为了节省开支和管理方便,会尽可能地提倡通过其他形式代替实践教学。其次,实践教学过度依赖技术条件。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远程信息处理技术和教学方法的紧密结合成为当代高等教育的一大特色。
大学的实践教学已经表现出“技术成瘾”趋势,从而淡化了实践教学的智力价值与伦理目标,缺乏职业精神教育。
3基于实践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生态系统
构建基于实践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生态系统,就是结合实际在研课题、企业迫切需要、市场现实需求给大学生提供创新实践课题,同时依托学校教师、企业导师、朋辈学长加强创新实践指导体系建设,把创新课题立项、创新活动开展、创新成果转化、创新能力提升结合起来,将大学生创新实践从“演习”转变为“实战”,实现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良性生态循环。
3.1构建以需求为导向的创新实践体系
提升创新实践课题质量是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质量的关键一环。构建以需求为导向的创新实践体系,拓展课题来源,在原有学校教师科研项目的基础上,增加企业课题、市场需求课题,以解决企业面临的实际问题为导向,促进大学生创新实践回归创新本质,在解决问题的实际过程中,实现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同时,企业和市场的创新实践课题,不再局限于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可以帮助同学们真正走进企业,不仅有利于学生对专业学科的认识,更可以帮助同学们建立专业学习的信心。
3.2构建以实践课题为基础的创新实践指导体系
在实践课题的基础上,建立以学校教师、企业导师为主体,以朋辈学长为重要补充的创新实践指导体系。该体系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科学研究能力、企业技术人员的实践指导能力,不仅解决了实践课题指导教师资源紧缺的问题,也缓解了学校、企业科研助理人员紧张的问题,实现多方的共赢。
3.3构建“自给自足”的创新实践支撑体系
挖掘创新实践项目自身潜能,解决创新支持资金问题。科研项目和企业项目自身具有相应的经费支持,尤其是企业项目,往往是企业在生产经营中迫切要解决的问题,问题的解决会为企业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这类课题的经费都能得到保障。这种问题导向的创新实践,能够间接的引导创新活动评价机制,转向解决实际问题,回归创新的本质。另外,通过创新成果的间接转化,例如向校外中小学、小型企业提供相关技能培训,也可以为学生的创新实践活动筹集资金。自给自足的创新实践支撑体系是创新活动的基本保证,并不意味着创新支撑体系的自我封闭,要充分利用各类创新立项及相关竞赛,争取更多的支持,促进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的开展。
3.4构建多体系协同作用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生态系统
充分发挥多体系协同育人的作用,构建以实践为基础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生态系统。逐步完善以需求为导向的创新实践体系、以课题为基础的创新指导体系和能够“自给自足”的创新支撑体系,在此基础上形成以实践为基础的创新能力培养生态系统。充分发挥社会、企业、高校、学生等创新需求主体的协同作用,在满足各方需求的基础上,实现互利共赢。同时,不断补充和完善创新生态系统的基本要素,支撑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的开展,形成良性循环,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和创新培养体系的长远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实践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生态系统,能够实现社会、企业、学校和学生需求的整合,形成合力,有效解决目前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问题,促进大学生创新实践的持续开展,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洁.中原工学院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2.
[2]刘继安,高众.我国高校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情况、问题与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18(11):82-88.
[3]邢丽泉.工具理性的滥觞对大学生思想的冲击及应对策略分析[J].经济师,2010(6):127-128+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