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0/12/3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4期   作者:邓剑锋
[导读]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邓剑锋
        湖南省永州市新田县石羊中学  湖南永州  425709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从而真正实现对学生道德素养的培养,健全学生的个人品格,塑造学生的法治观念。在教学活动的实际开展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为了确保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质量还需对其教学方法开展进一步的探索。本文对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方法策略进行分析研究,以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教学参考。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
        引言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初中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其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到学生个人品格的培养以及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因此在初中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对课程开展的重视,积极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真正理解道德与法治的内涵,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进而提升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质量及教学效率,为学生未来的成长与发展创造积极条件。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当前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受到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并不高,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不明显,故而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育人效果也没有更好的发挥出来,这就需要教师对其教学方式进行优化调整。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性
        与小学生相比,初中生的生理和心理都有所成长,但却依然处在发展阶段,判断能力、处事能力等依然不够成熟。近些年以来初中生群体中的校园暴力事件频发,由此就可以看出当前初中生形成的道德观念以及法治观念还不够健全,对于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构建还存在不足,并且初中生的思想观念极易受到客观环境因素的影响,导致其在对事物认知方面出现偏差,不能有效辨别是非,再加上法治意识的不健全,一旦不能获得正确的引导就会导致其形成错误的道德观念,影响初中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以及行为活动。现阶段的社会发展中所传播的信息流更加多样化、复杂化,这就进一步加剧了学生对信息筛选的困难性,增加了学生被不良信息影响的可能性。针对初中生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学校就必须做好对学生思想观念的正确引领,积极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法治观,提升学生判断是非的能力,使学生在道德与法治的共同约束下健康成长和学习,并促使学生成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决定力量。
        在社会的发展中青少年是不可缺少的主要力量,其成长表现对社会未来的发展建设方向具有关键性的影响,因此加强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随着世界交流的日渐紧密,我国初中生面临的文化形式更加多元化,其中存在的一些负面现象非常容易对学生的价值观念造成错误的引导,扭曲学生的思想意识,导致学生表现出易怒、极端等消极情绪,尤其会影响学生对事物的处理方式,当学生受到不良道德观的引导时就容易出现考虑不周全的问题,进而在解决问题时也会采用不恰当的方式,造成更加严重的不当后果。因此,为了对学生的思想观念实现正确的引导,培养其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提升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校就需做好道德与法治方面的教学工作,给予学生正确行为、思想观念的引领,传授学生法治知识,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以此帮助学生明确是非,弄清利害关系,实现对学生行为的有效约束,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教学目标设定不够明确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对于教学目标没有明确的确定,常常是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课堂情况进行临时性的目标主导,正是由于这一教学目标的不明确导致课堂教学出现混乱无序的现象,也就会导致学生难以抓住学习的重点,无法准确把握教学的内涵,故而就会降低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学生在注意力不集中的状态下其对道德和法律的理解也就无法深入,学生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也得不到有效提升。
        (二)学生学习兴趣不够高
        初中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多以理论性的内容为主,在这种教学内容的灌输下学生获得的大多是说理性的讲解,与此同时教师在理论讲述的过程中还极易将自己的观念带入其中,影响教学内容的客观性,进而也会导致学生所接受的理论观念出现偏差,如果教师的观念与学生的观念存在冲突还会引起学生的反感,那么就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部分教师开展教学互动的形式较为单一,常常只是对课本教学的讲解或解读,所营造出的教学氛围比较枯燥,无法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学习兴趣,并且会对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效果产生影响。
        (三)教学过程流于形式
        部分初中学校对于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不够重视,因此在课程安排上就会减少其课程时长的安排,教师无法进行完整的授课,并且在教学间隔时间过长的情况下学生对的教学内容就难以形成稳定的记忆,导致教学效果受损。另外一些学校还会将课程形式设定为班会、拓展课等方式,并没有将其划分为常规课程,进而就会导致学生对其产生错误的认识,认为该课程并不重要,也就不会以认真的态度对待,继而就会其教学内容流于形式,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的策略探究
        (一)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顺利开展必须基于教师的主导,因此教师的教学观念对于教学效果的呈现发挥着关键作用,为了实现理想的教育目标教师就应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创新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在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下学生难以充分认识到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尤其在当前复杂发展环境之下,初中生每天接触的信息类型丰富多样且信息来源渠道较多,学生的心智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效果比较明显,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根据社会发展的趋势对教学观念进行调整,采取更加适应学生心理发展实况的教学方式,有效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例如,在对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中第三单元“师生情谊”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共同探讨,让学生说出几种与教师进行沟通的方式,并分析师生之间应该保持怎样的交流方式才更加有效,怎样的交流方式才能真正发挥教师对学生榜样力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到因势利导,从而使得学生在与教师互相交流的过程中得以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平和法治意识。
        (二)借助信息化教学技术
        时代的发展促使教学方式发生较大的变革,信息化技术手段被广泛的应用于教学过程当中,通过借助多媒体设备能够将抽象化的教学内容实现形象化的转变,与图像、视频等相互融合,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的看到生动的知识内容,既实现了对教学内容的优化,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对初中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中“理解权利与义务”部分内容进行讲解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播放新闻,如当下受关注较多的地摊经济问题,一方面该种经济活动带动了经济的复苏发展,但同时其经营场所却经常出现环境问题,让同学们知道在享受利好政策的权利时也应做到自己应尽的义务,不损坏生活环境,不影响社会的利益,这样学生就能够较为生活化的理解权利与义务的知识点,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在新课程标准中对初中各学科的教学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应将教学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也需立足于生活实际,将教学课堂更加生活化,使学生可以在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中充分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并将其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当中,帮助学生塑造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以及严谨的法律意识,拓展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教学不仅能够提升课堂教学效果,而且还可以促使初中生快速成长为一个健康、合格的公民。例如,在对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中“遵守社会规则”部分内容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提问学生“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遵守那些规则呢?”学生可能会回答“机场安检、过马路走人行道、通信看红绿灯等”,之后还可以与学生进行讨论“生活中自己有没有出现过违反规则的事件?通常对违规人员都是怎样的处罚的呢?”让学生在思考中不断深化生活中的规则意识,进而提升学生对规则、对法律、对道德的认识。
        (四)增加对热点问题的导入
        道德与法治的课程教学与时事热点问题具有密切的联系,当前社会的发展中热点问题不仅是学生日常总会关注的问题,而且也是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因此,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入热点问题的探讨。尤其在当前信息化发展时代,教师更应在教学中充分结合社会热点,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在持续对社会热点事件的分析中获得对道德理念的理解,了解如何用正确的观念态度对待道德事件或法律事件,进而使学生可以在实例研究中逐渐培养并提升自身的道德素养和法律意识,如教师可以每天为学生展示一些微博热点、头条热点等实时内容,让学生感知社会的变化、社会的发展趋势,继而就可以以更好的面貌在社会中处事,以正确的态度面对自己学习中或生活中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例如在对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中“建设美丽中国”部分进行讲解时,教师就应紧跟实时热点,在教学内容中增加与现阶段社会发展、国家发展相联系的内容,让学会充分认识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正视挑战、不惧挑战,促使学生为社会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五)组织开展小组合作探究
        初中教师在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时,可以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将班级中的学生分成不同的均等小组,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够被兼顾到,通过开展小组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与其他同学的交流沟通中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开展辩论性的知识互动,使学生在讨论中更加充分的理解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内容。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近些年以来的“扶不扶”问题进行辩论,分别设置两个不同观点的组别,一组持“扶”的观点,另一组持“不扶”的观点,并分别说出原因,经过一系列的讨论,教师对学生的表述进行总结,让学生意识到该问题需辩证的对待,对于需要帮助的人我们应该伸出援助之手,但也应对陌生人有所防备,引导学生形成理性的、正确的道德观念。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初中生而言道德与法治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为了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课程教学的重要性,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性的探究,不断改进教学理念、提高自身素质,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从而有效提高学生对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认识,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侯东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现状及对策探讨[J].基础教育论坛,2020(13):54-55.
        [2]马子健.浅析更新教学理念改进道德与法治教学[J].科技风,2020(13):42.
        [3]顾倩倩.多媒体技术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J].求知导刊,2020(08):39-40.
        [4]徐茂文.浅析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方法[J].学周刊,2020(03):89.
        [5]吴风华.新课改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9(35):125+1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