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知芳
重庆市大足区米粮小学 重庆市 402370
摘要:时代的发展更新了教师的教学思想,情境教学法作为应运而生的一种教学方法,确实受到了教师们的充分认可。基于此,作为一名新时代下的初中美术教师,应当以新时期的教学思想在课堂中创设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知识的积极情感,浓厚学生对美术学科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升初中美术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关键词:初中美术;情境教学法;问题情境;直观情境;生活情境
在新时期的教育环境下,若是教师所实施的情境教学法足够合理,必然能够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获得优质的教学效果。基于此,作为一名新时代下的初中美术教师,万万不能再有传统教学时期的教学思想,认为美术不是一门重要的学科。而是要让素质教育理念在自身的内心生根发芽,以足够努力的学习态度落实优质的情境教学法于课堂上,从而提升学生的美术学习能力。下面,我将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经验,对如何在初中美术课堂中创设情境教学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探究兴趣
学习美术知识也需要一定的思维能力,而思维能力往往可以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培养。基于此,作为一名初中美术教师,要懂得在课堂上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指导学生进入新知的学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对美术知识的认知,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知识的自信,达到优化初中美术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例如,我在引导学生学习《有创意的字》这一节时,首先,我播放了央视公益广告《family》的视频,对学生提问道:“这段公益广告表达的是什么含义?这些字母是怎么变形的?”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导入了新课。然后,我引导学生学习了字形变化的三种规律——字形变化、结构变化、字义变化,并指导学生对一些感兴趣的单字进行了创意变形,根据学生的创作成果做了合理性评价。最后,我通过对学生提问,引导学生回顾了这节课的学习内容,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做了系统化的梳理,让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了得到的学习收获。这样,我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使学生懂得了如何运用美术字的变化规律和表现形式设计字体,让学生体会到了创造的乐趣,切实达到了优化初中美术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二、创设直观情境,节约课堂宝贵时间
在教育资源足够丰富的时代环境下,若是教师仍旧以板书的形式绘画美术作品,必然会浪费有限的课堂时间。基于此,作为一名新时代下的初中美术教师,可通过应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直观情境,节约宝贵的课堂时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越来越愿意参与美术课堂享受学习知识的过程,从而绽放出初中美术精彩课堂。
例如,我在引导学生学习《色彩的魅力》这一节时,首先,我应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了大自然中能够给人带来美的享受的视频,重点展示了彩虹的色彩,从而导入了新课。然后,我利用多媒体技术动态地演示画面,为学生介绍了色彩的基础知识,使学生了解了色彩的三要素和色彩的情感以及色彩的轻重。之后,我要求学生尝试用具象抽象的形式,用色彩表现自己的感受。最后,我对学生的创作成果进行了激励性评价,总结了这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交流了得到的学习收获。这样,我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直观情境,节约了宝贵的课堂时间,浓厚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认同了学习美术知识是一种享受,充分绽放出了精彩的初中美术课堂。
三、创设生活情境,增强学生学习动力
美术和生活之间的联系十分紧密,这也是为什么有人会说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原因。基于此,作为一名新时代下的初中美术教师,要有意识地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从而让学生及时发现美术在生活中的存在,培养学生善于在生活中观察美的习惯、发现美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达到提升初中美术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例如,我在引导学生学习《描绘我们的校园》这一节时,首先,我在课件上展示了学生在校园的中的生活画面,引导学生关注校园风景,感受校园风景美,为学生对校园风景做了介绍。然后,由校园风景引入到了对风景画的认识,带领学生欣赏了风景作品。之后,我为学生介绍了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基本规律,让学生尝试创作运用这两种基本规律来表示校园的空间。最后,我引导学生归纳了学习内容,希望学生养成在生活中观察美的习惯,拥有发现美的能力,进而组织学生交流了学习收获。这样,我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认识到了美术知识来源于生活,从而使学生产生了充足的学习动力,最终帮助学生学会了如何表现校园的空间之美,切实达到了提升初中美术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总而言之,作为一名初中美术教师,首先自身必须要认清美术是素质教育中的重点教学内容,其次再去深入学习情境教学法,落实情境教学法,最终实现提升初中美术课堂教学效率的目标,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增添助力。
参考文献:
[1]盛旷.情境教学法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8(24):162.
[2]毕菁.初中美术课教学情境的巧妙创设分析[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