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发表时间:2020/12/3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26期   作者:刘正海
[导读] 创新能力的高低对学生未来的健康成长与综合发展具有直接影响

        刘正海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凤山县金牙乡陇旺小学   547600


        摘要:创新能力的高低对学生未来的健康成长与综合发展具有直接影响,在新课改持续推进的背景下,利用语文教学活动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至关重要。农村小学受地域条件和经济水平等方面的限制,在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等层面的创新力度不够,特别是小学语文教学,学生无法通过知识的学习获得创造性思维及创新能力的发展,这也是农村小学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针对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展开探究。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随着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行,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重要的研究话题。创新能力的发展不仅是当今时代的主旋律,也是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而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是以优秀的传统文化作品为载体,以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为前提,所以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独特的挖掘角度。
        
一、注重学生兴趣的激发
        学习兴趣是激发学生求知欲、引发学生创新思维的着力点,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才会积极去发现、去探索、去创新。小学生的年龄小,自制力差,无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需要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创设愉悦、自由 、轻松的氛围,凭借情趣浓厚、生动幽默的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观察能力[1]。以《邮票齿孔的故事》为例,教师可以设计如下导语:大家知道邮票的用途吗?过去的邮票和现在的邮票有什么不同呢?别看这小小的齿孔,它的发明还有一段非常有趣的故事,你想知道吗?通过这些问题的提出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在求知欲的刺激下产生学习的兴趣,主动提出新质疑,自觉去创新。
        
二、善于捕捉创新点
        通常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课堂上的创新和观察属于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而不只是体现在学生层面,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创新和观察过程不亚于学生。换言之,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观察,对每个创新点进行合理捕捉和发挥,以免因小小的失误而扼杀掉创新的火花。以《司马光》为例,在课文学习过程中,大部分学生都会夸司马光小小年纪聪明机智、临危不惧,但有些学生却有自己独特的想法,认为司马光慌张;这时教师不要给予否定,而是要询问为什么,如学生会说“若是他不慌张,则他就不会砸缸了”;接着,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回答因势利导,鼓励学生说出不砸缸也能救人的办法,即便学生的回答千奇百怪或非常幼稚,但这种幼稚能彰显出学生稚嫩的创新思维。
        
三、创设开放的课堂环境
        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自控力不强,活泼好动,容易被外界新鲜事物所吸引。活跃、轻松的课堂氛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所以教师需要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发散思维[2]。

对于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而言,其虽然没有先进的教学设备,但却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山川、动物、田野、植物等,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条件,为学生创设开放的课堂环境,将课堂搬到外面,引导学生到大自然中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及创新能力。以《大自然的声音》为例,为了让学生体验和感悟大自然的美妙,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自然,与大自然亲密接触,感受大自然中风、水、动物的美妙声音,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在开放的教学环境中激发学习兴趣,获得思维能力的发展。

四、鼓励学生想象
        小学生正处于最富想象力的阶段,眼中的世界都是精彩绝伦和无限奇妙的,因此教师在具体教学环节既要注重知识的传授,也要深挖教材中的积极元素,设计充满趣味性、创新性、想象力的问题或活动,以此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另外,文学作品强调精炼含蓄,因此作者在作品的创作过程中不能淋漓尽致地描述文章的情节和意境,而是为读者预留想象的空间,所以教师在语文教学环节要积极鼓励学生联想或想象,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3]。例如:讲解课文《狐狸养鸡》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已学过的课文《狐狸分奶酪》来思考问题:为什么两篇课文中的狐狸形象不一样呢?要求学生对照这两篇课文进行阅读,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想象,感悟狐狸的不同形象,交流自己的心得体会;或者是以此为主题,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派代表发言,并通过加工整理写出一篇作文,获得创新思维的发展。
        
五、引导学生读后续写
        读后续写教学指的是教师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后,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读后续写,要求学生在续写环节既要对课文主旨及内容有深入理解,还要以原文脉络为依据进行合理化畅想,从而获得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灵活运用语文知识。值得注意的是,创新不是凭空想象,而是基于扎实的理论知识进行合理化想象,这样的创新才更具科学性[4]。以《金色的草地》为例,教师讲解完课文内容后,可以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实际生活经历进行读后续写,引导学生根据课文脉络进行作文创作。农村小学生对文中提及的蒲公英、草地、钓鱼等事物相对熟悉,将文中提及的场景与自己的生活经历相结合,在此基础上能顺利读懂课文,并展开合理的想象,如:有些学生以自己的想象为“风”,将课文和写作分别作为“线”和“风筝”,自由翱翔在知识的天空,感受知识的奥妙,获得创新能力的发展。
        
结束语:
        总而言之,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有很多,但并不是所有的方法都适合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环节立足实际,采取科学可行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注重学生兴趣的激发、善于捕捉创新点、创设开放的课堂环境、鼓励学生联想、引导学生读后续写等。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有效落实素质教育理念。
        
参考文献
[1]孙孝伦.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新作文:教研,2020(6):0216-0216.
[2]王艳.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山西农经,2017(4):124-124.
[3]徐孝顺.探究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神州,2017(26):192-192.
[4]黄恒尤.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新作文:教研,2020(2):0045-004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