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秋丽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七师高级中学 新疆奎屯市 833200)
摘要:应对经济生活主观类试题,应从以下三方面着手:紧扣材料信息,转变思维;抓住主题,把握维度;关注时政,积累术语;三方面综合运用,突破高考经济生活主观题。
在高三备考当中,经济生活的主观类试题一直都是复习的难点,表现在学生背诵了很多经济生活的模板,但答题时几乎用不上,背诵与解答不能完美结合起来,还表现在经济生活主观题的很多术语在经济生活课本上并没有出现,针对这一问题,我总结了以下答题策略:
第一,转变思维,紧扣材料信息
学习经济生活,高一年级初步接触,只要求熟练掌握教材中的基本知识点,解答主观题,不分析材料,往往也能得高分,这也符合高一、高二年级对学生的要求及训练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文科生进入高三,就要转变思维,要重视分析主观题的材料,必须明确主观题的答案是材料提示给我们的,而不是模板提示给我们的。所以解答经济生活主观试题,我们不仅要全面掌握课文知识经济生活答题术语,还要紧扣材料,把经济生活的理论与材料所涉及的问题有机结合,组织语言。脱离材料是解决经济生活主观类试题的最大误区。近年来,无论是高考真题,还是各省份的高考模拟试题,都越来越重视考察学生分析材料、结合材料的能力,很多同学把原理摆出来,不会结合材料,失分很多,更有甚者,题目要求与解答毫无关联,不得分。
第二,抓住主体,把握维度
经济生活主观类试题一般涉及四个主体,分别是国家、市场、企业、个人。问的主体不同,答题的角度不同,涉及的知识点就不同。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从国家层面出发,全书涉及的知识点有两个制度(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四个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就业政策、对外开放政策)、三个措施(宏观调控、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从市场层面来看。其一,主要是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其二,建设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从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从企业层面看,企业是商品生产者,生产经营者是最重要的市场主体,还是涉外生产经营者。
但高考设计的最多的是企业作为生产经营者如何经营成功。
从个人层面看,居民个人在经济生活中充当两个角色,第一,居民个人作为劳动者,通过就业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第二,居民个人作为消费者,通过消费拉动内需,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由经济生活涉及的四个主体,我们答经济生活主观试题就可以从这四个维度着手,问不同主体,对应不同知识点去解决问题。例如,经济生活中常常考查高新科技对国家发展的影响,这类高新科技常出现的词有互联网+、中国智造2025、国家战略、5G时代、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物联网等。这类题考查的主体是国家,属于A对B的影响类试题,分析时从国家层面作答即可。总结这类题着重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有利于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第二,优化产业结构,有利于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供需有效对接。第三,有利于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绿色发展、创新发展,实现新旧动能转换,促进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第四,有利于国家实施科学的宏观调控,发挥财政的作用。以2020年全国二卷高考真题为例,第38题设问:当前保居民就业对稳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结合材料并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这一作用的传导过程,利用以上强调的不同维度来答题,就业的作用传导过程就涉及就业对国家、企业、个人三个维度的作用及传导过程。把握维度可以使我们思路清晰,全面答题,由于篇幅限制,这里不把原题及材料附上。
第三,关注时政,积累术语。
每天关注热点新闻,养成把时政新闻与所学理论知识相联系的习惯,一是在不知不觉中提升自己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二是在分析结合的过程中复习已学知识,例如2020年7月31日新闻国办日前印发《关于提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带动作用,进一步促改革稳就业强动能的实施意见》,就这条新闻,我们可以联系经济生活知识。我国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私营经济和小微企业的发展,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还涉及到就业的作用。这条新闻涉及的两个知识点都是高考关于经济生活的核心考点。关注时政热点的同时,积累答题术语,例如“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人才强国、科教兴国战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增强人民的幸福感安全感和获得感”、“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等等,术语要及时积累。
综上所述,学习经济生活常识,熟练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学以致用,提升高考经济生活答题能力和答题水平,必须要有一定的答题策略,培养一定的政治思维方式,全面分析试题,紧扣试题材料,从不同的维度出发,具体区分不同主体,熟练应用经济生活答题术语,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是必不可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