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艳
广州市海珠区仑头小学510320
摘要:小学语文评价人物类阅读,存在如下问题:贴标签式评价,流于形式,无理无据;即使能找到依据,评价用语也欠准确、有序性;误将习题训练当技能习得,更换作品与人物后,不知所措。笔者以为牵住人物这根发,启动情节、人物描写、环境三根弦,准入口、探思路,补不足,有利于落实评价人物这一程序性知识学习。
关键词:评价人物 情节 人物描写 环境 程序性知识
近日,笔者就最喜欢的科目,对本校716名小学生作线上调查,调查数据显示,80%的学生喜欢数学胜过语文。究其原因,数学题的答案具有唯一性,学生只要掌握公式定理,按步操作,就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而语文学科,纷繁复杂,令人捉摸不定,就算日积月累,也不一定能取得理想的成绩,成就感缺失,学语文的兴趣也随之降低。统编教材的使用,正在逐步破解这一难题。笔者以统编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人物评价为例,探究评价人物的程序性知识学习。
篇目名称评价人物题型操作程序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你觉得鲁滨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1.明确目标,找准入口2.辨别知识,激活素材3.呈现新知,选择补充4.新旧结合,探究评价《骑鹅旅行记(节选)》你觉得尼尔斯是个怎样的孩子?
《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你觉得汤姆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一、明确目标,找准入口
(一)明确目标
评价人物,将操作程序清晰化,明确要达成的目标。其总目标有三:
目标一: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情节、分辨人物描写的句子、找出典型环境,
做到评价时有理有据。
目标二:熟悉评价人物基本的操作步骤,能多元评价人物。
目标三:知道在何种情况下用何种方式评价人物更有效,精准应用符合人物
精神品质的词语来评价人物。
(二)找准入口
评价人物,切入点有三:
1.概括情节,由事观人。按照“由某人做了某事,看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的思路概括。
2.找准描写,细处感人。找出对人物心理、动作、语言、外貌、神态等描写的句子,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
3.关注环境,推动情节塑造人。从文中找出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句子,说说其塑造了怎样鲜明的人物形象。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人物评价具备所有的切入点,需选择性使用。以《鲁滨逊漂流记(节选)》为例,要评价鲁滨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可从情节、环境两个方面切入。
二、辨别知识,激活素材
选好切入点,需区分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是个人有意识地提取线索,能直接陈述的知识,主要用来回答是什么的问题。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技能性知识。从人物描写切入,学生知道人物描写分为动作、语言、心理等类,这属于陈述性知识,但要从文本中找出相应人物描写的语句,并体会其对表现人物的表达效果,属于程序性知识。
评价人物知识分类表
切入角度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操作程序情节
情节:人物做的事。
概括情节:概括出人物做的事人物+事件(动词+宾语)人物描写包括动作、语言、心理等正面描写;还包括以他人或事物来反映该人物的侧面描写。找出正面描写的语句,说出其表达效果;比对出与人物相关的他人的行为。①辨别描写方法;②此句写了所写人物的什么特点;③表现人物怎样的精神品质。
环境包括对时间、地点、季节、气候及花草鸟虫的自然环境描写;还包括对人物活动的具体背景、氛围以及人际关系等的社会环境描写。找出环境描写语句并体会其对塑造人物的作用。写了当时怎样的环境特点,成功塑造了怎样的人物。
三、呈现新知,选择补充
运用有目的地阅读策略,锁定范围,筛选出对评价该人物有用的素材。以《鲁滨逊漂流记(节选)》为例,节选部分展示了鲁滨逊遇到的困难及克服困难的办法,面对荒无人烟的小岛和缺乏物资及工具的困境,鲁滨逊用刀刻痕记录时间,从船上搬运东西,砍木材、加工、打桩建住所,身处恐惧、沮丧时,记录遇到的幸与不幸,尽可能宽慰自己。除了这些,我们还可将梗概部分第一自然段的喜欢冒险、不畏危险补充进去,使得人物形象多元立体化。
四、新旧结合,探究评价
鲁滨逊遇到困难,能用科学的方法克服困难,看出鲁滨逊的迎难而上、知行合一,由他调整生活方式化解恐惧、沮丧的处境,为他顽强的意志、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所感染。由他流落荒岛,历经28年后还好好地活着,并成功回到英国,不能不为他这种敢于冒险的英雄行为震撼。
五、变式练习,迁移运用
有了评价鲁滨逊的示例,学生尝试在《骑鹅旅行记(节选)》一文中迁移运用,评价尼尔斯是个怎样的孩子。首先明确评价的对象是尼尔斯,其次找准入口,可从情节、描写两个方面切入,接着有目的地研读文本,找到人物描写的语句。情节切入,由课文第5至30自然段,尼尔斯变成小人儿后去找小狐仙,遇到麻雀、猫、牛,从这些动物对尼尔斯说的话,抓关键词,我们概括出尼尔斯曾经扯鸡冠、经常揪猫尾巴、用木鞋打、把马蜂放进耳朵里、抽走母亲的凳子、伸脚绊倒母亲,由他昔日做过的事看出他是一个调皮捣蛋、爱搞恶作剧的孩子。但是人是立体的,评价人物也应多元化。除了从情节评价人物,还可抓住相关描写评价人物。通过“听到雁群的呼唤,雄鹅一次又一次试着飞起来。尼尔斯想“如果这只大雄鹅飞走,这可是一个很大损失”“父母从教堂回来时,发现雄鹅不见了,他们会伤心的。”这些心理描写,以及“他一下子从墙上跳下来,跑进鹅群里,用双臂抱住了雄鹅的脖子。”这一动作描写,发现尼尔斯也是一个体贴父母的孩子。
六、拓展应用,促进转化
在变式练习的基础上,再放手让学生拓展应用,促进知识向技能转化,达成程序性知识学习目标。以《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为例,拓展评价汤姆是一个怎样的孩子。首先明确目标:评价的对象是汤姆,其次找准入口:可从情节、描写、社会环境(人物关系)切入。情节上,汤姆从山洞回来后讲述历险经历,他“躺在一张沙发上,身边围满了热切的听众”,虽然身体虚弱和疲惫,但是仍沉浸于这次历险难以自拔,可以感受到他喜欢冒险的特点;讲述时“夸张地吹嘘了一番”,可以感受到他有虚荣心、可爱的特点;汤姆离开贝琪后,独自去进行探险,可以感受到他坚强勇敢的特点;找到洞口后,汤姆又“回去找贝琪”,可以感受到他有责任有担当的特点。又如,课文讲述汤姆看望朋友的情节,听说哈克病了,马上去看望哈克,登门三天,才看到哈克,可以感受到汤姆关爱朋友的特点。程序性知识不同于简单重复式的训练,需解决同类型问题怎么办的操作步骤。影响程序性知识实施的拐点,需进行补学操作,以顺利掌握操作过程。就评价人物程序性知识的学习而言,学生容易困在内容概括、描写表达效果,环境对塑造人物的作用等点上,为破解这些困扰点,我们可以设计作业纸,学前摸查学生的起点能力,分析起点能力来确定教学的突破点。将评价人物知识程序化,上升到规律,运用规律,有助于破解小学高年段、初中、高中形象分析类阅读问题,同时,提起评价人物这一根瓜藤,收获整本书阅读这一片瓜地。助力学生将知识结构化、自动化、策略化、条件化,成为专家型学生,充分体验成就感的同时,腾出更多的时间阅读整本书、探究同类型的名著。
参考文献:
[1]黄淑琴.强化程序性知识—指导学生语文实践[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5(4):28-32.
[2]韩雪屏.语文教学亟需引进程序性知识[J].语文教学通讯,1998(6):19-20.
[3]苏燕.关注语文学习中的程序性知识[J].语文教与学,2007(10):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