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赏识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12/3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26期   作者:裴章伟
[导读] 体育课程是小学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对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乐观积极的学习态度

        裴章伟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凤山县凤城镇思源小学   547600


        摘要:体育课程是小学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对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乐观积极的学习态度、培养坚忍不拔的精神具有积极意义。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小学体育教学越来越注重赏识教育理念的运用,旨在通过赏识教育来激励学生的健康成长,让学生在欢乐、轻松的氛围中掌握体育知识与技能,提高体育锻炼的自信心及意识,实现强化体育锻炼的目标。本文针对赏识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展开探究。
        关键词:赏识教育;小学体育教学;应用


        在基础教育体制深化改革的背景下,涌现出许多新型的教育理念,加上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初期,心理相对脆弱,希望获得他人的肯定与赏识,所以赏识教育的理念应运而生。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应用赏识教育,不仅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相符,还能迎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使学生对体育产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信,主动参与到体育运动中,获得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一、赏识教育应用于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性
        赏识教育属于一种爱的教育,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优势及长处加以关注,给予学生肯定、表扬和鼓励,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使学生的活力得以释放、潜能得以开发,自主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小学生作为特殊群体,其具有活泼好动、发育较快、注意力不长久且不稳定、年龄小、自控能力与认知能力不强、精力旺盛等特点,若在学习和生活中得不到他人的赏识或关爱,极易缺乏自信或产生自卑心理,影响今后的健康成长[1]。为此,在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恰当选择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来传授体育知识和技巧;或者是以学生的特殊性为依据,适当给予学生赞扬或肯定,从而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值得注意的是,体育教师应用赏识教育时要秉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平等对待每位学生,不能有失偏颇,以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二、赏识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第一,赏识学生的过程性进步。以往的小学体育教学多是以考试分数来评判学生,然而学生实际能力的评判不能只取决于某一次的测试结果,所以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完整的学习行为及学习活动,赏识教育亦是如此,即:教师要对学生的过程性进步加以赏识[2]。以“50米短距离跑”为例,有些学生在活动开始环节处于散漫或敷衍的学习状态,认为自己经常跑步而不需要学习;但随着教师传授跑步的技能和指导跑步的技术时,这些学生逐渐意识到跑步涉及很多技巧,如:呼吸节奏的控制、手脚的配合、摆臂的姿势等因素都会对跑步的速度造成影响,从而高度重视跑步训练,学习和运动的态度更加认真。针对学生从开始消极、负面的学习态度到后面积极、正面的学习态度,教师需要给予其充分的肯定与表扬,对学生的过程性进步予以赏识。


        第二,赏识学生的差异性优势。小学生在兴趣爱好、身体素质、个人风格、性格特点等方面有明显的差异,而很多教师深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忽视学生的独特性,导致学生缺乏学习自信心。鉴于此,小学体育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积极转变理念,灵活应用赏识教育,通过对学生差异性优势的赏识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自信心[3]。如班级中的学生在身高方面会有所差异,特别高或特别矮的学生容易成为焦点,产生被孤立、被嘲笑或被排斥等感觉,所以教师要特别关注这类问题,引导学生知晓身高与自身的生长规律有关,通过恰当运用能将身高差异变成自己的独特优势。以“篮球运动”为例,身高较矮的学生可以在抢球和传球等灵活性强的环节有优势,身高较高的学生在投篮等环节有明显优势,这就表明个体差异在特定情境中能发挥出独特性的价值,所以教师要善于将学生的差异性特点转化为学生的差异性优势,给予学生赞扬和肯定。
        第三,赏识学生的抗压性成长。体育活动是打破和训练学生身体机能的活动,若活动项目超过学生正常承受能力的范围,学生往往会感到不适应或不舒适,这也体现为学生的抗压性表现。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善于赏识学生的抗压性成长,鼓励学生突破自我、勇于挑战自己。以“跑步训练”为例,跑步速度的加快和强度的提升会让学生感到不适应,如手脚酸痛、疲劳等,但这些困难都能克服,一旦学生克服了这些困难,则跑步能力会有很大的提升,获得抗压性成长。当然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获得来自教师和同学的赏识、激励、肯定,这样才能有继续跑下去的动力。
        第四,赏识学生的精神性提升。体育精神是体育活动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内容之一,如集体项目中的协同合作精神等[4]。以“接力跑”为例,教师在具体教学环节要将全体学生划分成几个小组,开展小组接力跑比赛活动,鼓励学生通过协同合作完成比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做好如下工作:①合理安排接力环节的人员,如根据组员的运动特长及身体素质,对各棒的交接人员进行安排;②凝聚组内士气,如设计响亮的口号为参赛人员加油鼓劲;③追求体育精神,如比赛的输赢不能完全代表表现的强弱或能力的高低,所以获胜小组成员享受胜利的喜悦后,需要彼此提醒、戒骄戒躁,而输的小组成员则要彼此安慰和鼓劲,不要彼此埋怨或责怪。这些精神性的提升也是教师赏识学生的关键。
        
结束语:
        总而言之,赏识教育作为一种激励教育、理解教育,是以尊重学生发展特点为前提,对学生的情感需求和心理特征进行综合考量,有效推动了学科教育的变革与发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应用赏识教育,教师必须要立足实际,赏识学生的过程性进步、差异性优势、抗压性成长、精神性提升,进而开发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增强学生的锻炼意识、学习自信心、体能素质,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张晓萍.浅谈赏识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少年,2019(23):126-126.
[2]方彬霁.研究赏识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价值[J].新一代:理论版,2019(5):249-249.
[3]陈丽英.试论赏识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内江科技,2018,39(3):151-152.
[4]唐晓祥.赏识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沿,2019(4):25-2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