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城诗词文化与校园教育教学活动的融合探究

发表时间:2020/12/3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26期   作者: 赵锋
[导读] 中华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对于提升学生文化素养,

        赵锋
        永城市第三高级中学,河南 永城  476600
        摘要:中华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对于提升学生文化素养,加强人文教育具有重大作用。将这些融入教学体系当中,通过良好的学习,能够在潜移默化中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对此,文章就将以“诗词之乡”的永城市为入手点,探究其诗词文化和教育教学活动的融合发展。
        关键词:诗词文化;校园教育教学活动;融合路径
        引言:
        现阶段,国家要求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因此作为“中华诗词之乡”的永城市,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则应当充分利用自身的文化优势,从教育阶段着手,将诗词文化融合在校园教育教学活动中,从而让学生分享诗词之美、感悟诗词之魂,从古人的智慧与情怀当中汲取更多养分,涵养心灵,同时积极弘扬永城市的优秀传统文化。对此,重点探究永城市诗词文化和校园教育教学活动的融合路径具有极大现实意义。
        一、永城市诗词文化概述
        对于永城市来说,作为豫东门户,其文化厚重,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就有“春风拂杨柳,秋禾遍地金”的盛名,因此吸引了大量文人墨客到此参观游览定居,同时留下了大量和永城相关的诗词文化。比如唐代诗人卢象就写出了《永城使风》、姚合则写出了《题永城驿》;宋朝著名诗人梅尧臣写出了《望芒砀山》与《永城杜寺丞大年暮春白杏花》,苏辙则写出了《次韵陈师仲主簿见寄》等等。到了明清时期,诗人李先芳写出了《由商丘入永城途中作》,以及宋玉写出了《过永城》等等[1]。这些诗词字里行间无不体现出诗人对永城市的情感和喜爱,更给后世留下了值得颂扬的诗词名作。到了当代其薛湖镇闫庄村甚至成为了闻名全国的“诗词之村”,大批农民在此吟诗抒情,讴歌时代,比如草根诗人张绍钦在看到村里土地复垦的场景就随心作出了一首《赞复垦》。其中《草根吟》诗刊的创办更成为了村里一道极为靓丽的风景线,有效推动了永城诗词的进一步发展。
        二、融合路径探索
        永城诗词文化底蕴丰厚,进入新时期以来,则对其千年古韵进行了集成,整个诗词事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态,诗词创作成果辉煌。为了继续对其发展成果进行延伸继承,当地各个学校都应该充分认识到诗词文化和学校教育教学活动融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以此作为入手点,促进两者实现共生发展。
        (一)优化校园教育教学活动观念
        在校园教育教学当中,对于校园文化的建设,传统方式下都是直接在校园当中设置文化长廊,或在教室或楼道张贴名人诗词或举办诗词比赛等活动,这种方式虽然具有一定作用,但学生的记忆并不深刻,再加上很多活动并未将诗词内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在一起,忽视了诗词文化,使校园本身成为了空洞的说教。
        良好的诗词文化能够帮助学生形成理想化的人格,促进其道德修养水平和人文素养不断提升,培养家国观念,树立起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对此在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中,就需要注重诗词文化和其的对接渗透,重点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念,使其能够充分感受到诗人的情感,渐渐成为诗词文化的重要受益者和传承者[2]。
        (二)重新构建校园教育教学活动
        对于学生来说,其正处在发展的黄金时期,大多数观念都在这一阶段形成,然而现在学生其学习生活和电子产品之间有着极为紧密的联系,大多数智能电子产品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占用了大量时间,让其安安静静品读古诗词,深刻感悟其中的意境成为一种奢侈。学生普遍对古诗词积累积极性不高,除了背诵一些课本上的必背科目,很少主动学习课外的一些古诗词,甚至有些学生都不了解永城市当地的诗词文化,进而影响到了校园文化教育教学活动的进一步开展。
        对此,这就要从宏观角度入手,把当地的古诗词文化融入到校园文化教育教学活动的建设理念之中,使各种诗词活动可以源源不断地渗透进来,以此起到良好的熏陶和感染效果,渐渐影响孩子的价值观念。在挖掘本地诗词文化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应用校报、广播、宣传栏等加强宣传,使学生完全处在永城诗词文化的包围当中,更加深刻地感受诗词的美。同时还可以在每学期多组织一些诗词绘画活动,通过画将原本抽象的文字变为直观的画面,以此在潜移默化之下感染学生;或者也可以直接模仿《中国诗词大会》的主要模式,在全校范围内开展诗词背诵比赛,评选出永城诗词小状元,以此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可以直接利用元旦等重大活动,把永城的一些著名诗词改编成舞台剧,让学生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诗中描写的画面,进一步感悟诗人的情感和情怀[3]。
        (三)优化诗词课题教学模式
        在当前的诗词教学活动当中,部分教师仍然在采用传统的死记硬背模式,导致学生无法充分理解诗词当中描绘的意境,渐渐失去了对诗词的兴趣。针对于此,这就可以尝试给诗词教学活动当中引入一些新的教学理念,不断创新教学途径,从而带活当地的诗词文化,深入挖掘其中存在的文化价值。比如可以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引入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融入相应的情感体验方式,促使学生触类旁通,强化审美能力。或者还可以采取专门的“四步教学法”:第一步,营造出良好的氛围,创建相关情境,使学生深刻感悟其美感,进而激发学习探究的兴趣;第二步,引导学生在质疑当中进行探讨,在思考当中加深对诗词的理解;第三步,开展想象朗诵活动,引导学生更深地体会诗词营造出的意境;第四步,迁移应用,将诗词之间进行比对分析,从中感悟其文化精神,实现立德树人[4]。
        三、结束语
        永城市的诗词承载着当地前年文化发展的结晶,对于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和道德水平,以及传承当地文化具有加大现实意义。对此这就可以充分结合校园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将诗词文化渗透进。首先应及时转变教育理念,从活动形式为主转为诗词内涵挖掘为主;其次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对诗词学习的热情;最后教师教学时还应当积极培养学生对诗词意境的思考,提升其文化底蕴,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黄禹华, 陈庆红. 诗词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J]. 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 2016(1).
[2] 黄三巴道智. 关于加强小学课外古诗进校园活动的实践探究[J].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20, 000(005):69.
[3] 籍桂芳. 让中华诗词根植校园的每一个角落[J]. 数码设计(下), 2018, 000(005):201.
[4] 李绍梅. 诵中华经典,开展诗词进校园活动[J]. 数码设计.CG WORLD, 2017, 006(014):P.90-9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