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次品》教学设计

发表时间:2020/12/3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26期   作者: 杨波 严幸
[导读] 让学生初步认识“找次品”这类问题的基本解决手段和方法。

        杨波 严幸
        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东郡小学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认识“找次品”这类问题的基本解决手段和方法。
        2.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3.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让学生初步认识“找次品”这类问题的基本解决手段和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教学难点:
        观察归纳“找次品”这类问题的最优策略。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台秤等贴纸
         一、情境引入,揭示课题
         1、钙片引入
        师:我们都知道钙是人体不可或缺的一种元素,骨骼、牙齿的生长都离不开它。严老师前几天买了3瓶钙片,你能从图中找到哪些数学信息?
        生:净含量、数量……
        课件出示:有3瓶钙片其中1瓶少了3片。那么它的重量就会变轻。有时候我们会把比标准产品稍重或稍轻的产品叫做次品,今天我们学的就是“找次品”。(板书)
        师:你能设法把它找出来吗?
        生1:掂一掂,轻的那瓶就是。
        生2:打开盒子数一数,少的那瓶就是。
        生3:用台秤把每一瓶的重量都称出来,轻的那瓶就是。
        生4:用天平称。
        贴板书:掂一掂、数一数、台秤、天平
        设计意图:   
        1、本堂课的知识容量较大,时间合理安排尤为显得重要,再加上五年级的孩子思维层次也比较高了,所以本堂课选择直接引入进入课题,更能体现课堂的严谨性。
        2、学生的方案多样化方便之后体现出方法的优化。
         2、认识天平
        师:可能有的人还不了解天平,谁来说说,关于天平,你知道些什么?
        生回答。
        师:也就是说,那当两端放上物品后,天平的状态可能会平衡,也有可能不平衡。
        设计意图:
        可能会有学生对天平工作的原理认识不够,介绍天平工作的原理是学生熟练运用天平称出次品的基础保证,对接下来的课堂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层层递进,突破难点
         1、从3瓶里找次品,规范语言
        师:现在我们就用天平来找次品吧!
        出示:3瓶钙片,有一瓶是次品(次品轻一些),假如用天平称,称几次能称出次品?
        师:怎么用天平称出次品呢?
        生:天平两边各放一瓶,如果天平平衡,那最后一瓶是次品。如果天平不平衡,那翘起来的那边是次品。
        板书:
        ①怎么放:天平两边各放1瓶
        ②结果:如果()那么()
        师:怎么放,会出现什么结果,说的真好。掌声送给他。(板书)
        师:我们把这个过程用图表示出来,把钙片用○来表示,一起来说一说。
        师:在3瓶钙片里面,我们用了几次保证能找到那瓶轻的钙片啊?
        生:1次。
        师:咦,他明明只称了2瓶钙片,还有一瓶没称,你们怎么就可以知道剩下的那瓶是不是次品啊?
        生回答。
        师:也就是说,我们不仅可以通过眼睛看到天平上的两份钙片是不是次品,还可以推断出剩下的那一份是不是次品?推理这种方法是数学里很重要的一种思想,你们太厉害了。
        师:还有其他方法吗?可不可以一边1瓶,一边2瓶?
        生:不能……
        设计意图:
        1、渗透“推断”的数学思想,为后面“为什么要分成三份”埋下伏笔。
        2、规范学生的语言,在描述接下来的方法过程中用规范的数学语言会节省不少时间,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3、“还有其他方法吗?”这个问题作用有二:(1)渗透“优化思想”,还有没有?还有没有更好的?(2)天平两边物体的数量要一样才有意义。
         2、方法优化:
        师:你觉得哪种方法好一些,为什么?
        生:用天平称。因为掂一掂不够准确;数一数其他几瓶就破坏了;用台秤称次数没有用天平称次数少。
        设计意图:
        书上“从3瓶找出次品”的问题是“你能设法把它找出来吗?”关键词是“设法”,所以学生出来多种方法是合情合理的,老师优化思想在这里就可以借此机会体现此数学广角的“优化思想”:哪种方法最好?
         3、从4瓶里找次品, 更加透彻理解题意与分析问题的思路
        师:3瓶太简单了,我再加一瓶。
        出示:4瓶钙片,有一瓶是次品(次品轻一些),假如用天平称,至少称几次就保证一定能找出次品?
         (1)理解题意
        师:这一题和之前的题有什么区别?(出示对比题)
        生:数变多了1个;多了两个词:至少、保证。
        师:什么叫“至少”?
        生:最少。
        师:那什么是“保证”呢?
        生:一定。
        师:我们继续在找的过程中来体会题目中的意思吧。
         (2)操作寻觅
        学生互相说。
        反馈:
        生1:天平两边各放一瓶,如果天平平衡,那么次品就在另外两瓶里面,就从另外两瓶里去找。接下来天平两边再各放一瓶,天平一定不平衡,翘起来的就是次品,一共称了两次。
        板书:③:接下来就从(   )瓶中去找。
        师:“一定”这个词说得好,还会不会出现不同情况?
        生:不会。
        补充板书:②:结果:天平一定会(),那么()。
        师:天平两边各放一瓶,一定会平衡吗?
        生2:还可能不平衡,如果不平衡的话,一次就能找到次品。


        (配合板书:不能保证)
        师:最少称几次才能在4瓶里保证找到呢?
        生:2次
        师:1次有没有可能?
        生:有,但不是保证。
        师:是的,我们要考虑运气最坏的情况,接下来从数量多的里去找还是少的里去找?
        生:多的。
        师:是的,要想保证,接下来从数量多的里去找。
        师: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在天平的两侧各放两瓶钙片,接下来从轻的那两个里面找,天平又会不平衡,轻的那端就是次品。
        师: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
        生:没有。
        师:这么看来,从四瓶钙片中找出次品,可以有不同的方法,但至少要两次。
         (3)简化书写
        师:其实这个描述方式还可以更简单一些:4(1,1,2)→2(1,1)
        师:你能看懂吗?你能说一说这些数字各表示什么意思吗?
        学生回答。
        师:下面这个过程怎么用这样的方式记录呢?自己在本子上写一写。
        师:这种直接用数来记录的方法相比其他方法会更简洁,之后我们可以就用这种方法。
         (4)次品组
        师:这两个2有什么异同点?
        生:不同点是第一个2表示剩下的2瓶;第二个2表示轻的2瓶,相同点都是次品所在的那一组。
        师:我们给这个组取个名字吧。
        板书:次品组
        设计意图:
        1、操作之前对题意的理解是至关重要的,虽然在思考之前,关键词的理解没有那么透彻,但是凡事都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先让学生初步感知这两个词。
        2、在4(1,1,2)→2(1,1)这种方法的分析时,加强学生对“至少”(方法最优)和“保证”(运气最坏)这两个词的理解
        3、书写的简化与规范可以为这堂为时不长的课节省不少时间;也可以慢慢用更简单、规范的语言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培养学生的逻辑与分析能力。
        4、“次品组”这个概念由学生顺其自然出来,为后面分析为什么要“尽可能平均分成3份”打好“地基”。
         4、从8瓶里找次品,充分理解为什么要“尽可能平均分成3份”
        (1)猜想
        出示:8瓶钙片,有一瓶是次品(次品轻一些),假如用天平称,至少称几次就保证一定能找出次品?
        师:可以怎么分组?你能把所有方法有顺序地列举出来吗?
        生:(1)8(1,1,6)(2)8(2,2,4)(3)8(3,3,2)(4)8(4,4)
        师:你觉得哪种方法在保证找出次品的前提下次数最少?
        生回答。
        师:到底是哪种方法次数最少呢?分四组验证。
        (2)验证
        希沃授课助手展示学生作品,四组学生派代表分享。
        师:哪种方法次数最少?
        生:8(3,3,2)
        师:为什么呢?
        生:8(1,1,6)这种方法的次品组是6, 8(2,2,4)的次品组是4,8(3,3,2)的次品组是3, 8(4,4)的次品组是4,3最少。
        师:也就是说,要想次数少,次品组的数量就要少、
        师:之前我们讲了,要想保证,次品组就要是数量多的那一组;现在要想次数少,次品组的数量又要少。那到底要怎么样分呢?
        学生:尽可能把三份的数量分的接近。
        设计意图:
        1、在“3”和“4”的铺垫下,学生已经充分了解找出次品的方法,但是如果教师不做引导,学生的方法可能不会最优(不能体现“至少”),教师可以在这里稍作引导,不用在8(1,1,6)8(2,2,4)8(4,4)这三种非重点的方法上花太多时间。
        2、用现代信息技术“希沃授课助手”,相比传统的展示台,可以更加灵活、快速地展示学生的作品
         5、大对比,找方法
        课件出示:9瓶钙片,有一瓶是次品(次品轻一些),假如用天平称,至少称几次就保证一定能找出次品?
        生:9(3,3,3)。。
        师:你能总结出让次品组的数量最少的分法了吗?
        生:平均分。
        课件出示对比表格:3÷3=1,9÷3=3。这两个都能平均分,像4、8这样的不能平均分怎么办呢?
        生:加在天平的两端。
        师:那“平均分”这个词严不严谨?
        生:尽可能平均分。
        课件出示方法:尽可能平均分成3份。
        设计意图:
        1、人教版教材之所以将数据“9”换成 “8”,最主要的原因在于“9”太指向于“平均分”了,但也说明,“9”是找到最终方法不可或缺的一环,所以在完全将“8”学懂后,再用3、4、8、9“大对比”,更加容易凸显方法。
        2、在弄懂方法之余,若课堂还有多余的时间,教师可将怎样“尽可能平均分成三份”的方法稍作提及。
         三、触类旁通,巩固练习
         1、基础练习
        有时候次品也不一定会轻,它还可能会重。
        课件出示“做一做”:有28瓶水,其中27瓶质量相同,另有1瓶是盐水,比其他的水略重一些。至少称几次能保证称出这瓶盐水?
         2、提升练习
        今天我们的研究有一定的局限性,只有一瓶次品,还知道了次品是重还是轻。那如果没有告诉我们次品是轻是重,又要怎么去研究呢?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去研究。
        设计意图:
        1、分层次的练习设计可以尊重个体差异,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无限可能,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
        2、本节课最主要的任务不是最后的结果,而是研究问题的过程与方法。所以课堂的最后留一个思考题“如果不知道次品是轻是重,又要怎么去研究呢?”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发挥他们的思维无限性:不是所有找次品的题都是一样的结果,但是研究问题的方法都是一样的。
         四、思想渗透,总结升华
        师:今天我们学了“找次品”,你有什么收获?其实,像我们今天所学的“找次品”,以及沏茶问题,烙饼问题,田忌赛马,打电话问题,都牵涉到我们数学里一个很重要的思想:这个方法可以,还有没有更好的?这个思想就是:优化。希望大家能用到我们这节课所学的知识,解决类似的问题。
         板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