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志杰 游玻
双中实验校附小 四川成都 610200
作为老师,我们和孩子无时无刻都存在着沟通。如何实现与孩子真正有效沟通的方法呢?美国吉诺特提出了这样的命题:沟通的前提是爱,但爱是需要技巧的。因为,爱是自由,爱是宽容,爱能包容一切。你只能适时、适当地牵着他的手,教他认识人生的牵牵绊绊,然后由他自己去面对这些牵绊。
的确,如果我们老师能够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那我们就能时常感觉到做教育的快乐与幸福。怎样才能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呢?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和学生交朋友,信其师才能亲其道
它发生在我们的语文课堂,其中一个学生给予他的点评。孩子说道:“我们都是一家人,有什么不好意思的!”“一家人”三个字深深的震撼着我,孩子们在两年朝夕相处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把班级当成一个大家庭,把同学当成兄弟姐妹。我想这和平时给孩子们营造的温暖、有爱的班级氛围密不可分。正所谓“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
而我们和个别学生谈心或对全班学生讲话,有时会不自觉地把教师和学生加以区别,特别在一些不良现象时,更倾向于“你怎么怎么样”,比如:“你怎么又讲话,你怎么就不听话呢”等句子,学生听后很不舒服,仿佛教师与学生是对立的,我们何不能像孩子一样成为他们的一家人,多说说“我们”怎么样。于是,面临紧张的期末考试,孩子们每天做练习难免乏味,于是我说“我们一起完成这张试卷,我们一起去操场” 孩子们,很乐意接受,多说“我们”利益一致,建立了一种信任关系。
二、敬人者,人恒敬之 懂得尊重学生
尊重是一种修养,一种品格,一种谦逊,也是我们和孩子沟通的前提。谈到尊重学生想到了陶行知的“四块糖”的故事。
陶行知先生在做校长时,一天,在校园里看到一名男生正想用砖头砸另一个同学。陶行知及时制止同时让这个学生去自己的办公室。
在外了解情况后他回到办公室,发现那名男生正在等他,便掏出第一颗糖递给他:“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很准时,比我先到了。”接着又掏出第二颗糖:“这也是奖励你的,我不让你打人,你立刻就住手,说明你很尊重我。”该男生将信将疑地接过糖。陶行知又掏出第三颗:“据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有正义感。”这时那名男生已经泣不成声了:“校长,我错了。不管怎么说,我用砖头打人是不对的。”陶校长这时掏出第四颗糖:“你已经认错,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
面对犯错的学生,陶校长“反其道而行”没有批评,没有斥责,没有让学生写一份检查,而是把自己摆在和学生平等的位置,我们感受到陶校长的平等、真诚和亲切。四块糖因此显得格外珍贵而没有半点造作。我想这就是所谓的“尊重的教育”,即以一朵云摇动另一朵云,以爱来感动爱,以人格塑造人格。
三、面对争执,不妨幽他一默
低段的孩子,由于心智不够成熟,难免会因为一些小事发生争执,面对此类情况,与其喋喋不休的跟他们讲道理,不如放松心态,幽他一默。
一天中午,临近放学的时候,班上的两个淘气的男孩子怒气冲冲地跑来给我告状,都说对方的不是,其实是一件比芝麻还小的事。我正纳闷着“这不是班上出了名的铁哥们嘛,今天是怎么了?”还没等我缓过来,其中一个孩子特别会表达,振振有词地说着对方的不是,说的过程中还用上了我们刚刚学过“失信不利”。就在这个时候,由于接近午饭时间,另一个同学的肚子咕咕直叫,而且还有点调调。两个孩子忍不住笑了,我也笑了,牵起他俩的手说道:“你看,你刚刚说了这么多,就是在写词,你的好朋友迫不及待用肚子在帮你谱曲呢!”两个孩子开怀大笑,也就牵起了对方的手。
四、发挥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来传递关爱
这学期我们班新转来一名同学,刚来到学校有诸多不适,不习惯学校有一丁点辣椒的菜,不习惯午休,更不适应的是大课间跑步,按她的话来说“太可怕了”,每天跑步时看到他痛苦的表情,我都有些于心不忍。周五放学的时候,还没等我去找他沟通,他就找我诉苦,听她说了一大堆,我不知如何是好,说什么都显得很苍白无力。看着那可怜的小眼神,我伸开手臂抱了抱他,并微笑着对他说道:“希望老师的拥抱能给你力量,以后跑步就不累了。”孩子一下就笑了,飞奔出了我的视线。晚上回家,还告诉他妈妈晚上睡觉不想脱衣服,妈妈还为此打电话来问不脱衣服的原因。家长了解后也感受到了我们老师对孩子的爱。从此以后每次跑操,都能看到他竭尽全力的奔跑。
老师一个微小的动作,送去一个鼓励的眼神,一次握手,一次摸摸头,一次拍拍肩,一次拥抱,竖一个大拇指等等,这种无声的语言往往比有声的语言更便捷、快速、有效,也可谓是“经济实惠”教育方式。
五、一口吃不了大胖子,静待改变
在《教育是慢的艺术》一书中谈到:“我们的教育往往过于急切地盼望着出成效,成正果,能够立竿见影,缺乏期待和从容。”
因此,我们要放开胸怀,学会等待。放开胸怀,不是消极的无所作为,让学生自由发展,而是积极主动的心灵召唤。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从容的心态对待我们的工作,不指望一次活动、一次谈话就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要允许学生犯错,因为一种好品质的形成,一种不良习惯的矫正绝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日积月累的过程。
我们给学生一份期待,给学生一份晴空,而学生说不定也会在不经意间给我们一份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