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波
吉林市第三中学 吉林 吉林 132000
摘要:《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要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深广,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因此语文课堂中的德育教育不可轻视,更要注意德育教育内容的方法。
关键词:初中语文;德育渗透
1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必要性
(1)语文新课标的要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品德的教育和科学的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及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逐渐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可见,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作为现代教育背景下德育的重要手段,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2)语文与德育的关系要求。初中语文教学要求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这使得初中语文与德育的关系密不可分。同时,语文不同于其他学科,本身与德育有着天然的联系。语文教材中所选取的课文,尽管体裁、题材、风格等各不相同,但一定都是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的有机统一。它们鲜明的人物形象、生动的语言,一方面传达给学生汉字之美,传承中华优秀汉字文化,另一方面,也使学生获得与具体的道德形象相联系的情绪体验,使其得到情感上的升华,以及道德上的熏陶。
2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中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来说,虽然德育教育已经在各初中教学中全面实施,但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还存在很多问题,影响了德育教育的效果。第一,学校因素。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初中学校大都更加关注学生的学校成绩和学校的升学率,往往会更加重视对学生知识教育,而忽视德育教育,导致了很多学校在进行德育渗透的过程中并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教学体系,也没有德育教育的教学规划,从而影响教学效率;其次,教师因素。大多数教师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会延续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的灌输,忽视学生思想品德的建设和学生良好性格的塑造,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迫切需要改革;最后,学生因素。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好奇心强,同时也很容易被外面的世界所吸引。尤其是在网络和电子化充斥的今天,很多学生产生了不良的行为习惯和不正确的思想,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同时,也给初中德育教育带来很大的困难。
3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策略
3.1引入名人事迹,加强德育渗透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引入相应的名人事迹,如替父从军的花木兰、少年鲁迅、居里夫人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完成对教材内容的讲述后,可以根据教材内容中出现的人物,进一步引申出这些人物的其他事迹。通过故事的讲述可以将这些人物的形象丰满起来,让人物更加生动,丰富了人物形象,就能让人物身上的个性、品质更加明显的展现出来,进而让学生对相关人物的品德和性格等特点认识更加深刻。讲述完故事后,教师可以适当的引导,进一步总结故事中蕴含的深意。教师可以总结人物的心路历程,分析、讲解每个故事节点对人物的影响,这样学生在倾听的过程中也会进行相应的总结与反思。另外,一些文学作品中的经典人物也具备较强的代表性,其中一些人物具备错误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教师可以利用这些人物作为反面教材,端正学生的思想观念。
例如,《范进中举》中的范进、《我的叔叔于勒》中的菲利普夫妇,这些经典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特点,在文学作品的讲述中可以向学生展现人物身上具备的性格特点和思想品质,也可以让学生了解作品中的时代背景,结合时代背景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历史,也能从人物扭曲的性格特征中产生感悟,进而在讲述中完成了德育教育对学生潜意识的渗透,这也就达到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目的。
3.2加强课堂上的沟通交流,通过师生互动实施德育
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德育也要抓住课堂这一主阵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德育时,教师应当充分发挥课堂作用,加强课堂上的师生互动,在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中渗透德育内容,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首先,在课堂上,教师要根据课文内容或教学目标等组织设计讨论活动,为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创造有利条件。其次,让学生围绕着讨论主题说出自己的想法意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并分析学生的想法意见。最后,还可以加入学生的讨论,把自己对讨论主题的看法说给学生听,从而在沟通交流中给予学生正面引导,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塑造和健全学生的人格品质。例如,在讲《敬业与乐业》一课时,笔者让学生围绕作者创作意图展开讨论。且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应当适时加入,向学生传达“‘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的道理,引导学生更深层次地讨论文章内容,形成良好的职业品德,树立积极的三观。
3.3利用课外实践活动,提升德育渗透效果
知识的学习过程均离不开实践,课文实践活动可通过观看爱国电影、读书交流会等方式进行。如爱国电影的课外实践活动,在人教版的《最后一课》的教学完成后,学生能感悟到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同时语文教师教育学生要热爱汉语、学好汉语,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根据该节课的“爱国”主题,语文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爱国电影的观看,如《狼牙山五壮士》《闪闪的红星》以及《开国大典》等,要求学生在观看过程中认真感受电影中的爱国主义情怀。在观看完成后,语文教师可让学生写观后感,在写作中需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同时,语文教师需引导学生全方位、多角度的思考问题,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领悟电影背后所蕴含的人物精神、人生道理等,使学生能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又如在读书交流会的活动中,语文教师可给予学生推荐积极向上的书籍,以不断丰富学生的思想,使学生能获得更多的正面能量,读书不仅能为学生累积写作素材,还能使学生学习到书中所表达的人文精神,在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率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通过这些实践活动,能使德育教育渗透至初中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从而提升其渗透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4通过与生活密切联系渗透德育教育
学生在学校所学习的一些道德规范和准则,最终还是要在自己的生活中进行实践。他们有自己的体会,才能深刻的认识到。这些道德规范的遵守对自己和整个社会的意义何在。那么,这些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给学生以生活化的指导,让他们能够带着生活化的理念来学习语文,来在语文的学习中感受到道德的力量,能够在多元的价值观的文化环境中,认识到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总结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让他们自觉地遵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以,初中语文教师要在生活化的案例融入和分析等方面做得自然和谐,让学生能够自觉的联系到自己的现实生活,从而对语文,道德和生活有更加深刻的认识,能够自觉地联系自己所学所感,去分析自己的生活环境和各种事物。有效地提高初中学生对于社会的适应水平,让他们更能够从作为一个社会的公民的角度,认识道德之所以产生的理由,原因和价值,从而增强他们自觉遵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动。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的德育教育是我国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初中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德育渗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教学体系、教师行为和教学内容中进行德育教育的全面渗透,为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韩志荣.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方法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8(37):51-52.
[2]石洪岩.浅谈德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的有效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8(02):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