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策略

发表时间:2020/12/3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26期   作者:柯媛
[导读] 在新课改教学理念下,小学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当前数学教学的目标之一

        柯媛
        深圳市新安中学(集团)第一实验学校   广东深圳   518000
        摘要:在新课改教学理念下,小学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当前数学教学的目标之一。运算是小学数学学习的基础,同时也是小学生必备的一项基本技能。但从实际教学情况来看,小学生在运算的学习和应用方面很盲从,缺乏对运算法则以及运算方法的理解和运用,对公式的生搬硬套不在少数,运算能力不容乐观。基于此,本文结合多年教学经验,总结出小学数学运算能力的有效培养策略,以期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运算兴趣;运算习惯;运算思维;运算方法;培养策略
一、激发学生运算兴趣
        成功的教学不是强制性的,而是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传统的数学运算教学中,教师的训练方式常常过于单一、繁琐,通常以讲授的方式来指导学生如何运算,使得课堂氛围枯燥无味,无法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无法激发学生的运算兴趣。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在运算教学中要更注重兴趣的培养,只有激发学生的运算兴趣,才能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从而不断提高运算能力。为了激发学生的运算兴趣,教师应创新教学方法,结合实际运算教学内容,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运算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在三年级《混合运算》一课教学时,给学生创设一个“小熊购物”教学情境:小熊胖胖去超市购物,饼干每包4元、面包每个3元、糖果每袋5元、蛋糕每个6元,问胖胖想买2个蛋糕和4个面包应付收银员多少元?引导学生思考:买2个蛋糕需要多少元?买4个面包需要多少元?然后再适当引入《混合运算法则》的教学知识点,使得课堂氛围比以往更活跃,学生都比较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巧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将数学运算生活化,让学生在一个宽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有效激发学生的运算兴趣。
二、培养学生良好运算习惯
        良好运算习惯是提高学生计算正确率的关键,同时对运算能力的培养也有着直接影响。在多年教学实践中发现,部分学生对算理、运算法则掌握地比较透彻,但是在实际运算中常常因抄错数字、看错题目、没有验算习惯等而出现运算错误。通过仔细分析,发现这部分学生普遍没有养成良好的运算习惯。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运算能力时,不仅要注重规范学生书写习惯,同时还应培养学生审题、分析习惯以及自觉检查验算习惯,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运算习惯。
         (一)规范学生书写习惯。认真书写不仅能提高作业的准确率,同时还能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书写工整、格式规范是学生的基本功,需要在平时学习中慢慢养成,因此在运算教学活动中,严格规范学生格式、阿拉伯数字以及符号的书写,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并对书写认真、作业干净的学生予以表扬,提高学生积极性。
         (二)培养学生审题、分析习惯。良好的审题和分析习惯是帮助学生正确运用数学法则、公式的基本前提。学生在运算过程中,经常看错计算数据和运算符号,尤其是在混合运算中,同时也没有仔细观察和认真分析题目信息,一味地盲目计算,影响计算正确率。学生在运算中要对算式进行整体观察,加强学生审题方面的训练,按照“两看,两想,再计算”的思路,“两看”即看一看算式由几个部分组成和是否存在某些特殊条件,“两想”即想一想如何计算和是否存在简便计算方法,“再计算”即在“两看”和“两想”之后再进行计算,如此有助于培养学生审题和分析的良好习惯,提高计算准确性。
         (三)培养学生自觉检查验算习惯。养成良好的检查验算习惯是培养学生运算能力的重要环节,即使具备了较强的口算和笔算能力,也需要通过检查验算来确保运算正确。部分学生或过于自信、懒惰,没有检查验算习惯,导致运算结果常常出现错误,因此在运算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自觉检查验算习惯。

目前常用的验算方法是逆运算,采用逆向思维,可以有效地凸现计算过程中的疏漏,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
三、培养和拓展学生运算思维
        在传统的运算教学课堂上,教师一般都是直接照搬课本上的运算公式进行授课,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只追求运算效率,逐渐偏离学习初心。因此,要想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应不断培养和拓展学生的运算思维。
         (一)理清算理和法则。运算的依据是算理和运算法则,学生要想提高计算的准确率,必须算理清晰、法则牢记。但在实际运算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学生运算思维的培养,认为计算只需掌握计算方法,加上练习题训练就可以,导致部分学生在千变万化的运算中无法适应。由此可见,在运算教学中帮助学生理清算理和运算法则,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算思维的概括性。
         (二)选择最佳算法。计算方法是运算教学中一个重要环节。在运算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选择最佳的计算方法,并运用合理的计算过程,来提高计算的准确性。
        例如,在计算125×48时,可以有几下几种计算方法:
        (1)125×48=(125×4)×12;
        (2)125×48=125×50-125×2;
        (3)125×48=(25×4)×(5×4)×3;
        (4)125×48=(25×4)×(5×12)
        通过几种不同计算方法进行比较,发现方法(4)最为简便,选择最佳算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三)寻找算式联系。数学具有一定的逻辑性,部分新知识是旧知识的引申和发展。在运算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寻找算式联系,运用知识迁移规律,将新知识按现成的方案和程序进行解决,培养学生常规性运算思维,进而提高学生运算能力。例如在小数简便运算教学中,在学生掌握225×4=900,25×8=200等计算知识后,引出2.25×0.4,22.5×4,0.25×8,2.5×8,再引申2.25×80,0.25×16等算式,学生根据知识的迁移快速算出正确结果。
四、鼓励学生运算方法的多样化
     在传统的运算教学中,教师讲解的运算方法较为单一,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新课改背景下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给学生提供一个参与的机会,而鼓励学生运算方法的多样化,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交流运算方法的机会。由于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能力水平存在差异性,导致学生的计算能力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引导和鼓励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积极思考适合自己的运算方法。对于不同的运算方法,教师应给予肯定和表扬,这样不仅能有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还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挖掘学生潜力,不断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而提高课堂效率。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教育下,运算能力不仅影响着小学数学学习效率,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受到教师的普遍重视。因此,教师在运算教学中,不仅要通过情景教学,激发学生运算兴趣;还要培养学生良好运算习惯和运算思维,鼓励学生运算方法的多样化,如此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强善.浅谈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J].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报,2007(02):92-93+95.
[2]张璇艺.新课标下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运算能力[J].华夏教师,2018(13):22-23.
[3]黄胜英.结合实际生活,体验数学思想,提高运算能力[J].教师教育论坛, 2019(12):52-54.
[4]王永春.小学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应与时俱进[J].小学数学教育,2012(10):7-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