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语文的创新教学方法

发表时间:2020/12/3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26期   作者: 侯瑞瑞
[导读] 在小学,语文科目至关重要,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侯瑞瑞
        (淮北市第三实验小学,安徽淮北 235000)

        摘要:在小学,语文科目至关重要,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语言组织能力以及表达能力有所帮助。然而,就目前而言,受到多年应试教育的影响以及小学生年龄的限制,其教学效率不容乐观。为进一步改善这一缺陷与不足,则需要加强探索,创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教法,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语文课堂;多媒体;实例教学;激发兴趣
        在小学,语文科目至关重要,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语言组织能力以及表达能力有所帮助。然而,就目前而言,受到多年应试教育的影响以及小学生年龄的限制,其教学效率不容乐观。为进一步改善这一缺陷与不足,则需要加强探索,创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教法,提高教学质量。
        一、创设悬念引发课堂气氛
        课堂气氛的活跃对于学生们掌握理解和吸收知识也是大有裨益的。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教师不愿活跃课堂气氛,也不知怎样活跃课堂气氛,惟恐一发而不可收,形成了灌输式的教育,学生在听话地听教师讲课,整节课下来,教师讲得多,学生说得少。课堂上教师在唱独角戏,下面的学生静如一潭死水,被动地接受知识,缺少师生互动,课堂气氛沉闷,导致了教与学被割裂开,处于对立面,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教师必须改变这种传统的教育观念,建立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带有挑战意味的,悬念式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课堂气氛活泼起来。学生在悬念下产生认知矛盾,对疑问有了探究的欲望,自觉地去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让学生大胆发言,组织讨论学习,课堂气氛活跃,激发了学生的思维,碰撞出灵感的火花。
        二、用多媒体创设情景
        多媒体在辅助教学的活动中,通过图像、声音、动画、游戏等形式,给学生直观形象、生动新鲜的视听感受,对具有强烈好奇心的学生来说,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恰当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情景,必将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创设情景的办法,并不仅限于用多媒体,还有许多成功方法。总之,通过创设情景,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开启学生兴趣阀门,诱发学习兴趣,促进良好课堂气氛的营造。
        以课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为例设计多媒体创新教学如下:
        首先,进行课堂热身,课前,聊聊“斧头+森林=?”,教师播放一些由木头制作的工具,家具等,引发小学生们的思考。抓课题质疑、推测,一个怎样的小村庄?发生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其次,开始课堂的“串联教学”。让学生们自读,练习完形填空:一个(什么)的小村庄(什么)的故事。用自己的话介绍这个美丽的小村庄;带领学生们回到文本,只读一遍第一段,并尝试背诵课文;研究表达方式,追问:小村庄里,有那么多景物,作者为何只写森林、河水、天空、空气?借助画面,创设语境,迁移表达;关注故事是如何不动声色地将小村庄的变化交代清楚的,指向故事写作的言语表达特色,推出故事的高潮,让学生们惊心动魄,引导学生们思考作者是如何将深沉的情感藏在文字背后?还是归于带领学生们研究文章的表达方式。结合PPT一张一张画面,渐次出现,渐次消失。课前热身中出现的所有家具、工具,都一一消失,画面定格斧头,5秒钟后,斧头也消失了……继而深度追问故事留给我们的思考。最后,播放纪录片《家园》3分钟片段,展示地球村的千疮百孔,苍凉的音乐中结课。课堂时间在确保充裕的情况下,还可以组织学生们分组,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在小组探究过程中,兴趣浓厚、气氛活跃。

这种教学设计,给了学生选择内容的空间,给学生合作的空间,给了学生发言的空间,因而激发了学生兴趣,不但营造了良好课堂气氛,而且突破了教学难点,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收到了极好的学习效果。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作品的意义是读者通过阅读活动发掘出来的,作品未经阅读前,只是向读者提供了一个多层次的结构框架,其间匿藏着许多值得思考的“空白”,有待于读者发现、填补、去阐析。而这些“空白”的填补正式读者阅读活动中不可缺的、被激活了的思维元素,从而架起一座沟通作者与读者情感的桥梁,使读者对作品的意义达到了个性鲜明的理解,逐步深入,进而尝到成功的快感,内化为自觉地行为。此时被激活的思维填补了一个个“空白”。例如:《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为什么老屋总也倒不了?后面还会发生什么故事?《背影》父亲送走儿子后的心情怎样?他接下来要做的第一件事你能想到吗?《蜡烛》一文中的老妇人始终没说一句话,丰富的内心活动都是通过她的动作表达出来的,请设想她拿出第二只蜡烛,插在那老地方时的心理活动。通过热烈的讨论上述问题,同学们更加深了对课文背景的了解;对课文主旨的认识;对人物性格的准确把握等等。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拓宽了学生想象思维的空间。
        四、提高教师本身的教学艺术
        教学艺术是教师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方法、技巧和创造能力的综合表现,它主要表现在教师对教学过程的把握和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在影响语文课堂气氛的诸多因素中,教师的教学艺术是一个重要因素,教师首先应从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放手,应积极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欲。“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语文教师要将学生带入美妙的文学殿堂,用语文的真正学识去感染学生,语文教师不仅要熟悉教材,对典范的名篇佳作记忆成诵,而且应形成自己钻研教材的真功夫,能常教常新,能给学生以艺术熏陶与美的享受,真正成为学生求知与做人的良师益友。语文教师出色的艺术审美能力与艺术创新能力,有助于激活课堂气氛,使课堂充满朝气与生机,因为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与点拨下,能够从教材的字里行间发现各种静态美、动态美、形态美、色泽美、韵律美,能够用自己的心灵感受到教材横生的情趣。
        五、课堂效果检验形式的创新
        我们传统的作业形式单一,追求一种统一化。比如:以前我们学生的作业多为抄写生字,组词,读书等。这样的作业有它一定的强化作用,但它并不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提高,也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根据新课标的精神,我们可以对作业的形式进行创新,比如:可以进行分层次的作业,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制订不同层次的作业。也可以根据所学的课文,让学生为自己设计作业,如在教《陶罐和铁罐》这一课时,执教老师让学生自己来为自己设计作业,有的学生是创编童话故事;有的是续写这个童话;有的是写一写我想对它们说的话;有的是写我更喜欢谁,为什么,等。还让同桌互相布置作业。这样多形式的作业设计,学生有兴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利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
        总之,在语文教学活动,教师要给学生创设一个好学上进、互助互爱的集体气氛,树立民主平等的观念,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赞赏学生,让学生充分参与学习活动。在课堂上不断地创新教学方式,同时更要摈弃以往把语文课堂变成教师居高临下向学生施舍知识的场所,摈弃家长制、霸道者的教风,要代之以民主平等的态度去真诚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学生才能喜欢语文,学好语文。创设课堂气氛的方式、途径多种多样,教师要结合语文学科特点、教学对象、教学环境等因素,灵活地采取适合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继而能够取得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钱霞.注意各个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中国校外教育,2009(05).
[2]韩荣.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模式[J].教育革新, 2010(01).
[3]颜移秧.职专思想政治课新课导入浅析[J].新课程(教育学术), 2011(0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