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发表时间:2020/12/3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9月26期   作者:姜亚峰
[导读] 小学阶段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启蒙阶段

        姜亚峰
        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陈涛镇中心小学 224562
        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启蒙阶段,处于这个时期的孩子的人生价值观正在逐步形成,对他们实施有效的情感教育至关重要。小学阶段也是当今素质教育的基础性阶段,小学语文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学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既有利于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同时也是遵循新课改的基本理念。本文主要分析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情感教育;实施策略
引言
        在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有些教师一味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而忽略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导致学生缺乏情感体验,长此以往易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抵触心理,不利于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及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提升。这就要求教师要积极创新教学形式,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在理解掌握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体验语言文字情感浸润的魅力,促进人格健全发展。
一、情感教育的基本教学理念
        所谓的情感教育指的就是课堂教学环节中,充分地尊重任课教师和学生双方的情感特征及双方情绪的变化,针对情绪的发展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有效的教育方法。情感教育需要任教人员去为学生创设生动而又富有激情的教学环境,恰当而又准确地了解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思想及情感。任教人员将学生课堂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情绪转变成学生课程学习的有效动力,以此来提升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兴趣,促使学生能从自身的主观意识上将学习真正当作人生中的重要一部分。可以说,实施情感教育倾向的就是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在好奇心及探究欲的驱使下,学生特别容易融入教学情境中,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情感教育既可以看作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又可以当作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与小学生的心理情绪特点相匹配,具有较高的教学价值。
二、情感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师生交流不充分
        许多小学教师虽然有着较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教学思维仍然保留着老旧的观念,他们将课本中的知识摆在第一位,认为师生间的关系应该心存敬重,保持一定的距离感。当然,这样可以使得教师在学生面前树立威信,让学生怀有敬畏感。但是在这种氛围中,情感教育工作很难有效地推进,因为教师无法及时知道学生内心的想法,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诸多问题便无法得到有效解决。
(二)缺乏对学生综合素养的认识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更加看重学生考试分数的高低,认为只有那些成绩差的学生存在心理问题,下意识地觉得成绩优秀的学生都是积极向上的。这样一来,在进行情感教育工作时,小学语文教师便很容易区别对待学生,只对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进行教育。在这样的偏见理念下,会使成绩较差的学生产生自卑心理,认为自己不如其他同学优秀,心理压力增加,甚至有些成绩不好的学生干脆自暴自弃,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三、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正处在发展阶段的小学生需要我们任课教师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培养,促使其各个方面的能力得到有效提升,越来越健全。例如情感的培养,我们所说的情感划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外在情感,另一种是内在的情感。在这两种情感中,我们最容易发现和表达的就是外在的情感,它包括我们经常说到的喜、怒、哀、乐。这种情感是外在的,极易表现出来,是我们人类天生就有的。内在的情感却恰恰相反,是学生后天经由自己的努力学习,并经过指导教师辛勤培养所具备的情感。

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密切结合语文教材的内容,利用有效的教学方法,针对小学生内心的情感进行有效的培养,带有丰富感情去朗读每一篇课文,让学生受到感染和熏陶。因为我们知道,对于课文中所蕴含的情感,必须通过朗读才能体会出来,而且需要经过反复的朗读才可以体会到,才能够理解课文中的深刻含义,准确把握课文里所蕴含的情感。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有效地培养小学生丰富的情感,引导学生将内心的情感展现在我们面前,以此来圆满完成由语文教材来挖掘情感因素的任务。
(二)走进学生内心,倾听学生内心的声音
        教好学生是我们每个教师最大的愿望,那该如何去做呢?首先应该全面细致地了解学生。因为教师只有对学生有着细致全面的了解,才能够掌握学生的第一手材料,知道学生内心喜欢什么类型的课。教师只有上小学生喜欢的课,小学生才会从内心去接受和喜欢这位教师,从而喜欢上他所教的课。这样师生间的情感必然会越来越亲密。小学语文教材中描写人际关系的课文有很多,通过这些课文内容的学习,可以教会学生如何去与人友好相处。另外,课文里还有和朋友进行约定,彼此间不能违约的文章,这些文章也是指导学生怎样与人交往,搞好人际关系的。但是课文中这类文章的数量毕竟有限,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将学生置身于生活之中,在生活中和小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真正地去亲身感受,细细品味。因此,教师可以抓住课下休息和课外时间进行家访,去近距离了解学生的生活状况,对那些生活不富裕、父母又不在身边的学生,教师要对其给予格外照顾,让他们感受到来自师者的关爱。教师要在学习上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他们,帮助他们树立充足的自信。尤其应该关注班级中那些与群体产生距离的学生,缺少朋友伙伴的学生,教师应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呵护,帮助他们早日融入集体中,帮他们成功找回自信。教师要多和学生说说自己的心里话,让学生发自内心地接纳教师,从而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这样既可以了解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又能够帮助学生走出内心的困境,真正地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朋友关系,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三)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理解文章中的情感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重视课文朗读,积极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加深学生对文章情感的理解。由于学生的思想意识不健全,并且没有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因此,教师必须积极引导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文的朗读中,并深刻理解文章的情感。同时,教师应积极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让学生喜欢上朗读。为了提升朗读的效果,教师可以组织朗读比赛,引导学生挖掘文章中的内在情感。学生为了准确朗读课文,必然需要了解文章中各个角色的情感,从而了解文章的整体情感,进而对课文形成深刻的认知。总之,将情感教学与朗读教学相结合,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情感,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实施情感教育
        小学阶段学生的生活阅历和情感经验都相对匮乏,仅凭教师的讲解与分析,很难理解与认知文本中的深层含义。对此,教师可以巧妙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以动画、图片等形式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情感意识,同时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加深对文本内容情感意义的领悟,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情感感知能力,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素质教育的推动下,小学语文教师应始终坚持以生为本,以渗透情感教育为教学目标。在培养核心素养背景下建立小学语文情感课堂是一个艰巨的教学任务,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配合、共同努力。因此,教师应不断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管理的有效性,让学生积极投入、大胆讨论,做好学生情感教育工作,克服当前课堂教学活动机械化的问题,积极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形成。
参考文献:
[1]王旭.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2).
[2]刘二锋.小学语文情感教学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9(3).
[3]白玉婧.浅析情感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的运用[J].小学教学研究,2018(9).
[4]魏孔旺.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及具体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6(30).
[5]牟国栋.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华夏教师,2018(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