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渗透

发表时间:2020/12/3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9月26期   作者:黄文志
[导读] 随着大语文时代来临,传统文化已经成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黄文志     
        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八中    425600
        摘要:随着大语文时代来临,传统文化已经成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阶段正是学生思想认知的关键时期,语文教师应在古诗词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使其成长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中坚力量,继而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为弘扬传承传统文化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传统文化;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
前言:
        在璀璨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既是我国历代人民的智慧结晶,又是我国早日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梦的根本。初中语文教师应借助古诗词教学载体,以润物细无声的形式向学生渗透传统文化,使其在古诗词的意境中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了解“仁义礼智信”的含义,在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同时,让学生在物欲横流的世界树立正确人生价值观。笔者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就此浅谈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渗透,希望能为传统文化弘扬传承贡献微薄之力。
一、以教材为立足点,探究传统文化
        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教材为立足点,循序渐进地向学生渗透传统文化。在授课前,教师应对语文教材予以深入挖掘,并在海量网络资源中寻找与古诗词内容有关的传统文化。经归纳梳理,将其与教材内容优化结合,以便在授课时将传统文化润物细无声传递给学生,促使学生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由于初中学生学业越来越重,娱乐休闲时间越来越少,致使处在青春期的学生无法该种枯燥乏味的生活,从而对课业学习产生厌烦心理。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依照学生此阶段身心发展特点,借助新鲜事物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使其在教师的引导下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以《苏州园林》为例,教师带领学生学习该篇文章时,应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让学生直观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再例如在学习《论语十二章》一课时,“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在讲解经典句式时,教师应以学生兴趣爱好为着手点,在抖音、B站等网络平台寻找与该句话相关的短视频,该种教学方法不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该句的含义,以便学生在今后为人处世中可以常常自省不足之处,使其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修善其身,提高自身语文综合素养,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值得注意的是,教师需在授课时,打破传统教学理念,将古诗词讲解与传统文化融为一体,以便学生在获取语文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防止学生在这个物欲至上的时代成为精致利己者[1]。
二、以生活为着手点,延伸传统文化
        在中华传统民族文化中,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既是我国文化艺术的瑰宝,也是我国古代人民在生活中凝结的智慧结晶。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初中语文教师应以学生熟知的生活为教学着手点,围绕语文古诗词教学目标,对我国传统文化予以拓展延伸,以此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提升学生民族自信心。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西方文化以洪水之势不断入侵我国,使得许多尚未形成是非观的初中生对西方文化予以盲目崇拜,“圣诞节、二次元、非主流、洛塔丽”等西方文化深受中学生追捧喜爱,致使我国传统文化逐渐被学生所遗弃,甚至有的学生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之乎者也”已经过时,不符合当前时代潮流。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充分意识到优秀传统文化在古诗词教学中渗透的重要性,促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传统文化的魅力。例如在学习《岳阳楼记》一课时,教师应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感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旷达意境。再次以《论语十二章》为例,“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教师应以此为教学延伸点,借助新冠疫情期间的医疗物资捐赠为切入点,让学生切实感受传统文化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如日本在向我国捐赠医疗物资时,曾在捐赠箱上写道“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其意思是虽然我国不属于同一个国家,但是我们生活在同一片天空,该首诗句出自“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还有的物资箱用中文写着“岂曰无衣,与子同裳”,其意思是表达团结协作,共同抗击疫情的美好愿望,该诗句出自《诗经·秦风·无衣》整首诗的意思是你没有作战战袍吗?我与你共穿一件吧。同样我国浙江在回赠日本的物资上写着“天台立本情无隔,一树花开两地芳”,马云公益基金会在回赠物资上写着“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该种将中华传统文化与古诗词教学内容优化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加深入理解“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的含义,同时也让学生感受中华传统文化对亚洲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的影响,继而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2]。
三、以学生为主体点,弘扬传统文化
        随着我国新课改不断深入推进,教师在授课时应将课堂归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促使学生在璀璨的历史长河中,感受我国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历史魅力,并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感染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往在传统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教师大多以“填鸭”教学方法进行足字足句的讲解,未能让学生整体感受诗句的含义,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为此,教师应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使其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了解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领略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例如在学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当今物质社会享乐主义进行辩论。再例如在学习《桃花源记》时,教师需在授课前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然后让学生以话剧形式对课文内容进行角色扮演,要求学生在表演时对自己的服饰、道具等物品进行讲解。这样学生便可以利用空余时间在网上查询,有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衣着服饰以及相关举止礼仪,使其在理解该篇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了解相关历史时期的文化知识,继而加深学生文化底蕴,让学生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精髓。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定期开展古诗词朗诵大赛、成语故事大赛等活动形式,让学生在参赛过程中对古诗词予以深入了解,培养学生民族自信心,将中华优秀中华传统文化得以弘扬传承[3]。
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弘扬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为己任,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使其在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下,深沉地热爱着自己的“祖国母亲”,并将这份爱予以世代传承。
参考文献
[1]汪涣东.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探究[J].教育革新,2020(08):19.
[2]司多明.浅谈中华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7):192.
[3]闫永萍.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价值与渗透[J].才智,2020(18):13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