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核心素养下小学音乐教学中的美育渗透策略

发表时间:2020/12/3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9月26期   作者:柴云辉
[导读] 小学音乐教师在开展教学实践时,要通过各种活动的组织和教学计划的安排

        柴云辉  
        山西省运城市稷山县城区中心校西北街小学  043200
        摘要:小学音乐教师在开展教学实践时,要通过各种活动的组织和教学计划的安排,提高课堂的互动性和内容丰富性,以更能够吸引学生的方式,潜移默化的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小学音乐教师需要正确认识审美教育的重要性,并且掌握科学合理的实施策略,更好的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保障学生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音乐;审美教育;教学策略
引言
        面对基础教育改革热潮,2011版全国音乐课程标准要求地方师范院校的教师将音乐核心素养作为我们教育的指南,培养学生具备满足社会快速发展所需的能力与品德,并且要求学生拥有终身发展的综合能力。作为一个从教20多年来的小学音乐教师,如何去教好一堂音乐课,提升自己的音乐素养与教学能力,将核心素养深入和内化到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中,是当前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
一、音乐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已经成为目前教育界关注的热点。那么对于音乐学科来说,音乐核心素养包括三个层面,即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所以,我们在音乐的课堂教学中应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关注音乐相关文化的理解,注重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善于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和学习经验开展相关音乐教学活动。通过课堂中各种音乐实践活动,最终使学生的各项素养得以提升,成为人格健全的人。那么,如何让学生得到全面、自主的发展,这对当今音乐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
二、核心素养下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实施方法
        (一)创建审美情境,感悟音乐内涵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首先需要学生在轻松美妙的音乐氛围中感受艺术魅力,深人理解音乐内涵。因此,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美妙的音乐审美情境,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选择恰当的音乐教材,引导学生感受音乐所想要传达的情感,做到感同身受。而且音乐这门课程与其他课程不同,不必按部就班的开展课程,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享受的过程中学会乐理知识。例如,在教学民谣时,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些经典作品的视频并对作品背景进行介绍,如《茉莉花》、《山丹丹花开红艳艳》,指导学生做一些民族舞蹈动作,使得学生边听音乐边舞蹈,从而创建出良好的音乐氛围,接着引出教学内容《娃哈哈》。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的感受到音乐带给自身的快乐,逐渐培养对音乐的兴趣。
        (二)从教材内容发现审美元素
        小学音乐教师要在课堂上开展审美教育,但是这一过程并非千篇一律的机械重复,而是要求教师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要有着针对性的教学。这一能力就对小学音乐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审美教育的引路人,教师在推进审美教育的过程中,应当掌握对教材内容多方位把握的能力。小学音乐的教材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知识体系,这其中的每一章节的内容都有着内在差异,所以教师在开展审美教育的同时,要针对其中不同的类型和主题,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阶段就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度的探究,根据内容指定自己的教学计划。例如,教师在进行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一课《采一束鲜花》这一曲目的教学时,在教学准备阶段,就应当收集这首歌曲的创作背景,领悟创作者藏在歌里面的故事。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将接触到的每一首歌都当作一个叙述者去看待,听歌也就是聆听叙述者叙述一个故事的过程,通过这种方式,教师能够更好的把握这首歌的创作情感,也能够更方便的对学生进行讲学。在正式开始课堂教学时,教师要对这首歌的创作背景进行简单叙述,帮助学生对这首歌有一个基础的把握。

其次,教师要由浅入深的开展教学,从歌曲的创作背景,到歌曲的主旨和情感,再到歌曲的意境。学习一首歌更像是读一本书,要有章程,有节奏的进行。在学生都对歌曲的内在感情有所了解之后,教师可以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审美之上,从歌曲的情感入手,启发学生发现歌曲中的有关美的元素。这一过程可能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要提供必要的引导和鼓励,也可以调动课堂的氛围,支持学生去互相讨论,最后由教师进行当堂总结,与学生一起学习,共同成长。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构建一个进行审美教育的良好过程,也可以从教材内容中的审美要素入手,让学生近距离感受歌曲中的美。
        (三)在游戏过程开展审美教育
        在小学音乐的课程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其中的关键就在于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音乐课程的教材中有着丰富的内容,但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切忌千篇一律的机械式教学,也应避免枯燥无味的填鸭式教学,这在开展审美教育的过程中尤为重要。音乐是艺术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首音乐中,最重要的就是蕴含其中的感情,教师应当通过一些特色化的教学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歌曲中的感情,与歌曲创作者近距离的进行心灵交流,让学生对于音乐和艺术之美有大致的了解。例如,教师在进行小学一年级上册第七课的《铁匠波尔卡》这一曲目的教学时,应当考虑到这首曲子独特的节奏。教师在正式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将这一首慷慨激昂的音乐放给学生欣赏,让学生感受到这首歌曲欢快的鼓点和夸张的节奏力度,从而感受蕴藏在其中的丰收喜悦。在学生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些游戏性的话题,让学生们可以在欣赏的过程中开动头脑进行思考和讨论,使得学生在交流中对这首歌的情感有一个更深层次的把握。当然,如果对于对这首歌的乐器设备触手可得的教师来说,也可以在上课的时候将用来演奏曲目的锣鼓搬到课堂上,让学生能够有更加直观的既视感,同时开拓学生的视野。同时,教师可以用一些游戏性的方式,例如让学生亲自来尝试打击音乐的节奏,让学生更近距离的感受音乐中跳动的节拍,同时丰富学生的课堂体验,让学生对于音乐课程有更加浓厚的兴趣,以此帮助教师更好的开展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
        (四)完善评价机制,提升小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在进行小学的音乐课堂教学时,教师还需要完善课堂评价机制,健全了课堂的评价机制学生们就能够更加积极的参加到课堂的活动当中,因为奖励机制学生们还能提高自信心。在评价机制的鼓励下,学生们会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但是只参加课堂上的活动是不够的,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们参加课堂外的活动,这样才能够进一步锻炼学生们的音乐创造力。例如教师安排课下作业,让学生们自己在做一个音乐网页,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复习音乐知识,还可以让学生们记录下自己学习音乐的过程,这种课后活动还能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互动的平台。
结束语
        综上所述,审美教育对学生价值观念形成、道德品质、行为规范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师需要深人研究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对此,创建审美情境,感悟音乐内涵,强化音乐欣赏,丰富音乐展现形式,开展实践活动等策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树立学生审美观念,提高审美素养。
参考文献
[1]王越.小学音乐审美教育若干问题浅析[J].才智,2019(29):136.
[2]刘艳.关于如何培养小学音乐教育渗透审美能力的几点思考[J].黄河之声,2018(24):107.
[3]汪语嫣.小学音乐教育中审美意识的培养分析[J].北方音乐,2018,38(23):158-159.
[4]王琛.德育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作用[C]..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论文集卷三--教改新视野.: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8:23-25.
[5]吴蕾.让孩子爱上音乐——多媒体设备在小学音乐审美教育中的应用[J].大众文艺,2018(22):23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