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尤克里里社团教学的探索

发表时间:2020/12/3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9月26期   作者: 陈茜
[导读] 自从2011年新课标的实施开始,小乐器进课堂在校园中开展得有声有色

        陈茜
        乐清市白石小学325604

        一、问题提出
(一)研究背景
        自从2011年新课标的实施开始,小乐器进课堂在校园中开展得有声有色,比较常见的有口风琴、竖笛、陶笛等,这些乐器各有其优点,但学生的演唱无法同时得到锻炼,而笔者选择的尤克里里小乐器,携带方便,简单易学,时尚有趣,可以做到边弹边唱,解放了学生的“口”,更加丰富了学生学习音乐的方式,激发了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
        尤克里里是一种四弦夏威夷的拨弦乐器,起源于葡萄牙盛行于夏威夷,归属在吉他乐器大家庭一类。英文ukulele,港台常称为“乌克丽丽/里里”,大陆音译叫尤克里里。它是一种非常欢快的乐器,好学易上手,老少皆宜。2011年开始在大陆广为流行,目前已慢慢走进校园,成为孩子们心爱的小乐器。
(二)突出问题
        在农村小学开展尤克里里拓展课的过程中,笔者研究发现其存在诸多问题。在国内音乐教学理论仍未形成统一的、公认的课程体系与规划教材,在教材选择上有一定的困惑。还有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也容易过于死板与枯燥,教师一直保持输出状态,长期以来,形成了一种被动与主动的关系,学生缺乏了一定的发挥空间,会懒于练习与思考,导致技术上的困难,从而缺乏成功的体验,最后学生对尤克里里的学习望而却步。所以转变教育观念,改善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是当务之急。
(三)研究意义
    尤克里里的练习和演奏都是一种“生动的动态系统”,要求双手和全身肢体的协调配合,可以促进左右脑共同发育,增进互相协调的能力。著名音乐教育心理学家詹姆士莫塞尔讲过:“器乐教学是通往更好体验音乐的桥梁”,孩子在优秀的尤克里里作品熏陶下可以培养孩子的和声听觉、音乐鉴赏能力,提高孩子的音乐素养和文化素养。学习尤克里里需要有规律地、科学地、恒久地训练,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坚强的意志、顽强进取的品质,以及踏实、严谨、科学的作风。
    音乐教育是小学素质教育的一部分,而社团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新课改的重要内容,有助于学生的成长与学习。因此在小学阶段开展尤克里里社团课是实现素质教育、人文教育、审美教育的良好手段。
         二、实践操作
        从“教法”入手,搭建演唱桥梁。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笔者努力寻找适合学生的教法,更高效地帮助学生提高琴技,避免枯燥无味的教法,帮助学生乐在其中,感受音乐的魅力。
(一)递进式教学方法
        教学步骤:
        
        下面笔者将通过《玛丽有只小羔羊》的教学课例来详细阐述递进式教学法如何实施。教学前准备:学生围成一个圈,开始单双数报数,在歌曲拍手的地方时单数同学转过身与身后的双数同学拍手。
        1.在律动中熟悉旋律和节奏。
        (1)播放《玛丽有只小羔羊》的音频,在教师带领下学生脚踩恒拍,在律动中熟悉旋律和节奏。
        (2)在2、4、6、8小节两两一对拍X X X - 的节奏。
        (3)重复三次后,避免学生产生枯燥的心理,开始进行循序渐进的动作律动,由学生自主寻找交换拍手的舞伴。
        (4)围成圈盘腿坐下,拿起尤克里里,将尤克里里反过来,面板贴近胸口,继续跟随音乐律动,在2、4、6、8小节时用X X X - 的节奏拍琴背面。
        2.开始循序渐进地加入扫弦。
        (1)规范拿琴姿势,在2、4、6、8小节用X X X -的节奏扫空弦。
        (2)在2、4、6、8小节用X X X -的节奏扫C和弦。
        (3)在上个环节的基础上,再在1、3、5、7小节加上拍地、拍腿、拍琴等律动。
        (4)在以上两个环节上叠加,学生在演奏好自己部分的同时观察教师在1、3、5、7小节分别演奏了哪几个和弦,学生进行讨论并回答,引出G7和弦。
        (5)学生在3、7小节扫G7和弦,教师在其余小节扫C和弦,熟练后再相互交换。
        (6)学生扫弦完整演奏。
        3.演唱并演奏第一声部曲谱。


        (1)师生加入柯尔文手势演唱《玛丽有只小羔羊》第一声部曲谱。
        (2)学习指弹第一声部单音。
        (3)一部分学生指弹单音,另一部分学生扫弦。
        (4)交换角色。
        4.演唱并演奏第二声部曲谱。
        (1)学唱《玛丽有只小羔羊》第二声部曲谱。
        (2)学习指弹第二声部单音。
        (3)第一声部和第二声部合作练习。
        5.第一声部+第二声部+扫弦+打击乐伴奏。
        (1)将学生分成三部分,一部分指弹第一声部单音,一部分指弹第二声部单音,还有一部分扫弦。
        (2)尝试用小乐器编创伴奏。可以加入低音木琴,中音木琴的伴奏,或者三角铁,双响筒,响板等小乐器,或者有节奏感的非洲鼓均可。
        (3)完整呈现。第一声部+第二声部+扫弦+打击乐伴奏。
        设计理念:在聆听音乐中编排尤克里里小律动,帮助学生多次感受X X X - 的节奏特点,解放小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更好地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情,疏解枯燥的单纯教学。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器乐教学应与唱歌、欣赏、创造等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所以笔者没有局限于单一的尤克里里训练,而是通过听、唱、奏、跳等多种体验和合作的方式,培养了学生多感官联动和创作的能力,大大丰富了合奏的效果,展现了器乐课堂中的美妙风景,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表现能力。
(二)分层式教学方法
        布鲁纳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得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每位学生不同的学情以小组的形式合理安排最优教学方式及课程,引导每位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根据学生的年龄和接受能力等,学习一段时间后必定会出现演奏的水平有高有低,这时教师针对不同的学生要因材施教,分层式进行教学。
        可将学生分成三小组,针对弹奏单音还很薄弱的学生,教师不能急于进行扫弦教学,应当继续停留在单音的学习中。另一部分学生弹奏扫弦,和弹奏单音的学生弹奏相同的曲子,一边是继续弹奏单音,一边是学习扫弦。学习相同的曲子但是用不同的方式去演奏,合奏便是他们的交集,这样不仅学生合奏意识在不断增强也能让他们为自己的学习成果自信满满从而主动参与到课堂当中来。还有一部分是弹奏单音和扫弦都完成不错的学生,教师可以将简单的和声知识、编创伴奏、转调移调、调式调性等加入到社团课中,切记枯燥乏味的填鸭式理论教学,教师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分层式教学,寓教于乐,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帮助他们更高效地学习,学会深入探究一件乐器的多种玩法,让学生真正在玩音乐的乐趣中学会思考。学习尤克里里其实不止是学习乐器,学习的更是音乐和对音乐的兴趣。
(三)同伴互助激励法
    1.请班级中演奏比较出色的学生担任“小老师”的角色,协助教师进行尤克里里教学,这样不仅调动了“小老师”的积极性,同样促进了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具有一定的机动性,能及时纠正错误,帮助学习中出现问题的学生。
    2.课堂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每人都有尤克里里,每个小组都有一些小乐器,暂时跟不上步伐的学生可以不用气馁,可以在乐器合奏表演时寻找自己喜欢的乐器和小组一起讨论伴奏的编创,课后再勤加练习。
  3.可以开展课后十分钟表演或者期末成果汇报展示或者六一儿童节演出等活动,编排一些有意思的小节目,想法设法给孩子们提供展示的机会,让他们走向舞台,通过一些成功的体验可以让学生更加喜爱尤克里里,使乐器教学真正成为培养学生全面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见下图)

        同时也可以获得学校和家长的支持,这个课程不止是单纯学习尤克里里,而是结合了音乐素养、识谱能力、节奏、音准、歌唱、大脑对手指的控制等方面的综合课程。
        
         三、探索总结
    在教学理论的引领下,本课程通过探索与整理,在实践中积累与总结,得到了量的积累与质的飞跃。学生对乐器产生兴趣,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内化成自己的经验,这就是乐器教学的宝贵价值与意义。在社团课中,教师带领学生边弹边唱,解放了学生们的天性,使音乐渗透到他们的身心,让他们可以在以后的人生中,永远保持着积极乐观的心态。通过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更好地激励他们热爱生活,最终实现以美育人的思想,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也为艺术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让我们一起努力,在尤克里里教学中不断优化教学的方法与策略,在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整体能力上不断实践与探索!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