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小学中高年级歌唱教学中提高音准

发表时间:2020/12/3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9月26期   作者:陈轶韵
[导读] 歌唱中音调不准确,是影响歌唱水准的重要因素

        陈轶韵
        上海市杨浦区控江二村小学  200093
        摘要:歌唱中音调不准确,是影响歌唱水准的重要因素。现在的小学生都很喜爱唱歌,很多孩子在音乐课堂中因为音调不准而不敢开口唱歌,甚至产生自卑。因此,如何提高歌唱音准问题成为摆在歌唱教学中的一个难题。本文从产生原因和解决方案两个方面来阐述,浅谈如何通过多种方法来提高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歌唱音准。
        关键词:小学歌唱??音准难题??解决方案
        小学生因其年龄特点,在歌唱音准上存在一些问题。因此,作为音乐教师,如何在音乐课堂有限的时间内有效引导学生把握音准从而改善歌唱水平值得我们深思。笔者通过一定的经验积累和调查研究,从产生原因和解决方法两方面来阐述,浅谈如何通过多种方法来提高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歌唱音准。
一、研究假设和理论基础
(一)、研究假设
        通过实践研究,摸索总结出具体有效的,适合小学中高年级歌唱教学的方式,以及可推广的方法和做法。
(二)、理论基础
1.匈牙利柯达伊音乐教育思想
(1)音乐属于每一个人,器乐文化永远不可能成为大众的文化,而歌唱是影响最大多数的人们去接触真正有价值的音乐最容易的方法,所以要十分重视歌唱教学。
(2)有效的音乐教育必须从早期开始。
(3)歌唱是培养音乐素养的重要途径。
(4)唱歌时的音准调节,主要依赖于内心的听觉。
(5)只有事先建立了“支柱”概念,音阶才能唱准。
(6)强调音乐体验。
(7)每一个儿童的音乐能力都是可以发展的。
2.瑞士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思维
        即兴的音乐活动可以始自孩子音乐学习的第一天,活动中,家长和老师要善于启发、诱导,使孩子进入状态、引发兴趣,最终使他们能够用自发、自然的情绪创造出自己的想象和表现,这就是即兴音乐活动的目的。
二、小学中高年级歌唱音调不准的原因分析
        (一)、音乐基础比较薄弱
        大多数学生在低年级学段虽然受过比较系统的音乐教育,但是由于年龄问题,对于音乐基础知识没能完全吸收或容易忘记,学生在音乐课中主要通过听唱来获取相关的音乐知识和音乐旋律,以感性的音乐理解为主。即使老师在教学中介绍了音准的知识,低年级学生对音调的理解也只有一个模糊的概念。
        (二)、歌唱姿势和气息问题
        良好的歌唱姿势对于歌唱者音准的控制来说是很重要的,好比体育运动,需要正确的姿势,才能发挥最佳状态。在日常音乐教学中,学生的歌唱姿态或显得拘谨或不够规范,对于老师在歌唱姿势方面的指导也是一知半解。另外,由于小学生气息比较浅,力量不够,大多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气息和发声训练,所以在唱歌时气息不稳,造成有的音上不去,有的音下不来,容易跑调。   
        (三)、识谱能力层次不齐
   低年龄学段的小学生在音乐识谱过程中,主要方式是根据音调来模仿然后再进形唱谱。在日常教学中老师也不会花太多时间进行识谱教学,有些学生有课外学习乐器的基础,因此识谱能力强,而有些学生根本没有识谱的概念,识谱能力的层次不齐就会造成学生在看谱时音高把握不准,容易跑调。
    三、提高歌唱音准的有效方法
(一)、利用柯尔文手势,建立音准
        柯尔文手势是柯达伊音乐教学法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借助七种不同手势和不同的高低位置来代表七个不同的唱名,在空间上把音的高低关系体现出来。在音乐教学中使用柯尔文手势,能够帮助学生理解首调唱名体系中音级之间的高低关系、调式音级倾向,使抽象的音高关系变得直观、形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用恰当的柯尔文手势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由于音符的不同,所用的手势也就不同,不同的手势再辅以不同的空间位置,可使学生产生对音符唱名及相对音准的联想,将学生觉得难捉摸的音准在一定程度上予以形象视觉化。这种形象化的教学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如:在平时的教学中,让学生学着用手形的变化及手位的高低调节来学唱简单的音阶;新歌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在琴声引导下边做手势边识谱,这样边唱边动提高了学习兴趣,对识谱的畏难情绪在不知不觉地减弱了,音准的准确性也提高了。

        (二)、听唱结合,加强音准能力
        如果说音准是演唱歌曲的基础,那么听觉能力的培养就是音准的关键。聆听是学习的基础,所有的音乐学习都是从感官开始的。只有让学生学会聆听,才能有辨别音准的感觉。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深入研究教材,巧妙设计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音乐聆听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听力训练的娱乐性,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与教学内容相结合,设计简单的音乐游戏,通过钢琴弹奏,让学生分辨哪些是音阶的上行,哪些是音阶的下行,听辨音高,听唱音阶;另外,教师还可以弹奏一些简单的音乐片段,让学生在听唱基础上进行听记的练习,培养音乐记忆能力。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音准有更加准确的把握,对音高有进一步的感受,从而使视唱能力也得到提高。
        (三)、调整姿势和气息,稳固音准
        正确的歌唱姿势不仅给人自信还可以保持音高、调整气息、控制音准。因此,在歌唱教学中融入一定的肢体训练能够帮助学生调节气息,掌握规范的歌唱方法,有助于唱准音高。教师在歌唱教学中,可以告诉学生,人的身体就像一个天然的乐器,腰部可以给予身体坚强的支撑,开阔胸腔,使得气息顺畅。笔直的后背起到了支架的作用,稳固了气息,使得音调准确。
        为了使肢体和发声训练更形象生动,可以通过吹葫芦丝之类的管乐器来训练,也可以让学生做一些肢体运动放松身体,用熟悉的“叹气”、“打哈欠”等一些发声方法来练习,之后让学生想象用自己最好听的声音灌入饱满的感情去唱,,就能找到适合自己歌唱的声音。
(四)、有感情地咬字吐字,辅助音准
        歌唱的魅力在于音调和歌词的美妙结合,美妙的声音加上清晰地吐字,有感情的表达,才能真正的表达音乐美感。因此,歌唱中的咬字也是影响音准的一个要素。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在生理方面已经具备了咬字吐字清晰地能力,但是往往发音有时不准确,吐字速度也存在较慢现象,歌唱时有“念字”的情况,没有注入感情。所以在日常教学中,老师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语速和吐字音准。特别是要注意声母吐字不准确,韵母阶段含糊不清,最后没有尾音的现象。在新授歌词难度较高的歌曲时,可以先要求学生慢速的、轻声的读歌词,让其在小组活动中互助学习,然后配合教师有感情的示范,帮助提升发音和吐字准确度。
(五)、学生互帮互助,调节音准
在歌唱音乐的教学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同样也是交流的主体。可以提倡
学生采用“互帮法”来矫正音准,提高歌唱自信和积极性。
        在音乐课中,有时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老师让一位学生歌唱时,无论这位学生是否音准,别的学生有的认为自己能轻松地唱准,有的认为“事不关己”,不愿意去倾听。而往往这些学生自己被老师点名时就有了诸多顾虑,通常也无法唱出令人满意的歌声。其实归根结底,这是学生之间缺乏合作精神造成的。若能在课堂中形成良好的互帮互助同学关系,组成小组学习形式,让音准能力较强的学生帮助能力较弱的学生,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相信学生之间就能放下包袱,心胸坦然,能力自然就会提高。
        现代科学已经证明,真正五音不全的学生只有极少数,大部分的学生经过长期正规系统的音乐训练都可以改善音准问题。音乐教师在唱歌教学中使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对于学生音乐感觉的培养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让我们一起探索与实践,为改善和提高学生歌唱音准尽一份力吧!
参考文献
[1] 黄燕. 《柯达伊研究综述》[J]. 艺术教育. 2010(02)
[2] 任华. 《柯达伊教学法在我国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本土化探索》[D]. 河南大学 2011
[3] 赵虹炫.《中小学音乐教育》2007-9《音乐课我们该怎么上》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