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文
福建省厦门实验小学
摘要 小学科学是一门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学科,其教学对小学生科学意识以及素养培育具有深远影响。然而,当前小学科学教学课程,多是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出于对学生安全以及教学课时的考虑,很少会开展实验活动,小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较少,制约着小学科学教学改革进程。实现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教学的深度融合,重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带动小学科学教学改革,解决小学科学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达到优课设计与高效科学课堂的目的。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科学;深度融合
小学课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重在将现代信息技术引入到小学科学课堂之中,以改善小学科学课程教学体系,以信息技术与现代教学理念为媒介,构建起信息化的小学科学教学模式,以突出学科特点以及满足小学生的科学学习需求。鉴于此,小学科学教师,不仅要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辅助教学资源,还要将信息技术与现代教学模式结合起来,从根本上革新组织课堂教学的方式,创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结构,进而提高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动手能力[1]。
1基于移动终端,建立翻转教学模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平板电脑、手机等移动设备不断更新换代、日益普及。利用移动终端构建翻转教学模式,本质上是将信息技术与翻转课堂结合起来,为小学科学信息化教学提供技术与物质基础。以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社交软件微信、QQ为信息分享平台,在课前发布PPT课件或是微课学习资源,让小学生能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预习。然后,在社交平台上提出自己的学习疑问,并针对疑问开展线上讨论、师生互动等活动。最后,结合线下的面对面授课方式,形成线上与线下两个互为补充、相辅相成的学习平台,尽力气小学科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2]。
例如,在小学科学“叶和花”这一课教学时,小学科学教师可先通过班级QQ群或是微信群,借助群作业的方式布置学习任务单,将关于“解剖花”的PPT课件共享到群文件之中,并提出对应的课前预习任务,要求学生在课前观察花、学习解剖方法、填写问卷。课堂中,教师则是基于学生预习反馈,针对小学生通常会忽视对花的整体观察步骤以及解剖后的有序排列问题,开展针对性的教学活动,随机抽取一名学生上台演示如何解剖一朵完整的话。最后,结合其他学生的评价,向学生讲解完整的解剖过程以及解剖技巧,帮助学生及时改正解剖过程所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解剖技能。
2运用信息资源,开展自主探究教学活动
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教学的深度融合,应遵循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以革新传统“满堂灌”教学方式为前提,运用数字教学资源以及现代信息技术,突出小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使得小学生在小学科学课堂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从以往的“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基于小学生的个性特点,要促使小学生自主学习科学知识、全身心参与到科学实验实践之中,先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小学生的主体地位。
鉴于此,小学科学教师应基于“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运用丰富的数字教学资源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课本内容,开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移动学习等教学活动[3]。
例如,在小学科学“电磁铁”这一章节教学中,由于关于“电磁铁”的教学内容比较多,且涉及到比较复杂的物理概念与实践实验过程,为引导小学生正确认识电磁现象以及了解电磁铁构造、制作电磁铁等,教师可以小组为单位,将班级学生以4~6人为一组。围绕电磁现象、电磁铁构造以及电磁铁制作、探究影响电磁铁大小因素等设计小组探究任务,要求小学生根据教师所提供的“电磁铁”资料以及实验视频等,仿照科学实验设计关于“电磁铁”的实验,从实验设计到实验分析,从实验操作到实验总结,促使小学生在设计与实施实验的过程中,获取关于“电磁铁”的知识,掌握制作电磁铁的方法[4]。
3借助多媒体技术,简化教学重难点
小学科学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比较普遍,主要是借助多媒体生动、形象的呈现形式,将枯燥、乏味的知识点,直观、形象地呈现在学生眼前,帮助小学生理解知识。由于小学生的思维停留在感性与直观认知层面,比对文字,小学生更偏爱于用肉眼所看到的现实,借助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多媒体设备呈现知识内容,能满足小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小学科学教师可针对教学内容,将复杂、抽象的知识点,通过多媒体呈现在学生眼前,从而便于小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例如,在“花儿为什么这样变”这个实验教学过程中,可运用多媒体播放关于花儿成长以及颜色变化的Scratch动画,引导学生直观地观看花儿的成长过程以及不同色素杯中花儿颜色的变化,帮助学生了解花朵颜色变化过程,指导学生记录花儿颜色变化情况,并根据变化过程归纳与总结规律。此外,教师还可以运用互联网资源,借助多媒体向学生演示不同色素杯中的白色的鲜花颜色,逐渐由白色变成了其他的不同颜色,让学生能清晰地了解整个实验过程以及实验现象,帮助小学生理解课堂知识,一目了然地观察到实验变化过程中,从而理解教学重难点,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质量[5]。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科学学科教学目标,聚焦在科学综合素养以及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上,旨在通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引导小学生从小对科学发展、科学实验以及科学素养形成正确的认知,并基于新课程标准,挖掘小学生的个人潜力,促进小学生素养和能力的全面发展。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教学的深度融合,则是基于信息技术为师生创建优良的学习环境,建构起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从而提高小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提升小学生的科学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王杰,龙春丽,李娉婷,耿滢莹,龙波,王颜,于洪.基于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小学科学课程实践教学初探[J].科技风,2019(32):32+40.
[2]高翔,叶彩红.小学科学微课程开发的设计与实践运用模式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17,37(06):69-74.
[3]胡小勇,郑晓丹,冯智慧.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优课课例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5(04):36-40.
[4]刘晋国. 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教学的整合及应重视的问题[J]. 中小学电教:教师版, 2007, 000(007):86-87.
[5]冯玉荣. 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教学有效整合初探[J]. 科学咨询, 2015, 000(006):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