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守业
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南庄镇紫南小学 528061
摘要:“几分之一”是各版本教材中均有的教学内容,它建立在学生学习了一些整数知识和平均分的基础上,是学生与分数的第一次见面。分数概念非常抽象,理解、运用起来都比整数要困难很多,所以对于抽象的问题我们需要具体化,必须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让学生的智慧来源于指尖。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6岁—12岁的小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特点是对新鲜的具体事物感兴趣,善于记忆具体的事实,而不善于记忆抽象的内容。"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而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动手操作活动正是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的一座"桥梁"。俗话说:"眼过干遍,不如手过一遍"。让学生在课堂上动手操作是一个手、脑并用的过程。促进学生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发展。
教学片断一 : 拍手游戏
师:我们来玩一个拍手的游戏好吗?用拍手声来表示问题的答案。
媒体播放熊出没的故事,中秋节到了,光头强送了个大大的月饼和两个苹果给熊大和熊二,熊大和熊二非常的开心,终于有月饼吃了,但是他们却遇到难题,两头熊却只有一个月饼,他们应该怎么办呢?
师:谁能提出好办法?
师:随意分吗?利用手中的教具任意分。
通过拍手游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了课堂的氛围,通过保证公平性引入“平均分,知道平均分是那么的重要。
教学片断二: 分一分、涂一涂
(1)认识几分之一
①操作体会平均分。
师:请你们用圆形纸片代替月饼,试着动手分一分,把分给熊大的那一涂上颜色。(学生操作、展示)
师:说说你是怎么折的。
②直观认识。媒体演示平均分,初步认识。
师:瞧,和你们想的一样,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这样的一份就是这个月饼的。
③的含义。
师:(指着图片)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一份就是这个月饼的。这个是月饼的,这也是月饼的,每一份都是月饼的。
④的读写。
师:谁知道这个数怎么读?(读作:二分之一)谁会写?(先画短横表示平均分,短横下面写个2,表示平均分成两份,短横上面写个1,表示这样的一份)写一写。
⑤的直观图示。
师:你们能不能在自己的圆片上找一找并写一写它的吗?(交流时引导学生每一份都是它的)。
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认知基础出发,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直观形象,并利用学生的动手操作,分一分,涂一涂,帮助学生很好的理解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的含义,有利于学生有效地建构起分数的恰当的概念意象,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几分之一的理解。切实做到了淡化概念,注重实质,使学生建构的过程得以凸显,内化的知识得到外显。
教学片断三: 折一折、指一指
(2)探索
①认识。
师:媒体出示,真巧,当熊大、熊二刚要分月饼,毛毛过来了,熊大说:“毛毛,我们一起来吃月饼吧”,那应该怎么分呢每个人分到的才一样多呢?
师:把这个月饼平均分成四份,每一份你会用一个数来表示吗?
②构建其他图形的
师:选择你喜欢的图形表示出你心目中的。小组合作,动手折出,并指出来与组员交流。
(3)认识几分之一。
①抽象出几分之一。
师:如果把这块月饼平均分成3份,每一份是它的几分之几呢?平均分成5份、六份呢?你能用一句话说说你是怎么理解几分之一的吗?
小结:像这样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从二分之一突破,由四分之一展开,再进入一般的几分之一,形成由特殊到一般的认识。
学生通过不同方式表征同一分数的概念,即表征转换能力,代表了学生对分数概念的理解水平,通过学生动手折一折,指着说,使学生对分数由一个具体的认识。丰富学生的的认识表象,为学生全面理解分数的含义提供多种直观支持,避免思维僵化。
教学片断四: 读一读、写一写
1.发展学生读写的认知功能。
师:怎么写?怎么读呢?
(1)①先写什么表示“表示平均分“平均分”?一条横线。②再怎么写表示平均分成两份呢?(在横线上写2)。 ③最后怎么表示其中的一份呢?(在横线上写1)
师:我们来做听听写写小游戏,看看谁能和我同步!
①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开始(写什么呀,对,写横线表示平均分)
②6份,现在在写什么?表示其中的一份呢?
通过分数书写步骤的分解,放慢节奏让学生边写边体会原来分数就是按照平均分的过程来写的。通过写一写更能理解分数的含义。
分数概念的抽象性及其理解方式的多样性,是孩子理解分数概念的困难所在。四个教学片断中,借助不同的实物模型(月饼,苹果)、各种图形的纸片等,通过引导学生拍一拍、折一折、涂一涂、指一指、写一写并结合生活情境借助几何直观,循序渐进的加深分数所表达的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认识。让学生在动手、动脑等多种表征的联动中体会分数的含义。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学生观察、猜测、实验、操作、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过程,因此不仅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的动手操作的机会,还要鼓励学生用个性化的方式来记录自己的思维过程,让学生的智慧绽放于指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