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周莲
常州市延陵小学
摘要: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决定了其知识转换的能力,如果仅是进行单一的理论知识讲授,学生将难以对知识进行活学活用,严重制约了学生的能力提升。小学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涉及了丰富的知识内容,需要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以此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与语文核心素养发展,根据教育实践来看,思维导图的运用能够高效的为学生构建知识网络,促进知识的内化吸收,有效的提升语文阅读教学效果。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引言:思维导图是素质教育背景下的教学方法,可以很好的增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对于语文教学的现代化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在研究过程中基于思维导图的概念和绘制方法,对思维导图的应用价值和现状展开分析,并积极探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思维导图运用的具体策略。
一、思维导图与绘制方法
思维导图在本质上是一种基于视觉形象的思维方式。它模拟大脑天生的放射性思维方式,以发散性思维为基础,能够对大脑产生持续的刺激,促进大脑兴奋状态的保持。因此,思维导图与人大脑的神经系统网络有许多相似共通之处。首先,思维导图必须要有一个中心主题,这个主题既可以是一个词语,也可以是图像、符号等任何一种信息。其次,思维导图还必须要有更多的次主题,这些次主题关键词围绕中心主题向四周发散开来。而每一个次主题又都是另外的中心主题词,以此类推,就好像神经元有许许多多的触角一样,每个关键词都能衍生出无尽的联想,这样一来,整个思维导图就像是一幅具有众多分支的人脑结构图。另外,思维导图还离不开色彩、符号等多种形象化元素的使用。单调的纯文字信息学习起来会很枯燥,既不利于加深大脑的记忆,也不利于个人联想能力的激发和想象力的拓展。富有层次性的色彩变化,以及多样的信息形象化表征方式更能促进信息对眼睛的刺激,使得放射性思维过程可视化,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组织信息、学习知识。
要想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充分发挥思维导图的作用,关键点在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经历了较长的发展周期,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运用已经较为成熟,教师在开展实际教学活动时可以按照既定顺序指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绘制工具以笔和白纸为主,以白纸中心点为基础进行扩散式拓展。由于学生的思维方式和绘制习惯存在差别,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进行多图形绘制,既可以是网状图也可以是树状图,以便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为增强思维导图的可视效果和展现学生的个性化内容,色彩方面可以不做具体要求,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所掌握的工具绘制即可,所绘制的分支要与思维导图的中心点保持连贯和连接,可以通过不同的图形或是色彩表达独立的分支结构,也要保障思维导图的整体性,尽可能简洁明了的对知识结构进行呈现,提升最终绘图的可读性。此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对分支内容进行关键词标记,这种方式既能够加深学生的记忆,也可以在复习过程中快速找到需要的知识内容。
二、思维导图在阅读教学中的价值
思维导图通过对图形线条和文字的应用构建了一种图文并茂的知识展示和学习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将知识元素进行关键词提炼,将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具象化,学习过程不再枯燥,学习效率也显著提升。与传统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对比来看,思维导图的实际应用具有较大的价值,原因在于思维导图和阅读材料有着极强的共性,都是通过关键词进行知识融合,以另外一种形式再对知识进行展现,能够为学生的阅读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思维导图与小学生的思维模式也更加契合,众所周知,人的大脑会呈现网状的思考模式,将各类相关的内容紧密联合在一起,并通过网状思维将知识经验表达出来,思维导图与大脑的思维习惯存在一致性,可以将抽象的知识具象化,加深学生的记忆,从而实现提升学习效率和质量的目的。
三、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中的运用现状
思维导图是一种现代化教学方式,与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存在极大的差别。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入,小学语文教师也在积极的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对现代化教学方法加以运用,但根据实际情况来看,部分教师对于思维导图的理解程度较浅,操作技巧缺乏,仅有少数的教师能够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加以有效运用。而大部分教师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容易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当学生缺少科学正确的认知指导时,也会难以展现出思维导图的实际价值。
思维导图的绘制需要做到全员参与,既要教师为学生进行绘制示范,也要学生动手实践进行知识网络的建构。但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来看,多数的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活动中仅是为学生进行绘制师范,学生缺少应有的实践机会。这种方式对于小学生的自主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培养造成了严重的制约,同时学生需要跟随教师的思路进行思维导图下的阅读学习,自身的发散性思维未能得到有效发挥,也不利于个性化教学的开展。
此外,思维导图运用过程中部分教师还缺乏对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的重视,整个教学活动以教师为主导,进行大量的理论知识讲解,学生的参与兴趣较低,课堂氛围较为枯燥,未能充分展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思维导图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一)利用情景进行思维导图导入
阅读教学初期,为了更好的发挥思维导图的价值,教师需要进行课堂导入,而情景教学方法能够有效的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积极主动的参与到阅读教学活动当中。在教师构建的既定教学情景下,学生的学习兴趣会被充分激发,思维较为活跃能够对阅读材料的内容进行深度探究,以此作为思维导图知识结构建立的基础保障。教师在进行教学情景创建时需要注意的是要让教学情景具有较强的针对性,避免过度的趣味性和故事性影响了阅读教学正题内容的导入,将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此外,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拓展时,应当重点关注学生的认知能力与生活实际,尽可能选择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拓展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认可度,使学生参与学习活动时能够对既有知识经验加以运用,促进知识转化。
(二)展现教材功能提升阅读质量
对阅读教材的选择是阅读教学的关键所在,也是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进行阅读教学的前提和基础。目前在小学中语文教材一般来讲是以主题为单元进行教学的,即一个单元在一个主题的背景下,并在此背景下包含了四篇课文,这也是对群文阅读的有效开展起到了很大的便利作用。而比较常见的也是以文章内容为主题进行的群文阅读。比如说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里面的课文《电影的诞生》《新奇号码知多少》《雷达和编蟠》等,这些文章的共同主题都是和科技息息相关的。这时我们就可以应用思维导图的方法进行阅读的教学实践,通过思维导图绘制出“知识网状树”,在脑海中进行比较,让学生从文章写作目的、关键词、段落意思、中心主旨等方面去预习课文,再利用思维导图对文章进行整理,进而能够快速且清晰地明白文章的思路,在深刻的解读下体会,从而可以感受到科技对人类的影响,以及掌握类似此类文章的阅读和写作方法。
(三)利用思维导图开展有序阅读
多样化的阅读教学结构,可以让阅读更加地灵动。这种灵动是有一定的结构的,并不是杂乱无章的。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中的《愚公移山》《滴水石穿的启蒙》等文章,教师可以组织一次教材整合的阅读,过程如下:第一个星期,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运用思维导图进行课前预习;第二个星期,要求学生整理自己阅读过程中遇到的不懂字词、阅读困惑和精彩段落等,并记录在笔记本上;第三个星期,进行小组合作探讨交流的环节;第四个星期进行学生教材整合成果展示。
在课堂阅读教学环节,最先要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这也就要求学生在预习阶段进行绘制思维导图的方法对文章中心思想、训练要素和结构安排有一个整体的理解把握。教师在这次组织的教学中要求学生阅读比较出色的一篇课文即《愚公移山》,运用思维导图迅速理清文章脉络,画出内容情节图,依据本文中的重难点知识有针对性的、灵活多变的、以一个开阔的视野进行作图,间接感受愚公为了心中的理想不惧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并感受愚公持之以恒精神的现实意义。
(四)运用思维导图提升合作学习效果
为更好的在阅读教学活动中展现思维导图的内在价值,教师需要对思维导图的可视化优势进行展现,引导学生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方式经历了较长的发展实践,已经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成为了较为常见的教学方式,但以往的落实过程中由于学生表达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学生之间的交流效果并不显著,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合作学习的效果,甚至难以比拟学生的自主探究。思维导图的运用下能够很好的提升学生交流的有效性,切实展现出合作学习的优势,学生在合作过程中集思广益对自身的认知进行完善,可以有效的促进阅读教学思考的全面性。
以李白的《静夜思》教学为例,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中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合作探究。具体做法是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水平进行科学分组,小组成员在阅读古诗都进行探究并绘制出自己的思维导图,然后小组成员对思维导图进行对比,并发挥自身的创造性对思维导图进行完善,总结整理后呈现出小组合作探究所得到的思维导图。小组成员在阅读过程中有的人关注重点在于月光的描写,感受到了霜花中隐喻的诗人忧愁情感;有的人发现了“低头、抬头”动词的对比中展现出来诗人对于家长的思念。当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探讨后可以很好的完善自身的思维导图,教师在进行相应的知识点讲解时可以有效的增强学生的理解效果,极大的提升了阅读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结语:思维导图教学方法符合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需求,能够有效的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和质量。语文教师需要立足于现代化教学指导,重视思维导图对阅读教学的促进作用,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加以多元化运用,为学生的知识结构完善创造价值,推动语文教学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许伟. 思维导图对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效果的应用[J]. 小学生作文辅导(上旬), 2019(10).
[2]王平.浅述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运用[J].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9, 000(021):P.34-34.
[3]苏晓真. 思维导图与语文高阶思维的碰撞[J]. 语文课内外, 2019, 000(013):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