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森林:中班亲子双向情感表达的互动游戏设计与实施

发表时间:2020/12/3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9月26期   作者: 周燕青 王金平
[导读] 中班幼儿自我意识有了一定的发展
 


        周燕青 王金平
        杭州钱塘新区星辰幼儿园

         
        【摘要】中班幼儿自我意识有了一定的发展,与他人交往、合作的意识萌发。由于交往能力有所欠缺,导致幼儿在幼儿园生活中与同伴之间的矛盾冲突频发,在家中与亲人之间的互动时常出现小叛逆、喜欢哭闹、难沟通等情绪表现。以上幼儿年龄特点的发展导致孩子在家里不能合理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情绪;家长有时也不懂幼儿表达情绪背后的原因,不能冷静面对孩子的负面情绪。因此合理的情绪表达对于缓解幼儿与同伴,及幼儿与家长之间的“冲突”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从向家长推荐情感表达相关绘本出发,利用绘本中情绪圈圈的表达元素促进幼儿用合理的方式进行需求和情况的调控与表达,由情绪圈圈到情绪森林,通过情绪森林的制作和推广,利用可视化的亲子互动游戏《情绪森林》帮助家长和孩子进行双向的情感表达,通过实践操作与分享的过程,亲子之间也从双向情感表达迈入了亲子共情的新阶梯。班级家园合作的质量更加聚焦,家园互动的质量得以提升。
        【关键词】情绪森林;亲子;双向情感表达;家园互动
        一、问题的提出
        (一)主题进行后反思——中班幼儿在园时的同伴矛盾频发
        在主题《我做哥哥姐姐啦》主题进行过程中,老师们在分析班级主题实施过程中发现中班幼儿年龄特点有了一定的变化。孩子们自主性及自我意识有了一定的发展,好奇心强,有了自主的愿望,喜欢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希望别人来干涩自己的行动。一旦遭到他人的反对和制止就会产生顶嘴的现象。主题中孩子的与同伴交往与合作的愿望增强,但由于交往技能的不足,不知道有哪些交往的方式可以找到好朋友,不知道哪种交往的方式是正确的,容易发生争执和攻击性行为。能简单的提出自己的想法,在平时班级管理中发现幼儿告状行为也很多。
        (二)家园沟通的反馈——在家亲子互动问题凸显
        本学期,通过线上的家园联系过程中也发现: 孩子升入中班后,家长们觉得孩子们突然间长大了,但是和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与孩子之间的相处变得难以沟通,时常会出现小叛逆的现象,亲子互动的兴趣,行为及质量均存在了一定的问题,大部分孩子只要家长不依从他的想法,孩子便会有哭闹,情绪反抗、等发脾气的行为,家长们认为这都属于孩子不讲道理。面对孩子的糟糕情绪,家长们都纷纷表示非常棘手,也会时常来寻求老师的帮助。
图一(伊妈妈与伊宝贝沟通困惑)       图二(萱宝妈妈遇到宣宝的小叛逆)
(三)共性问题的显现——情绪表达对于缓解“冲突”的必要性。
        中班幼儿自我意识初步形成,但幼儿需求及情绪控制与表达经验不足;与他人交往、合作的意识萌发,但交往、能力有所欠缺,不仅导致在园与同伴交往上的冲突。这些幼儿年龄特点的发展也导致孩子在家里,也时常不能合理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情绪;家长大多时候不懂情绪背后的原因,也不能冷静面对孩子的负面情绪。由此可见,情绪表达对于缓解幼儿与同伴,及幼儿与家长之间的“冲突”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基于双向互动的理念,寻找幼儿双向情感表达的家园互动策略
        通过以上问题,笔者认为如何引导幼儿及家长合理表达自己的情绪;如何做到亲子之间的共情尤为重要。在帮助家长了解中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寻找促进幼儿情绪表达的方式的同时,在家园互动的工作中,也需要帮助家长和幼儿进行一种双向表达,通过双向的表达,达成亲子之间共情。通过探索家长与幼儿的双向表达方式,促进家庭中的亲子互动质量,提升家园合作的成效。
        (一)问题诊断——制定《绘本亲子共读》互动内容
        以班级调查的方式,明确家长的需求,初步采用结合我园园本“绘本阅读特色”的活动,在公众号上推荐有针对性的绘本。针对孩子的叛逆,不听话,家长遇到孩子出现问题时的情绪管理相关绘本,有针对性的推荐适合中班家长和幼儿进行亲子共读的绘本书籍。以亲子阅读的方式,促进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互动。
        例如:
图一组内教师寻找适宜的亲子阅读绘本       图二:亲子绘本推荐
        活动分析:尝试之后,我们进行了家园互动沟通,针对家长的亲子阅读现状和感受进行家园线上互动后发现:家长能初步了解了孩子的年龄特点;知道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问题;习得了一些处理孩子在叛逆,自我意识逐渐形成过程中的一系列捣蛋、发泄等糟糕情绪的经验。也明白了在家庭教养和与幼儿互动的过程中,应该去管理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尊重和理解孩子真实的内心想法。但是在具体的情绪表达和维护孩子之间的亲子互动中仍然不知道具体应该怎么做。只有良好的意识,没有具体的策略。
        (二)资源挖掘——以“情绪圈圈”促进幼儿合理情绪表达
        根据以上的问题反馈,我们针对如何引导家长和孩子进行合理的情绪表达和释放的策略进行了反思。依据幼儿的经验习得来源于生活的道理。我们决定从生活着手,寻找在生活中能够促进孩子进行合理情绪表达的方式。帮助家长找到引导孩子情绪表达的具体操作方法。我们通过与家长线上研讨的方式进行讨论,利用网络资源、社交平台进行搜索,突然在一本名叫《妈妈,我真的很生气》的绘本,我们发现了绘本《妈妈,我真的很生气》的最后有一页妈妈对孩子的情绪管理方式特别好,引起老师和家长们的共鸣,同样身为妈妈的我们也非常认可,便将情绪口袋的方式,转发到班级群,供家长参考。希望借用推广情绪圈圈的的方式帮助孩子进行有效的情绪管理与表达。
        分析:在情绪圈圈的运用过程中,发现孩子有一定的情绪控制意识,但是习得一定的习惯需要坚持一定的时间周期,情绪圈圈的方法可以坚持运用,但情绪圈圈的情绪表达主要以孩子表达为主,他用笑脸记录孩子的情绪表达。它只是解决了孩子表达当前的情绪的问题,对于幼儿的情绪缺乏一种可视化的表达。对于幼儿而言,可视化的情感表达能够构建一种良好的亲子关系。如果有一种能够与爸爸妈妈进行双向互动的表达机会,对亲子互动的情绪表达来说尤为重要,这不仅能能帮助家长更进一步了解孩子真实的内心想法,也能使家长明白自己应该如何去陪伴孩子,与孩子进行互动。这对营造良好的亲子关系有着尤为重要的作用。
        (三)“圈圈”转向“森林”——以“情绪森林”促进亲子互动中的情绪表达
        我们根据情绪圈圈的实施效果进行了反思,为促进中班幼儿亲子双向表达的机会,在“情绪圈圈”的基础上,我们改编了“情绪森林”的互动游戏。将没有双向互动表的“情绪圈圈”改成可视化的双向互动游戏——“情绪森林”。情绪森林的成立于筛选也是借助了园内骨干教师的力量,在经理一个漫长的线上研讨过程和老师们的头脑风暴中形成了具体的分工、策划、推广等一系列的活动。
        具体如图:(线上讨论情绪森林)
        1.“启动”情绪森林视频制作组
        借助园内教师的力量,我们建立了情绪森林制作小组。组内老师们以团队合作的形式组成情绪森林制作团队,我们将情绪森林创编出一个简单故事,以情绪森林故事导入,制作情绪森林制作方式和小视频。进行公众号推送。组内教师为启动情绪森林进行了一下分工。总导演:周老师,编剧:王老师;演员:刘老师、魏老师;拍摄:章老师;推广:项老师。
        2.“创生”情绪森林视频脚本
        经过教师的研讨,形成具体的操作文案:“情绪森林”是由开心树和糟糕树组成,是帮助孩子与家长进行双向情绪表达的好方法。在家长与孩子陪伴、互动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制作开心与糟糕 的“能量花”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并把相应的“能量花”贴在相应的开心树和糟糕树上。“情绪森林”中的开心树越发茂盛,说明孩子与家长的亲子关系正在悄悄地进步!
        3.“建构”情绪森林视频内容
        根据情绪森林创设文本和意图,我们邀请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制作,通过亲子共同建造情绪森林的过程,增进亲子之间的关系,使家长明确本次情绪森林的具体的操作方法。
        开头:亲爱的小朋友们,今天()老师邀清你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建造一座神奇的“情绪森林”。我们需要准备以下材料:画纸、水彩笔、彩色纸、剪刀、胶水等。过程:教师一边示范,一边讲解操作过程。(注意一颗树上的不同颜色的花分别代表大人和孩子)
        操作示范:
        ①假如今天爸爸陪我一起玩游戏,我很开心。我要在开心树上贴一朵自己制作的“能量花”,告诉爸爸我很开心,我要谢谢他。如果爸爸今天因为玩游戏不理我,我很不开心,我要在“糟糕树”上贴一朵“能量花”告诉爸爸我不开心。     
        ②如果孩子主动为爸爸做了一件事情,爸爸很开心,爸爸可以在开心树上贴上“能量花”,鼓励和表扬孩子的行为。如果孩子做了一件让爸爸很不开心的事情,爸爸可以制作一朵相应的“能量花”贴在“糟糕树上”。告诉孩子自己的想法。
        ③我们可以每天数一数情绪森林中的开心树和糟糕树上开出了几朵花?一周之后,请拍下你们的情绪森林发给老师。比比谁的情绪森林最美!
        ④接下来的一周里, 期待大家“情绪森林”中的开心树越来越茂盛,不开心的那棵树的能量花越来越少。 希望您和孩子之间的关系, 如开心树上的“能量花”一般枝繁叶茂,百花盛开。
        4.“推广”情绪森林
经过教师团队的分工合作,利用幼儿园公众号,班级互动平台进行推广,本
次推广的过程中,家长们的觉得情绪森林很有新意,愿意且有兴趣进行尝试,推广行动得到家长的肯定,很多其他年龄段的家长们也参与了这次的情绪森林互动游戏之中。
        5.“养育”情绪森林
        邀请家长和孩子参与和“养育”情绪森林当中,在亲子游戏或生活互动中, 孩子和家长都能够积极参与,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去“养育”情绪森林。在这个过程中能以可视化情绪森林去记录和表达亲子之间的互动情绪。让家长和孩子能够共同表达自己的情绪,帮助家长和孩子建构了一种和谐平等的亲子关系。“养育”情绪森林的做法,得到了家长的好评。亲子在本次的互动游戏中,有一种趣味、愉悦的美好体验。

        图一:共同建造情绪森林                    图二:共同养育的过程               
        6.“分享”情绪森林
        在维持的一周后我们可以直观的看到亲子之间在生活中的互动情绪。我们利用线上的QQ、微信、钉钉等家园互动平台,将每一位家庭中的情绪森林做一个分享。促进家长和孩子们互动的积极性。亲子之间在情绪森林里的表达过程中得到了更为直观的情感表达。

                                                              
                                                                
                                                                图:亲子互动分享照片
        三、情绪森林的实施成效
        情绪森林的互动形式不仅能够帮助亲子之间进行双向的情绪表达,也能解决生活中亲子之间的情绪管理,情绪表达等方面的问题。在情绪森林的分享过程中可以发现,孩子的情绪不仅可以口头表达,还可以做到一种可视化情感的表达。同时也能帮助幼儿和家长建立一种和谐、平等的沟通氛围,并促进亲子之间的有效互动。
        (一)以儿童本位的思考,促使家园互动的问题更“对焦”
        在年级组主题讨论中,我们明确主题目标,以儿童发展为本位,围绕家园互动的主要共性问题进行研讨,经过情绪类的绘本推荐——情绪圈圈——“情绪森林”的家园互动内容的不同探索,教师更加明确了家园互动的主题,能有针对性地设计家园双向互动的内容,促使家园互动的问题更具“对焦”。通过分研讨、分工合作等方式看到了教师的成长与进步,也看到了教师的智慧与凝聚力。教师能够针对家长需求、班级幼儿年龄特点等实际情况,确定和设计相应的家园互动内容。本次情绪森林的启动,生发了一次有趣且有意义的家园互动。
        (二)基于双向互动的理念,使家园互动形式从“发声”到“塑型”
        在主题过程中,教师能够基于双向互动的理念去思考每一次的家园互动游戏内容和成效。在以往的家园互动中,教师主要以“发声”的互动形式为主,“发声”是指教师教会和引导家长怎样去做。但情绪森林视频的采集与运用中,我们基于双向互动的理念,将单向的家园互动设计成一种“塑型”“塑型”是指良好家园互动的策略示范,能够有效解决家长在亲子互动中的困惑。这让家园互动更加有效。从情绪森林的分享过程中可以看出,情绪森林的表达方式能够帮助幼儿习得自我情绪管理,自我情绪控制的经验,间接地促进了幼儿的自我意识的发展。不仅能帮助孩子更好地学会一种合理的情绪表达方式,也对幼儿与同伴交往、尝试合作的能力有着铺垫的作用。
        (三)可视化的互动游戏,帮助亲子从双向情感表达迈入亲子共情的阶梯
     情绪森林具有动态及可变性,是一种可视化的情绪表达方式,符合中班幼儿年龄特点,在家园互动及亲子互动游戏过程中更具有情境性和趣味性。在情绪森林的养育过程中,孩子和家长会把自己开心或者糟糕的情绪表达出来,帮助家长和孩子能够站在一个平等的角度去控制和合理表达自己的情绪。这种互动游戏,能够合理且适宜地亲子之间的情感都相互表达出来,这种表达方式是双向的,情绪森林不仅将生活中的互动情绪表达进行可视化的呈现,也能够帮助家长和孩子进行相互了解,从这样的双向情感表达过程中,孩子知道家长因什么而高兴,因什么而伤心。家长也能够换一种理解孩子的视角去了解孩子的高兴和伤心的原因。从情绪森林的养育过程中,能够帮助家长去更多的了解孩子的陪伴需求。促使亲子从的双向情感表达迈入亲子共情的阶梯。
        (四)多维度的家园互动模式,为亲子互动勾勒了最安全的边界
        本次研修的家园互动形式新颖有效,在情绪森林的互动游戏研修过程中,我们在“养育”情绪森林的过程中看到了亲子之间的双向互动;在每一次的互动游戏后,家长和老师在游戏成效的沟通中有着积极的双向互动;在分享情绪森林过程中家长与家长之间也有着互相学习,互相评价的双向互动,在这种多维度的家园互动的模式中,我们家园密切合作,为亲子互动勾勒出了最安全的边界。
【参考文献】
[1]朱智贤著:《儿童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吕玉霞:《不要压抑孩子的情绪》[J];山东教育;2002。
[3]朱小蔓、梅仲荪:《儿童情感发展与教育》[M];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
[4]刘秀英:《良好的亲子关系的建立需要时间与智慧》[J];少年儿童研究;2014。
[5]张文新:《儿童社会性发展》[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