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永梅
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同心县王团中学(邮编:751300)
摘要:实践研究表明,坚持进行美育学习,可以丰富自身,拓宽视野,促进自身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众所周知,人类所展开的一切活动都是在追求美、创造美。没有美的世界是存在缺憾的,是黯然失色的。对于审美方面的培养,语文教学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语文教学可以把知识教育、情操陶冶和能力培养融于一体,使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能力,并形成健全人格。
关键词:初中语文;审美教育;教学策略
引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这一理念强调了美育的重要性。审美教育在语文教育中应当得到应有的地位。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渗透审美教育,挖掘语文课本中的美育元素,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并且不断提高学生的发现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一、初中语文教学实施审美教育的价值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的唯一驱动力,倘若学习兴趣不高,只会影响教学质量的提升,所以,为推动语文教学顺利有序展开,初中教师还应当实施审美教育指导,而加强审美教育指导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身此教育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就比较强,所以在学习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就可以借助审美教育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其由被动参与向主动参与所转变,这样所获得的教学效果也非常显著。同时审美教育也可以为学生未来发展创下良好的条件,正所谓“人类的发展离不开审美教育”,对提高人的思想道德品质也非常重要。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将审美教育与课外活动有机融合,这也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一个有效举措,也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最后,充分发挥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和价值,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初中语文教学实施审美教育的价值,还体现在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方面,在现代社会中,审美能力对一个人来讲变得越来越重要,这也是现代人应具备的文化素养,而如何提高学生审美能力需要教师认真去思考。首先,应结合学生实际学习状况来实施审美教育指导,满足大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也要循序渐进地对其进行审美教育指导,因为短时间内是不能够实现提高审美能力的,所以在讲解相关知识点的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去渗透审美教育,这样才能够将审美思想观念渗透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审美能力自然而然就会得到全面的提升。此外,也要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以便于吸引学生眼球,使他们能够快速融入教学活动中来,进而更好地掌握相关作品写作手法以及推动整个语文审美教育顺利展开,且将素质教育真正的落到实处。
二、初中语文教学实施审美教育的策略
(一)在鉴赏中体会文学的美
文学的独特魅力在于它具有多样性,并不是只有一种体裁,因此在初中阶段的教学内容当中也可以发现,文学作品当中既可以有饱含感性的诗集选送,又可以有富含人生哲理的寓言故事,同时也有期待美好未来的童话故事,不管是哪一种文学作品,它们都有自身的优点,并且能够让学生在进行品鉴的过程中,体会到情感的抒发和文学作品的魅力,从而就能够让学生明白真正的美是如何进行表达的。
例如,在学习安徒生的《丑小鸭》时就可以明白,丑小鸭也可以变成天鹅,只要你不放弃、不抛弃自己,就能够获得自我的升华,这种升华并不是外表,而是你有一颗强大的内心和相信真善美的信念。所以,在阅读此篇文章时,它虽然是一篇童话故事,却依然能够给予学生一定的启示。
又如,学习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篇文章虽然是一首诗,但是却能够在阅读时给人以指引,只要对生活有信念,找寻新的出路,就能够获得新生。再比如,学习臧克家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时,虽然它是一篇叙述性的文章,但是通过对于人物的刻画和描写就能够将人物真实地展现在人们的脑海中,因此此种文学作品的内容也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更能够让学生在阅读时体会到先人前辈自身的人格魅力。另外,在学习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时,虽然它是一篇古文,但是在阅读时,其短短几句就能够让人发挥出无限的想象,短短百余字的小篇幅,就能够描绘出一幅美丽的世外桃源景象,这也是文学作品的独特魅力之处。基于此,通过对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进行鉴赏,就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并且也能够保证在鉴赏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审美观念,进而就能够保证学生的发展更加全面。
(二)把握审美元素
初中语文阅读的审美教育倾向于审美的内在倾向性,要求内容和形式的高度统一,抓住一切美的元素去感受文本之美。第一,通过外貌、语言、行动、心理体会人物的情操和人格之美,揭示人物性格、品质和内在思想情感的美。如:奉献一生的邓稼先、不屈不挠的贝多芬、刚正不阿的周亚夫等,通过阅读感知这些人物身上的高尚情操和光辉人格,在美的感召下实现灵魂的净化和美化。第二,挖掘初中语文阅读文本中的人情之美,唤醒学生的情感记忆,撞开学生的心扉。如通过诵读《散步》一文感受人的心灵,体会亲情、人性、生命的愉悦而高尚的旅行,高唱真善美的颂歌;通过诵读《珍珠鸟》体会人与自然之间的爱心,产生愉悦的情感享受;通过读《春》《济南的冬天》文本中体会自然之美,感知自然景物中温暖明亮、巍峨澎湃、生机勃勃的特点,将作者健康的情趣、积极向上的精神意志相融合,深入感受到令人陶醉的强烈美感。第三,体会文章中的结构之美,通过文章精巧的构思,使学生体会峰回路转、叠象横生的美感,在精妙的文章结构中感受主题情节的和谐之美、完形均衡之美、对称错杂之美、跌宕有致之美。在阅读《我的叔叔于勒》一文中,可以深入体会和感受环环相扣、天衣无缝的结构之美;在阅读《故乡》一文时,可以把握“变”的旋律把握全文的脉络和主题;在阅读《一棵小桃树》一文时,可以抓住文本的双线结构。
(三)运用多媒体营造美感教学环境
在信息时代高速发展背景下,为了构建更生动、直观的语文课堂,教师应注重多媒体技术的充分利用,进而使得课文中描绘的情境,以及相关事物可以给学生带来更强烈的感官冲击。使其可以充分体会到美感。
比如:在讲解《美丽的西双版纳》这节课时,我们就可以应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呈现相关的视频、图片资料,使得学生对西双版纳的竹楼、幽深的雨林以及湛蓝的天空有更直观的体会。在观看美景的同时,还可以为学生播放符合意境的音乐,以此来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进而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兴趣。又如:针对《凡尔赛宫》这篇文章的讲解,我们可以提前搜集一些与凡尔赛宫相关的资料,然后将其制作成图文并茂的课件,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这样既有助于优化授课环节,快速集中学生课堂注意力,也能够使得学生心中的凡尔赛宫的形象更加立体,在深入体会凡尔赛宫的美的同时,也能够对其产生一定的敬仰之情。
结束语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语文教学越来越重视在教学中实施、渗透、强化审美教育,帮助和指导学生去充分感受美,正确的鉴赏美,准确创造美,从而使审美教育与语文教学有机融合在一起。
参考文献
[1]王开祥.探索初中语文教学如何开展审美教育[J].知识文库,2020(11):33+35.
[2]马瑞莲.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的有效融合[J].考试周刊,2019(88):44-45.
[3]陆红燕.浅议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新课程导学,2019(29):80.
[4]严大方.试论初中语文教学的审美教育[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8(07):167.
[5]任小红.谈初中语文的审美教育[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8(07):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