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中语文古诗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发表时间:2020/12/3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9月第26期   作者:李会琼
[导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教师除了要为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外
        李会琼
        四川省西昌市第五中学  615000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教师除了要为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外,还需让学生在学习中形成良好的情感体验。古诗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典型,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重渗透审美教育,让学生在充分理解诗歌内涵的同时提高文学素养。
关键词:高中语文;古诗;审美教育;教学策略
引言
        古诗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目前,高中古诗教学大多以满足应试教育为目的,采用教师讲解、学生背诵的传统方式。虽然教师能向学生全面展示古诗的背景、风格、大意、意境、表现手法等内容,但是学生照搬教师的古诗学习技巧,大量背诵古诗,不能有效增强学生的人文底蕴,古诗学习效率也得不到有效提高。高中古诗教学,不能仅仅依靠文本解读技巧和背诵古诗,而是要让学生感悟古诗的意象、语言表达、意境等,学会阐释古诗的表意与内涵,并实现知识的内化。
一、目前高中古诗词美育教学中的问题及成因
        1.教学层面
        第一是即便教师想要培养学生的美感,也因为学生面临高考学习时间紧,任务重。所以在具体教学的开展中仍旧以满足高考要求为主,主要集中在对古诗词生字词、句的学习和文章的背诵,属于“浅尝辄止型教学”。第二是因为高中语文教师教学任务重,没有充足的时间去丰富每一首古诗词的教学形式,偶尔丰富一下也只是昙花一现,因此长期的枯燥的教学形式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学生对古诗词深入学习的兴趣。
        2.学生层面
        一方面由于原生家庭从小对其的观念影响,导致学生对自我价值的实现存在一定偏差,认为只有应试,考高分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因此对于与考试分数无关的内容一律忽视。另一方面也有学生自身理解能力、兴趣爱好、学习惰性等因素,也会让高中古诗词美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受到阻碍。
二、高中语文古诗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1.借助诵读品味情感
        诵读是古诗教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更是首要学习步骤。无论语文教学方式如何改革和创新,借助诵读品味古诗特有的情感依旧较为重要。与其他文体相比,古诗是一种讲究平仄交错韵律美的文体,有着和谐生动的节奏,跌宕起伏,因而在反复诵读中才能细细品味古诗富含的意境与韵味,甚至能在诵读时体验作者创作古诗时的心境,还会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深刻理解古诗作者传递的思想感情。当前语文教材收录的古诗名句需通过诵读才能联想到作者描绘的画面,如“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每每诵读都会发自内心地赞叹诗人用词的精妙,寥寥数句就向读者展现出静谧、壮丽、悠然自得、恬淡的画面,充分烘托诗人在当时环境下的心境。与此同时,学生在首次诵读大部分诗句时会产生困惑,不理解作者为何要这样描绘。然而经细细品味后就能和作者产生较强的情感共鸣。

如著名诗人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不足十五个字,均为叠词,看似文字平常,却展现出诗人扎实的文字基础和高超的作词功底。上述诗句中的叠词表达了作者对追求已逝美好的急迫之情,更借叠词表达作者所处的凄凉境地,以逐层深入渗透方式展现作者细腻之情和诗词独特的音乐美。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诗歌时需注重古诗语言和用词特征,学会细细推敲诗词用词,品味诗人在遣词造句时倾注的美感,并从多种类型古诗中感悟多元魅力。例如,著名诗人经典诗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作者在上述诗句中以“晴”指代“情”,这种谐音有着一语双关之妙,通过联系两种事物能展现作者细腻的思想感情。
        2.突出古诗意境,注重感悟阅读
        著名人文学者钱理群先生认为,我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存在明显不同,前者是一种十分注重感悟的文化,后者则是偏向分析的文化。古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因此,教师在解释古诗意思的同时,要突出古诗的意境,把握文体特征、音律韵味,阐释意象,感悟意境,使学生从中体会到古诗的审美性、多义性、概括性,增进学生对古诗的理解与喜爱。注重古诗意境和感悟阅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感悟古诗的情感,将古诗学习从语用、语义层面上升至美学层面,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魅力。例如,学习杜甫的《登高》时,教师讲解古诗意思的同时突出意象、意境,引导学生感悟诗人深沉的忧思、苦痛。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的声、光效果突出古诗意境,可播放时远时近的猿啸声、风声,结合大江奔流、万木凋零、落叶纷纷、天空高远、飞鸟徘徊等与古诗相符的磅礴大气的秋日景象,营造空旷、寂寥的氛围。然后,教师让学生闭上眼睛,跟随每一句诗想象画面,给学生带来直观而强烈的冲击,帮助学生感悟古诗的意境及所包含的情感。通过感悟古诗意境,学生能够更深刻地认识到诗人在老、病、孤、愁的状态下看到这样的场景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如想念家乡、思念亲人、回想自己凄惨的人生等,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3.发挥想象体会情感
        相关教育者指出,很多古诗表面上在于描绘优美动人的景色,本质在于抒发作者思想感情和当时的心境,以寄情于景的方式展现内心情感,学生在上述表达方式引导下能感受到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增强文学素养。对此,高中语文教师可指导学生调动大脑想象和联想,在朗读中将自身置于古诗中,借此和诗人展开沟通交流并形成情感共鸣,深刻理解古诗思想感情。以《天净沙·秋思》为例,诗句为“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作者运用并列的意象展现自身惆怅心境,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在脑海中勾勒出一幅动人凄凉的画面,再借助景物描写表达天涯旅人悲凉感。
结束语
        古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学习好古诗,可以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教师要根据当前古诗教学的现状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通过突出文体特征、古诗意境、文学艺术等方式,解决诗歌文体模糊化、教师阐述模式化、学生鉴赏技巧化等问题,促进学生深入理解古诗内涵,深化学生对古诗意境、主旨的感悟,提高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从而使学生高效学习古诗,提高语文水平和文学素养。
参考文献
[1]陈金霞.高中诗歌教学优化举隅[J].语文天地,2015(34):53-54.
[2]王桂梅.高中诗歌教学之从意象入手读古诗词[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3):181.
[3]夏蓉华.苏教版高中古典诗词教学研究[D].杭州:杭州师范大学,20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