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策略

发表时间:2020/12/3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9月第26期   作者:夏立业
[导读]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已经无法适应教育的发展,因而教师应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夏立业
        河北省唐山市开平区第一实验小学  河北 唐山 063021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已经无法适应教育的发展,因而教师应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培养其积极性和逻辑性。小学是学生学习的启蒙阶段。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及道德思想等各方面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小学生容易产生胆怯心理,因此,教师应注意教学方法,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本文分析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独立思考
引言
        现阶段很多小学数学教师在对学生教学的过程中,都是对学生直接进行知识的讲授,学生只需要按照教师的讲解进行知识的学习,这样学生虽然能够掌握课堂上学习的数学知识,但是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不到有效的提高,为了帮助学生提高独立思考学习数学知识的能力,教师需要为学生设置思考学习的问题,让学生从小养成独立思考和学习的习惯,这样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深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逐渐地从形象思维能力发展成为抽象思维学习能力。
一、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当前,仍有一些教师和家长过于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将成绩视为评判学生能力的唯一标准。为此,家长倾向于为学生报各类补习班,教师则会布置大量作业,希望学生通过“题海战术”来加深对知识的记忆,这无疑加重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及心理负担。此外,传统的教学方式没有得到及时创新,一些教师在课堂上仍然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式,通过练习题来增强学生记忆力,认为学生只需机械记忆知识即可。教师忽略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也没有充分将教学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未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策略
        (一)以学生学习为主体,营造独立民主课堂氛围
        随着素质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需要以学生的学习为主体,让学生作为学习数学知识的主人,为学生营造思考数学问题的氛围,这也是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的第一步。通过学生一步一步的进行知识的探索,有助于学生学习思维的开阔,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只需要对学生进行学习思路的引导,更好的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学习能力。例如:教师在对学生教学“小数是两位数的加减法”时,为了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思考问题的情境,买一本童话故事书要6.75元,买一本数学计算书要9.69元,那么一共需要多少钱呢?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问题的思考和解决,然后引导学生采取课堂上的方法掌握学习的知识,帮助学生一步一步的掌握学习的知识,这样学生就能够在教师的带领之下收获知识。
        (二)加强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肯定和鼓励
        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不高,但是老师应该把握这个机会,将“不高”慢慢提高,成为一个转折点。小学生最希望的便是得到老师的肯定和鼓励,因为有时候老师的鼓励和肯定使得小学生发展更有动力。老师鼓励和肯定学生要适当,不能一味地去做,有时候结果会适得其反,让学生产生自负心理。在另一些方面,数学老师可以进行批评但不要过分,看到自己强调很多遍的数学问题或者最简单的数学问题学生做错了应该进行批评。适当的肯定和鼓励及适当的批评都能够对培养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起到促进作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
        (三)引导学生举一反三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老师一般会把知识原原本本地告诉学生,他们不必超出书本范围去思考就能获得知识。

想要改善数学教学的效果,老师们必须抛弃一部分传统的教学方式,定位自身角色,用启发式的提问来引导学生学习。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长度单位转换”一课时,老师们可以只告诉学生“cm”化为“mm”的进率,然后要求他们把“cm”化为“m”或者”dm”,老师在这一过程中只充当引路人的角色,提供思路想法而不直接告知得数。再如,在讲解小学数学运算时,老师可以只讲解a+b+c=d这一变式,不提供更多其他的变式方式,而仅提供一个例题,如d-c-b=a,让学生用相似的想法去探索求证。当某位学生想到验证方法后,老师可以让他在黑板上写下答案,然后带领学生寻找其他方法,使学生得出正确答案,分析最优解答。学生在老师的教导下,不仅获得了数学学习上的成就感,而且逐渐养成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对后续数学学习也充满了信心。
        (四)适时提问,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在应试教育下,教师习惯于将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为了节省教学时间,往往会直接为学生讲解练习题。这占据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教师可以在讲解完题目后,为学生预留思考的时间,让学生梳理思路。然后,教师可以举一反三地提问学生,使学生积极思考,加深对此类题目的印象。教师也可以选择在下课前将下节课的提问内容准备好,让学生提前思考,从而更准确地回答问题。教师适当增加提问的次数,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好奇心,使学生积极探索,从而提高其独立思考的能力。例如,在上述的小明买文具的问题中,教师在讲解题目后,可以对题目做一些改变,调整文具的名称及价格,或增加一种文具,让学生根据例题领悟方法,独立思考完成新的题目,从而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又如,在教学图形的形状时,教师可提前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要求每个小组制作不同的图形。上课时,教师可以提问长方形、正方形及三角形等图形的边及角的数量,然后让每个组派出代表回答问题。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五)运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现在很多学校,不管是大城市还是小县城,教师大都配置了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能够代替黑板教学的“僵化”,使用多媒体能够让发散小学生的数学思维,给师生都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老师在讲一些小学生难以理解的数学题或者图形时,可以使用多媒体,让小学生更容易学习,思路更佳清晰,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所以,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例如,老师在讲解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平行四边形》这一节课时,由于小学幻想能力较弱,所以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在多媒体上写下平行四边形的定义,随后放映了平行四边形的图片,老师让小学生观察图片结合定义对平行四边形进行思考。提出问题:正方形、长方形、菱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并给出原因及依据。老师利用多媒体让小学生进行平行四边形的思考,让他们记忆更深刻,更有利于培养小学生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
结束语
        独立思考能力对学生日后的学习至关重要,但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在课堂上,教师可利用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同时将学习与生活结合起来,适度增加开放型题目,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更多自由选择与独立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会思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谢美林.浅谈小学数学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策略[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年“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17-18.
[2]肖麒麟.浅议在数学课堂上培养小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2):173.
[3]周桂君.论小学数学教学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J].才智,2019(25):3.
[4]高友润.小学数学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途径[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8,19(06):76-77.
[5]魏世鹏.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2):25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