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慧燕
安徽省宁国市宁阳学校,安徽省宁国市,邮编:242330
摘要:在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中,教师不仅需要重视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还要通过适当的方式引导学生形成数学思维,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因此,在教学中需要重视学生的课堂参与,应用活动教学法可以使得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参与到各种课堂活动中去,能够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培养学习习惯。基于此,本文对小学数学课堂中活动教学法的作用展开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活动教学法;作用分析
引言:在活动教学法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及教学内容,设置出相应的活动情境。通过活动情境,能够使得学生产生沉浸式学习体验,从而对学习的内容产生更为深刻地理解以及兴趣。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数学学科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并不明显,这增加了教学难度。通过应用活动教学法,可以促进学生的课堂学习与生活之间产生联系,有利于学生理解学习数学的意义,对数学产生深刻兴趣与学科情感。
一、活动教学法促进生活化数学教学
通过活动教学法的应用,能够促进生活与数学知识的结合。为此,教师要分析小学阶段数学学习内容的总体性特点,同时对于学生的生活进行深度的了解。
小学阶段的数学内容较为简单,几乎都能够在生活中找到数学知识应用的直接案例。为此,教师要对于与数学知识相关的生活案例进行整理,对于能够在多个教学内容中应用的生活案例进行重点的关注。例如,在超市中购买物品这一实际的生活行为,就可以作为多种数学知识学习的生活案例。教师要对案例的应用知识点进行总结,并且根据不同的知识点进行先期的情境构建资料收集,如图片资料、视频音频资料等,在这种情况下情境构建中资料收集与应用工作的效率就会得到提升[1]。
另外,教师还要对学生的生活模式进行了解。教师与学生处于不同的年龄阶段,社会身份有所区别。因此,具体的生活轨迹是有所区别的。教师在生活化情境的构建过程中,要避免过度的自我意识渗入,需要从学生的角度思考生活的情况,并且根据学生的生活状况选择相应的生活化内容渗透方式。如,教师可以通过谈话的形式,对学生的生活进行了解,也可以通过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了解学生的日常活动范围,生活兴趣等等。根据班级中学生的实际状况,选择相应的生活资料。
在生活场景的选择中,教师也可以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与爱好提出建议。活动式教学的应用,本就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师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情况下,教学目的才能够得以实现。例如,在前一次课程的结尾阶段,教师就可以对下一次课程的内容进行引入,根据知识点询问学生的生活印象,选取相应的生活化教学资料,进行活动式教学模式的构建[2]。
二、应用活动教学法能够提升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仅仅是课堂中被动的参与者。教师的教学引导,占用了大量的课堂教学时间。数学知识的接收并不是一个充分理解、思考的过程,而是教师的硬性灌输。因此,知识理解的效果有限,许多学生难以灵活的应用数学知识。
在活动教学法的应用过程中,这一问题能够得到明显地改善。活动的模式是为了学生的参与而设计的,课堂中的一部分时间完全由学生掌握。根据实际的情况,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应用合作学习的模式,参与到课堂中的活动当中去。教师需要认识到,活动的模式是有着多中心特点的。因此,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的参与需要依赖于不同的群体,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可以实现多中心的学习小组构建,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在小组中参与教学的活动。在这种情况下,活动的参与性性质将会得到更为明显地体现,学生的实践能力也会由此而得到提升。
例如,在小组的构建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分层,保证每个小组中学生的学习水平达成一种均衡。在这种情况下,小组合作学习的层次性就会更为丰富,既能够实现相互探讨,也可以实现相互帮助的局面[3]。
三、应用活动教学法有助于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
活动教学法的活动设置,以及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过程,都围绕着一个主题进行。在这一主题的应用中,活动教学的活动是具有一定重复性的,例如,进行交易的活动教学,通过交易的模拟,引导学生了解了解某种运算方式的应用。这种情况下,学生不仅可以进行运算的训练,也可以理解运算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意义,认识到数学的现实功能。将数学与现实生活进行结合,有利于学生在面对现实问题时保持思维的理性,根据各种现实性条件进行理性地分析,规划出最为适当的行为方案,保持个人的理性与行为的谨慎。
另外,教师要结合不同的数学思维内容,在教学中进行相应的教学规划。如,在小学阶段要初步的引导学生树立起数形结合的思维。在进行几何知识内容相关的教学中,教师要将生活中的教学资源进行整合,教学活动的设计以学生的观察与表达为主。结合教师给出的生活实例以及自我在生活中的观察,对于几何特点进行说明。教师也可以通过应用校园环境,引导学生展开沉浸式学习活动。例如,在长方体与正方体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应用教室、教学楼等作为案例,要求学生观察教室,从内部认识教室空间的特点,同时也要结合外部观察的方式,从教学楼外部对于庞大的长方体建筑进行观察。事实上,在日常的生活与学习中,学生对于正方体以及长方体都有着模糊的印象,各种建筑物以及生活物品中长方体极为常见。在这种情况下,容易出现由习焉不察的心理,学生过于熟悉这些物体,而没有仔细地观察。通过教学活动的形式,能够促进学生转化自己的眼光,对于各种形状在生活中的体现进行观察。
四、应用活动教学法有助于师生关系发展
在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将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态度以及学科情感,甚至对于今后学生的数学学习都产生影响。为此,教师要重视与学生构建出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的和谐,也有利于教师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配合。
活动教学法的应用过程中,教师的教学引导模式更为丰富,学生可以与教师进行更为密切地沟通。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就会更为密切。也要考虑到数学学科中,由于学习内容的特殊性,在课堂中教师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会受到限制。活动中各种场景的构建,打破了传统的数学课堂模式,学生与教师能够在这一过程中交流各种思想意见,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与认同。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明显地向师性特点,如果学生对于教师个人产生了认同的情感,那么在学科知识的学习中也会更为积极[4]。
结束语:
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活动教学法的应用。通过活动教学法,能够将生活融入教学中来,这符合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数学应用实践能力以及思维能力也会得到相应的提升,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的发展状况,根据学生需求进行教学活动的设置;另外,通过活动中教师与学生的频繁交流,也可以促进师生关系的发展,借助于学生向师性的特点,培养其对于数学学科的学科情感以及学习积极心理。为此,教师要对活动教学法的应用进行持续地研究,提升应用的水平。
参考文献:
[1]林丽萍. 活动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作用分析[J]. 新课程(综合版), 2019(4).
[2]陈玉华. 活动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作用分析[J]. 中华少年, 2019(16).
[3]赵贵立. 浅谈活动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作用[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8(22).
[4]吴建林. 活动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探微[J].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 000(034):284.
【作者简介】朱慧燕,女,汉族,1982年1月出生,籍贯:安徽省宁国市。大专学历,小学一级教师资格,从事小学数学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