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美术欣赏审美教育与审美评价

发表时间:2020/12/3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9月第26期   作者:王龙梅
[导读] 随着现代教育改革逐渐深入,高中美术作为培养学生审美能力、艺术修养的课程
        王龙梅
        山东省招远第一中学 265400
        摘要:随着现代教育改革逐渐深入,高中美术作为培养学生审美能力、艺术修养的课程,备受教育者和学生重视。美术常识、美术欣赏是高中美术教学的基础,而将美术语言纳入美育体系,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以及审美能力。因此,高中美术欣赏审美教育,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接下来,笔者就高中美术欣赏审美教育和审美评价进行研究。
关键词:高中美术;欣赏审美教育;审美评价
引言
        审美能力是对美的感受和鉴赏能力,是美的源头活水,是表现和创作艺术美的决定因素,艺术美是审美能力的结晶。因此,在高中美术教育中,加强审美能力培养,是培养艺术创新型人才的首要问题。那么,高中美术教育培养审美能力应抓住哪些要领呢?
1中国传统审美意识概述
        一个时代的审美意识既分散于该时代的文学、音乐、绘画、表演等艺术作品中,又以抽象形式集中于美术理论著作中,因此,考察审美意识必须沿着优秀美术作品等形象系列及“道”“意”“韵”等范畴系列进行研究。我国传统审美意识最早起源于先秦时期,这是一个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时期,也是新思想、新人物涌现的时期,随着殷周神权统治方式的崩塌,解放思想、百家争鸣的局面逐步形成,各家理论争辩异常活跃,美学史首个黄金时代来临。该时期,孔子提出了儒家美学理念,美不再被孤立讨论,而是逐步与伦理道德相融合。这一方面体现在审美与个体修养、与自然的关联,崇尚一种含蓄、中庸的审美情感,强调有节制地陶冶情操,终达“天人合一”之境;另一方面体现在艺术与教化的融合,孟子等继承了孔子的审美理念,并进一步发展之,强调于本体论层面探索审美,并奠定了“美”“圣”“神”等重要审美范畴。与儒家美学不同,道家强调等量齐观的审美观,庄子所强调的“物我两忘”“与道合一”的美学观成为我国古典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儒与道成为传统文人士大夫的生存方式,无论是入世还是出世,选择功名抑或艺术,均反映了儒道两重风格的对立与互补。钱钟书曾言:绘画有南北,以南宗道家艺术精神的标准为高。南北朝时期,道家思想与佛教不断融合,形成禅宗这一重要流派,自此至明朝的一千多年间,传统审美意识以道家精神为重,无论是“意象”“气韵”等美学范畴的提出,还是“传神写照”“妙悟自然”等命题的出现,均积淀了厚重的美学理论财富,逐步推动了我国古典审美理想的形成。清朝时期,王夫之等创建了传统美学体系,加上《画语录》《艺概》等集大成的著作问世,标志着我国古典美学理论的体系化。关于古典审美理想,最精准的表达当属郭熙《林泉高致》中所提到的“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数千年来,农耕生产生活方式使得天地之和成为古人生存的理想状态,以天地自然为美的理念越来越多地体现在绘画中,逐步形成了追求自然万象本真与美感的审美理想。古人寄情自然,但超越现实,追求精神自由,以心灵之眼洞悉万物,终与自然融为一体。
2营造美术氛围,培养审美习惯
        高中美术教学,需要营造良好的美术氛围,让学生受到环境和氛围的影响,逐步养成良好的审美习惯。高中美术教师在讲解《如何鉴赏美术作品》时,可以事先让学生们通过网络、书籍等渠道,收集最喜爱的美术作品,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设备与老师同学分享。教师对美术作品的类型、风格不作限定,让学生明白美术作品是多元、丰富的。

然后,教师和学生一起通过打印、装裱的方式,将这些美术作品制作出来,然后挂在教室墙上,或者划分一个区域作为美术角,开展美术鉴赏月活动。在这个月的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花10分钟左右时间为同学们鉴赏教室内的一幅作品。在鉴赏过程中,教师会引导学生从构图、色彩、绘画内容等角度,对其美感、艺术感和内涵进行赏析。例如,某学生为同学们分享的是《齐白石虾图》,教师先让同学们纷纷发言,说明对这幅作品的看法。有的学生会说虾的形态十分生动,有的学生会说作品的构图很好,有的学生会说作者通过着墨深浅营造错落有致的视觉效果,同时还利用浅墨描绘出虾身体特有的透明感。在热烈的讨论中,同学们逐步学会鉴赏美术作品,发现美术作品上的闪光点和艺术价值。可见,从学生兴趣入手,通过举办美术作品鉴赏月活动,可以给同学们营造一个浓厚的审美氛围,让学生逐步形成审美习惯,对学生美术修养的提升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3丰富课程资源,增强学生审美感知能力的锻炼
        高中在美术教育中要不断更新理念,逐渐加大美术欣赏课程在美术教育中的比重。美术教师在立足于课本教材的基础上要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不断丰富美术欣赏课程教学资源,搜集、整理出更多优秀的、具有较高鉴赏价值的中外美术作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在实际教学中,高中美术教师必须要注重将教学目标转移到锻炼、提升学生审美感知能力上来。面对不同的艺术作品,要引导学生提升视觉欣赏能力和感知欣赏能力,注重对艺术作品呈现的节奏、气势、构图、线条以及整体色彩等信息的感知。高中美术教育应通过不断丰富美术课程资源,来加强对学生审美感知能力和艺术想象力的锻炼和提高。
4丰富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兴趣
        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美术学习的意识仅仅停留在画图上,导致处于较大升学压力下的学生对美术课程学习参与度不足。为此,美术教师应当采用丰富、有创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象外之境——中国传统山水画》一章的教学中,美术教师可以选取《富春山居图》作为美术鉴赏对象。如果教师一来就直接给学生讲解这幅传世名作的内容、意境,学生不仅较难理解,还不能融入课堂。为此,教师可以从《富春山居图》这幅名画背后的故事讲起,从作者创作初期,到几度周转,再到差点被焚毁,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在此之后,教师可以询问学生:“可以发现,这幅《富春山居图》一经诞生就充满传奇色彩,历史上无数名人为之倾倒,那么到底这幅作品有什么魅力呢?”然后请同学们发表对这幅中国美术作品的看法。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可以适当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深化分析,指出这幅作品在画面意境、绘画方式等方面的独到之处。比如,可以从该作品典型的“长披麻皴”画法入手,让同学们着重注意该作品笔触、线条的特色。笔者使用这种教学方法,同学们不仅展现出对这幅作品浓厚的兴趣,课堂积极性显著提高,在课后,很多同学还愿意通过网络、图书等渠道,了解《富春山居图》背后的故事以及鉴赏文章,甚至去了解更多与该作品齐名的中国美术佳作。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高中教育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高中美术教育教学中只有加大美术欣赏内容力度,才能丰富学生的美术知识,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鉴赏能力。美术教师只有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才能正确引导学生认识美、发现美和感知美,只有充分发挥出美术欣赏课程的优势才能够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增强学生的艺术创造能力,进而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艺术类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倩.美术教育与学生审美能力培养——评《中国传统审美意象与美术教育》[J].中国教育学刊,2020(04):125.
[2]司冬利.浅谈高中美术鉴赏公选课教学方法[J].福建茶叶,2020,42(03):237-238.
[3]张琴.中学教育中德育与美育融合发展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9(16):206-207.
[4]包海莹.浅析美术教育对审美能力培养的重要性[J].教育现代化,2018,5(05):303-305.
[5]孙威.高校美术教育中的审美价值和审美能力培养[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7,26(06):87-8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