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问题导向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0/12/3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9月第26期   作者:戴铭山
[导读] 小学《道德与法治》是义务教育阶段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戴铭山
        河南省长垣市博爱小学?    河南长垣   453400

        摘要:小学《道德与法治》是义务教育阶段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与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教师要切实发挥课堂育人主阵地作用,针对学生的实际,在问题导向视域下,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提升教学质量与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真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关键词:问题导向;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道德与法治》是小学德育的重要课程。上好道法课,从小处说,是增强学生思想认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需要;从大处讲,是贯彻落实教育方针,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兴趣不足,授课形式呆板,与现实联系不够,课堂气氛沉闷等现状,使课堂育人功效大打折扣。基于问题导向的课堂教学,是着力改进教学方法,全面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有效教学策略。
问题导向是以问题为媒介和切入点,根据《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结合教学需要和学生生活实际,科学预设相关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开启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问题导向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问题意识的培养得到加强和提升。
发挥问题导向作用,教师可以按照以下思路进行设计:课前,让学生进行预习,先学先思,带着问题进课堂。课中,老师梳理问题,列出问题提纲,学生可采取自学、对学和小组合作探究等方法学习、讨论、思考、总结、展示,老师在学生最迷惑、争议最多处,精讲点拨,解疑释惑。当然,小学是学生身心发展的起始阶段,其认知水平、接受能力是一个不断提升和完善的过程,教师的问题设置需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发展规律,问题要有层次、有阶梯、有情景,以确保学生能主动探索与思考。课后,老师还可以把问题延伸到课外,进行高阶思维的训练,让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度挖掘,并能从实际出发真正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此仅浅谈课中的教学策略。
一、在具体情境中提问
学生在学习期间问题导向视域下的教学策略,可以通过情景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快速投入到教学实践中。所以教师需要结合教材、学生的实际情况等,设置良好的问题情景,让学生主动思考。情境创设可以利用多媒体,通过短视频的播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教师通过问题,让学生能够通过问题解答掌握本节课的知识[1]。在学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时,教师通过问题情境的设置,让学生主动投入到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问题:同学们知道自己都有哪些基本权利和义务吗?这个问题与本节课的知识相切合,而且也是很多学生都想知道的问题。这时学生开始讨论自己到底有哪些基本权利和义务。

在学生回答完之后,教师先不急着评价,让学生开始打开书本阅读,在阅读完后,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比如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是没有限制的吗?作为学生现在可以选举与被选举吗?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然后再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并在最后教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指导与修正。整个过程,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而且一直在问题的导向下不断探索问题与解决问题,直到对知识有效掌握[2]。
二、加强问题与生活的联系
在教学实践中提问策略的实施,需要让生活走进教学。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与生活有着密切联系,所以教师在问题的设置上,需要强化与生活的联系,并且能让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问题分析的方法有师生互动、小组合作与学生独立分析等几种,教师需要在联系生活的同时,也要让学生对问题进行剖析。例如:在学习《我们所了解的环境污染》时,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问题:当同学们看到大街上到处都是塑料垃圾时会有什么想法,或者生活在雾霾天气中,大家是不是觉得不舒服?其实这些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场景,而且也能引发学生的思考[3]。所以教师可以让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对身边污染情况进行调查,在调查后需要了解自己身边都有哪些污染,这些污染是如何形成的,我们应该如何应对,我们该如何做?这几个问题与生活有着紧密联系,学生容易打开思路,容易产生情感共鸣,取得思考成果,达成教学目标。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对生活中的现象与问题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与认识,在记忆知识的同时,也让学生能更好的认识自己与世界、自己与环境的关系。
三、通过科学评价启发学生
教师的问题提出后,学生需要对问题进行分析与解决,为让学生树立起自信心,需要在点评学生的表现及回答期间,实事求是,尊重学生,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科学的评价,能够让学生继续保持对学习的热情。在日常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科学评价,发挥评价的作用,对学生有所启迪[4]。比如《我们所了解的环境污染》这节课的学习,教师问在环境污染日益严峻的当下,作为小学生的我们能做些什么?很多学生会回答自己长大以后不开车了,这样就会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然后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孩子们回答的很好,我们以后都要做环保卫士,可是环保卫士也会遭到别人的白眼,所以我们如何在坚守原则的同时,保护自己与他人,对于这个问题,比较难理解,但是孩子们你们的回答令老师动容,因此我也要向你们一样,做一个环保卫士,以后减少开车的次数,我们人人争当蓝天卫士。学生的每一个回答都是经过思考的,都是他们智慧、思考的体现,所以当学生回答完之后,教师给予及时科学的评价,学生会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参与到课堂,从而提高课堂效果。
问题意识是学生的必备素养,问题导向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有效方法。在问题导向的指导下,通过情境创设、生活案例的应用与科学评价等策略,不仅能确保学生有效理解与掌握知识,完成小学道法课程目标,而且为学生未来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吴兰凤. 探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体验式教学的实施策略[J]. 文理导航, 2017, 000(036):91-91.
[2]陈风华.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北师大版一年级教学为例[J].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7, 000(006):132-133.
[3]潘志勇.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常见问题及优化措施[J]. 当代教研论丛, 2018, 000(002):P.73-73.
[4]凌秀娥. "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开展策略[J]. 新课程(教研版), 2020, 000(001):156-15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