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秀英 董海斌
晋江市紫峰中学 福建 晋江市 362200
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提高中学历史课堂的有效性是一个热门话题。长久以来,历史教学内容陈旧、僵化,与当今社会生活脱节所带来教学过程的枯燥和乏味一直是困扰历史教学的突出问题。在历史教学中有效地与社会现实结合,使历史具有时代性,既可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还能发挥出意想不到的效果。
关键词: 历史教学 社会现实 热点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联系社会现实,主要指的是教师从当今社会和学生的生活中,捕捉与历史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现象或者问题,教师对此进行教学设计,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历史,并从中吸取智慧,解答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正如钱钟书先生所言:“遥体人情,悬想事势,设身局中,潜心腔内,忖之度之,以揣以摩,庶几入情合理,”笔者结合自己课堂实践和其他历史一线教师的教学经验,总结了一些有益的经验和教训。
第一,发挥学生主体意识,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传统历史教学以课本为依托,以教师为主体,老师为历史考试而教学,学生为历史成绩而学习。新课改后,围绕课标要求所编写的教材版本多样,每一个版本的教材仅仅是课标的一种体现,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一种材料,一种资源,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所以,教师转变原有的教师本位观念,树立学生主体的意识,积极引导学生在课堂内外寻找、挖掘各种有效的学习资源成为必然的要求。教师要把重心放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利用各种渠道寻找与历史课程相关的资料。于此同时,教师还要辅导学生对收集来的材料进行应用和分析。
例如,在讲岳麓版必修三《孙中山的民主追求》一课时,学生在初中阶段就已经对孙中山的革命经历有所了解。在此基础上,我在上课前就给学生布置了一项任务:课后寻找有关孙中山的资料,包括视频,文字等。任务布置后,同生们积极相应老师的要求,有的找到了孙中山的个人经历,有的找到了孙中山与三民主义和辛亥革命相关的资料,还有的同学找到了《走向共和》这个视频。上课后,我首先让学生上台展示了他们的成果。在展示过程中,我发现一些学生已经注意到了现实社会中一些与孙中山有关的东西。比如有同学在介绍自己的成果时从许多城市都有的商业街中山街入手,介绍中山街的由来,以突出孙中山的卓越贡献。还有同学充分利用了网络上的视频《走向共和》片段中孙中山对中山装纽扣和口袋的介绍,解释三民主义的内容。同学们发言的热情高涨,我对他们的发言及时给予了充分的肯定。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开动脑筋整理自己收集的材料,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他们观察社会和联系现实的意识也在增强。同时,学生也在自己寻找相关资料的过程中认识到原来历史就在我们的身边,它并不是死的,而是一种活的社会文化现象。
第二、适时引用热点新闻材料融入历史课堂
岳麓版必修三《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一课中,“异端”思想家李贽是本课的重要一目,李贽批判道学家的虚伪,批判孔子的正统地位,这些批判在当时和现在无疑具有重要的影响。
但要让学生产生深刻的印象和体会却无比困难,原因是新时代的学生没有受到过儒家思想的桎梏,很难理解宋明理学对人们思想的限制和摧残,那么如何让学生明白李贽的思想贡献就是教学的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我为学生补充了一则关于2008年浙江大学药学院贺海波学术论文造假的新闻及后期的处理结果,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贺海波会抄袭自己导师的论文成果? 学生们对此类社会问题比较感兴趣,他们各抒己见,纷纷发表自己对这个事件的看法。对于学生的分析,我一一作了评价并作了如下总结性的分析:
贺海波作为一所知名大学的教师,在诸多利益诱惑下,抄袭自己导师的成果肯定是一件见不得人的事。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虚伪,倘若放在封建社会,就如同具有名望以正统而自居的道学家,而他的行为也正表明了道学家的虚伪行为。那么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古今同理,学生就能够理解为什么李贽那么痛恨虚伪的道学家和儒家理论。一方面教化别人要仁义礼智信,一方面自己又在背后偷偷做一些无耻的小动作。
第三,引导学生进行多学科融合
新课程提倡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但这种“自主与探究”有时会使学生不知所措,需要指导、点拨和帮助。同时,高考历史试题注重考查理论联系实际,试题设计具有开放性,往往以人文社会现象为背景设问质疑。这就对学生提出很高的要求,需要学生具有提取有效信息,灵活应用政治、历史、地理相关知识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对国际国内重大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军事、外交、自然、环保等热点时事进行渗透,要求学生从宏观上掌握其时代背景、发展过程、引发事件、导致的结果。
在选择社会时事进行历史教学时,要尽量选取能够与政治、地理两科有联系的热点,并发尽量能够渗透挖掘政治、历史、地理三科相关知识点,交叉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教师在选好材料后,设置的问题应遵循这样的原则:问题要源于教材,但又要高于教材、活于教材,宽于教材。同时,教师应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语文科的解读和文字运用能力,结合政治、地理知识形成学科间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无疑,强化历史教学与社会现实的有效结合,对一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并付诸实践。然而,大部分一线历史教师在工作后由于各种原因较难继续进行持续的专业学习和知识更新。因此,教师要时刻警惕这种放松的意识,做到活到老,学到老。其次,教师要具有良好的课堂驾驭能力,既要善于抓住机会,发现和捕捉课堂的“精彩”,又要灵活引导,将课堂的“危机”转为同学们可以参与的“时机”。最后,历史教师本身也应具有一定的热点敏感度和良好的引导迁移能力,要多关注社会其他领域的变化。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总之,恰当的社会现实元素的添加,会让高中历史课堂充满生机,而又与教学目标的实现并行不悖。相信,只要我们一线教师多钻研,勤思考,广搜集,扎实做好研究,一定可以提升我们教学的成效。
参考文献:
1、周福英《历史教学与现实生活的有机结合》,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社会科学2015年7期
2、张世召《浅谈历史教学如何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时代教育》2020年3期
作者简介:(苏秀英,1981-05,广西南宁,汉族,硕士,一级教师,历史 )
作者简介:(董海斌,1991-06,福建泉州,汉族,本科,二级教师,历史 )